阿里釋出新國貨計劃 博物館文創大玩跨界實現逆生長
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在中國各地陸續上映。片中以唐伯虎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迅速成為當時年輕的60後、70後和還是孩童的80後們最為熟知的古代名人。因此26年後,當四大才子戴著明代書生帽和21世紀最流行的墨鏡,出現在精美的茶包裝上,做著舉鐵、唱K這樣現代的事時,迅速吸引了天貓上大批使用者的關注。

今年3月,蘇州博物館聯手天貓玩了一次聲勢不小的跨界。蘇州博物館拿出江南四大才子這一IP,與天貓上的8款茶品牌推出春茶合作款。這一系列的茶在天貓上線首發後大受年輕使用者歡迎, “有趣”一詞頻頻出現在天貓和各大種草社群平臺的評價中。使用者熱捧的背後,是59歲的蘇州博物館抓住了年輕一代的脈搏,在天貓上完成了減齡“逆生長”。

這不是蘇州博物館第一次玩文創跨界。2018年5月開出天貓旗艦店至今,四大才子泡澡系列茶包就一直是最受歡迎的一款產品。茶包入水後呈現出的唐伯虎、文徵明泡澡圖令人忍俊不禁。 蘇州博物館也不是第一家跨界玩文創的博物館。此前,高高在上威嚴無比的故宮放下身段,通過各種跨界合作一舉成為國內博物館文創的先鋒。而隨著2018年包括蘇州博物館、頤和園在內的7家國內博物館集中登陸天貓,2019年初天貓推出“新文創”計劃,博物館文創迎來了跨界“逆生長”潮。
天貓上的9家國內博物館中,除去近600歲的故宮、269歲的頤和園 , 以及2017年出現即走紅的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外 , 其他博物館多誕生於上世紀50到70年代。如果將這些博物館擬人化的話,都是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和四十多歲的叔叔嬸嬸了。減齡玩文創跨界,跳出原先“無趣的旅遊紀念品”舒適區,是之前只接觸線下游客的博物館們普遍不擅長,甚至未曾考慮過的。
年輕使用者恰好是天貓的主力消費人群。天貓的資料顯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者普遍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擁有較強的消費力,其中19至25歲年輕人佔比超過30%。年輕消費者不僅關注商品本身,更關注商品背後的文化核心和個性化表達。因此如何將文創IP通過跨界來產出更為有趣的創意,滿足使用者對於情感和文化的訴求,成為博物館文創穫得年輕一代喜愛的關鍵。
與天貓合作後,博物館開始有了資料的沉澱,原先線下的一筆生意“買完即走”,在線上變成了可沉澱、可分析、可運營的資料資產。通過天貓的消費者人群畫像,爺爺輩、叔叔輩的博物館們開始真正瞭解二三十歲年輕一族的喜好,在此基礎上選定適合跨界的產品品類。而部分設計資源匱乏、供應鏈弱的博物館,還可以通過天貓解決設計師與生產商家的難題。
今年3月,《國家寶藏》和天貓推薦的20多個品牌展開跨界合作,在其“你好歷史”天貓旗艦店推出了花瓣膠帶、收納盒和眼罩等多款文創新品,其中以唐朝文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為設計靈感的國家寶藏收納袋,一天就賣出了3千件。
隨著天貓上的博物館逐步擺脫在年輕消費者眼中“爺爺輩”的刻板印象,集體迎來逆生長,其文創跨界的產品也越來越有爆款潛質。對於粉上博物館文創的年輕人而言,提到鋼筆墨水,先想到的不是上海英雄,而是蘇州博物館;提到中式糕點,先想到的不是稻香村,而是故宮;提到手賬本,先想到的不是上海晨光,而是頤和園。
從另一個角度看,博物館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正在通過跨界,給中國消費者們提供有品質、有文化內涵、又有生活情趣的國貨,阿里巴巴和天貓也因此成為了文創跨界新國貨的聚集地。業內人士指出,阿里近期啟動新國貨計劃,助力包括博物館老字號在內的國貨品牌創造和創新,也將為文創IP授權的跨界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如果說2018年是天貓上的文創IP跨界合作元年的話,那麼2019年將成為文創IP跨界的爆發年。
據瞭解,這些文創跨界產品在海外也有通暢的銷售渠道。例如國家博物館已經在阿里旗下的速賣通平臺開設官方店,通過英語、西班牙語、俄羅斯語等多個國家語言向22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文創產品,向國外使用者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的文化出海,也將因為阿里新國貨計劃而覆蓋到更多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