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點知識都是從哪兒來的?
有同學讓我介紹幾本書。
那我就說說。
我最喜歡讀兩類書:
人物傳記和教科書。
1
人物傳記偏愛商業領袖。像喬布斯、馬斯克、王石、馬雲這樣嬸的。
買回來放到衛生間裡,偶爾讀上一節。
並非不尊重,關鍵是安靜。

最近讀了一節,關於約翰.帕特森的。
現代銷售之父。
有人說他是那個時代最出色的銷售員。
美國曆史上最奇葩的執行長之一。
他擁有NCR(國家收銀機公司)幾乎所有的股票。
在建立NCR之前,帕特森就讀於達特茅斯大學。不過他聲稱自己在那裡沒有學到過任何有用的知識。
他曾經做過銷售員。
管理過一家煤礦。
後來開了一家小的零售商店,
但根本不賺錢。
有一天,有人賣給了他一臺早期的收銀機。一種將銷售額列成表格的小發明,名字叫防貪現金出納機。他把它放到了商店的收銀臺。這臺收銀機立刻讓它扭虧為盈。
有它之後,店裡的職員想偷錢就難多了。
如果你讀過馬雲和劉強東的人物傳記。
就會知道,同樣的事在他們兩個人身上都發生過。
所以即便你沒有什麼經驗,在你開門營業的第一天,也可以避免同類事件的發生。
這就是傳記的作用。
我們說回帕特森。
零售店扭虧為盈之後,這哥們並沒有繼續把零售店做大的想法。他放棄了“掘金”,改為“賣水”,向他的同行們銷售收銀機。
1884年,帕特森買下了整個俄亥俄州代頓公司,並將其改名為NCR公司。
從此NCR一飛沖天,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到1910年,全美90%的現金出納機,都是由帕特森的公司售出的。
據說,在1910年到1930年間,美國1/6的高層主管都曾在帕特森手下工作過,並被他解僱。這其中就包括托馬斯.J.沃森,他在離職的時候發誓要“建立一家比帕特森的公司更大、更成功的公司”。
他後來確實成功了。
那家公司的名字叫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那是另外一個故事。
2
教科書偏愛數學、微觀經濟學、哲學還有心理學。我的作業系統,就建立在這4個學科之上。
像NCR,就是一個典型的微觀經濟學模型。即:新技術對原有產業的衝擊。
微軟、谷歌、蘋果,都是如此。
再說一個和經濟學有關的小例子。
去年8月小檸檬出生。
為了照顧她,我們在姥姥家附近租了一套3室1廳的房子。
學區房。
房價較高,每個月的租金16500。
加上押金和房屋中介服務費,光房租這一項的支出就超過了23萬。
小檸檬的奶奶說,你這活都是給別人乾的。
這是我犯的一個經濟學錯誤。
簡單來說就是供需關係失衡。
每年9月份是學生的開學季。
作為學區房,每年最緊張的時間就是8、9月份。所有的房屋中介都沒有房源。
房租當然就會漲上來。
如果避開8、9月份,就可以省不少錢。
比如6月份。
房屋閒置率最高的時候。
我剛剛查了一下,一套2室2廳的價格大約為11000元(比我現在的房子還大)。即便多付一個月的房租,也不過是16萬5000塊人民幣。
差不多節省了7萬。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美團股票當前每股的價格是59。這意味著按我當初的買入價計算,需要至少投入35萬,才可以獲得同樣的收益。
很明顯,划算多了。
這個知識來自於大學本科一年級的微觀經濟學:供需關係。
我自學的。
3
你必須學習一些基礎的學科理論。
像數學、哲學、微觀經濟學還有心理學。
很多知識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
在哈佛商學院,所有一年級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決策樹理論”,其實就是高中代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即便無趣,也應該忍耐一下。
因為那幾乎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的底層邏輯。如果你沒有把這些基本的常識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行駛在眾多的分叉路口卻沒開導航一樣。
還有就是人物傳記。
人生只能過一遍,因為你身在其中,根本沒法審視。 傳記讓你有機會作為一名局外人,去觀察這個世界。
審視自己。
好吧,到最後咱也沒說是哪幾本書。
不過,我猜應該不需要了。
之前的幾篇文章:
如果想和我聊聊,我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