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遠:社交電商平臺要不要做線上社群

導讀:
假設你的社交電商平臺目前目前會員量有100萬左右,日活(DAU)不是太理想,那麼我建議您思考下社群的運營模型, 長時間依託社群賣貨,銷售產品,逐漸使用者就會枯竭,線上社群+社群等於平臺的私域流量池,線上社群有助於使用者更多的產生APP黏性,生產UGC,同時增加更多的玩法。
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人人都是KOL的時代,創業逐漸變成了協同網路,建立社群能讓使用者具備自我運轉的機制,通過陌生使用者的互動,製造話題,實現使用者和社群的價值。 最吸引的是,通過社群,可以讓使用者獲得更多線上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1 什麼是線上社群
在社交電商平臺這個領域,關於線上社群,好像目前沒有特別權威的說法,主要以慣例為準。 小紅書算是社群+KOL電商,雲集有線上社群。
我給出的定義是:基於社交電商平臺,社群是把具有共同屬性的使用者聚集並提供互動服務,或者在社交電商APP上,推出社群模組,其中共同屬性,互動,玩法,商品,四個元素,基本上算是社群的必備條件。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社群和社交電商平臺的概念容易混淆,很多朋友不清楚界定的標準,我認為, 社交電商平臺是以社交+電商,社群是社交電商的一個板塊,主要以內容為主體,社群電商是在社群賣貨。

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分辨, 我們看產品裡的內容,是用什麼維度串聯出來的 。如果是以內容本身串聯,就是社群,比如:知乎,貼吧,這是典型,如果是以使用者串聯,就是社交,雲集就是社交+社群。同時兼併社群銷售商品,這些精髓是同行模仿不出來的。
社群知識社交電商平臺當中的一個模組,比如:小紅書,雲集的發現板塊, 社群作為使用者互動的一個元素,融入產品整體。
2 決定社群成敗的要素
一.定位
社交電商平臺在APP上開社群板塊,要做好定位,你是想通過這個社群讓使用者產生更多的互動,還是想通過這個社群做UGC帶貨,定位有問題,怎麼折騰都沒戲。同理,對於社交電商平臺社群模組來說,定位最重要。實操則需要考慮下面三個問題:
1.使用者數量
簡單來說就是,目前平臺的使用者量,如果社交電商平臺使用者量不夠大,建議也別做,起不了多大的效果,如果使用者量夠多了,建議分析使用者群體,是否符合,玩社群的相對於市場來說,年輕人群體較多,目前暫無看到一幫大媽用社群的。當然你也可以嘗試。
2.人群是否善於UGC
社交電商平臺多半的使用者為二三線的媽媽群體,這些人群中,是否有新晉80後寶媽,是否有90後的人群,善於用文字表達細膩的情感,有著很強的優質內容生產力,也有很高的活躍度,小紅書的群體,相信40歲以上的很少。

3.使用者需求真實存在
產品經理和技術研發團隊開發一個模組要半個月的時間,千萬不要高層有一個idea,就讓產品去做,在做這個產品的前期,有無做市場調研,調研的群體反饋如何,使用者的需求是否真實存在。
對於社交電商平臺社群來說,只是某個話題或者人群的交流,我覺得這個需求並不是真實的給力,只靠這點很難玩轉。使用者是否有其他的需求,比如在社群購物,在社群查攻略等。
當然,如果是垂直的社交平臺可能就好說了,比如你的社交電商平臺是細分領域的母嬰行業,你做育兒的社群。掌握了大部分媽媽們的需求, 這樣就會製造延伸更多的話題與互動的趣味性。

二.社群的調型
社交電商的社群模組,使用者使用社群第一直觀的感受應該屬於,社群的調型,一個具備獨特品牌和調性的社群,會給使用者一個愛上的理由,也可能獲得更多的產品的美譽度和品牌滲透力。一個沒有調性的社群,就好比一個只有骨架沒有靈魂的人一樣,是不完整的。
關於調性,通常是通過 內容的定位和視覺,視角去進行呈現的 ,對應的人群也會非常的細分和精準。
社群調性,主要通過內容的定位和視角去實現的,對應的人群也會非常細分和精準。舉個例子來看:

上面這個是APP即刻的頁面,會把很多的話題分板塊。
三.使用者激勵模組
目前的主流社交電商平臺社群版塊,做的並非很成熟,還有很多上升的空間,社群模組是依賴UGC的形態,所以,貢獻優質內容的使用者是核心要素,APP運營中心旗下的社群運營工作也要圍繞這群人進行展開。
使用者為什麼要貢獻內容,獲得什麼收益,誰來消費內容,如何讓使用者持續貢獻,這是一個閉環的使用者激勵體系,其中,使用者貢獻內容的原因和動力就是使用者激勵體系。
使用者激勵體系的根本出發點是使用者需求,在產品設計這個體系的時候,思路是通過社群這個模組和運營的哪些方式,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
傳統的使用者激勵體系產品設計有:
- 設定清晰目標
- 社群徽章
- 社群打卡簽到
- 社群使用者等級
- 社群激勵/積分
具體今天不做展開,後續詳細拆解社群的從0-1搭建體系。

3 社群模組的節奏
社交電商平臺的社群就像集市,有慢慢聚人的過程,不會一下子熱鬧起來。所以,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中,社群運營的節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簡單說, 社群運營的節奏是,先小範圍探索模式和建設氛圍,再複製模式並提升使用者規模。 但這個節奏其實只是初期的,社群中後期的運營節奏要結合實際情況,很難總結出共性。
社交電商平臺社群運營的節奏如下圖:

這部分屬於執行環節,每一點都可以延伸出一個話題,所以這裡只做簡要說明,如果想了解詳細內容,以後會拆分。
- 冷啟動
- 種子使用者
- 使用者運營
- 內容運營
- 活動運營
第一步冷啟動:
①使用者匯入
根據社交電商平臺產品模組的定位,確定核心使用者人群的定義,再通過運營手段去引入。保證在產品上線後就有使用者活躍,貢獻內容、互動交流和提交反饋。
②內容填充
確認社交電商平臺社群的定位和調性,是通過展現的內容體現的。所以在產品上線初期,通過運營編輯優質內容(包括預埋回覆),去填充社群的骨架,建成期望的樣子。
使用者本也可以參與,但在產品模組剛上線時,使用者對產品理解不透徹,釋出的內容很可能不符合社群定位,所以需要運營完成。運營策劃的內容質量更可靠,更符合定位,會起到標杆的作用。
③氛圍建設
社交電商社群模組氛圍包括活躍度和社群文化,是使用者留存的重要原因,所以從社群建立初期就要重視。我們可以接受使用者規模還不大,但不影響良好的社群氛圍。
做好社群氛圍,就要嚴格控制種子使用者質量和初期的內容,關注互動量,以及把控衝突和友善的合理臨界點,做到即吸引使用者分享討論,又讓使用者覺得溫暖和有歸屬感。

第二步模式:
確認首次社群的激勵措施,運營目標,UI調性,以及冷啟動的基礎內容製造,首批使用者的UGC稽核推廣。
第三步複製:
這個板塊大批量使用者的匯入,品牌內容的傳播,新功能的PR,以及商品種草功能的上線,發內容的時候可以讓使用者輕鬆切入商品。
4
常規遇到的問題
在社交電商平臺這個領域,關於線上社群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智遠大致整理了一下在這裡分享出來:
1.絕大使用者不善於分享
願意且有能力在社交電商平臺社群上貢獻內容的使用者,是極少數。雖然身邊的運營妹子能把微博和朋友圈寫的精彩有趣,但普通使用者的UGC能力可不是這樣,去看看長輩們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大部分人創造和辨別優質內容的能力很差。當然,除了我們的長輩之外,精英人群也是一樣的。
2.使用者需求不存在
你去做市場調研,使用者調研,問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他們往往是沒有需求,跟隨公司運營人員的玩法走,以導致社群的不活躍,需要及時的引導,和大量的活動去推近。
寫在最後:
社交電商平臺做社群與典型的社群模式有所不同,需要不斷的圍繞使用者去探索,智遠認為未來線上的風口將會再次飄起,在這個私域流量池,深耕使用者的時代,沒有使用者願意一直從事分享賺的模式,等到市場的飽和期,這些分享賺的使用者也自然成了自用省。社交電商平臺要不要做社群?
文:王智遠@王智遠(Z201440)
首席增長官CGO薦讀小紅書推廣:
- 《 王智遠:個人做社交電商快速增長的方法 》
- 《 王智遠:商品型社群運營其實就這20句話 》
- 《 商業增長:如何將抖音爆款轉化為關注 》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