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壞,程式設計師自己身上到底有多少Bug?
程式設計師們的日常工作很大一部分得花在尋找跟解決Bug上,但他們都沒料到的是,就像 “程式設計師永遠發現不了自己的Bug” 一樣,其實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本身就存在很多的Bug。這些Bug有的來自這個群體本身,有的來自社會上其它人士對程式設計師的認知,總之這個職業非常具備矛盾性,要說具體如何,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Bug 1:職業明明優質,單身比例卻是全國最高
4成多的單身比例放在國內任何職業上來看都是驚人的,特別是大齡單身程式設計師的比例很高,還有資料稱,相親失敗3次以上的碼農超過6成,這也太扎心了。

程式設計師是一個非常優質的職業,他們也是同齡人中工資最高的網際網路精英,其中大部分人的學歷水平都不低,這樣一個有文化、有學識、能力不低、工資還很高的職業,為什麼偏偏又是最容易單身的群體呢?這難道不是一個大Bug?
Bug 2:每天接觸最新知識仍被認為“死板”
網上有很多職業畫像,到了程式設計師的時候,就是“格子衫”、“雙肩包”、“黑框眼鏡”,勾勒出一個網際網路中的經典形象,這不單單是服飾穿著問題,還源自於社會人士對於程式設計師的傳統印象,認為他們整天正正經經,思想不先進,比較死板。

死板&不先進?程式設計師們看到這個印象簡直叫苦不迭。事實上,程式設計師幾乎是接觸新知識最快的那群人,科技圈跟網際網路圈子裡的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平均3-5年就有一個大的改變,且每年的年度程式語言都不一樣,去年是Python,去去年是C,去去去年又是Go,不學習就會被淘汰,程式設計師們深諳此理。

Bug 3:性別比例
程式設計師的男女比例一直都不太正常,好幾年前,男女比例為6:1,如今已經變成12:1,不然你抬眼看,公司黑壓壓一片全是漢子。雖然在學校裡的時候,計算機專業的男女比例還算正常,可到了正式畢業進入社會,發現比例就開始呈現降低的現象,工作兩三年後,發現公司同年的程式媛幾乎所剩無幾。

這就是一個很大的Bug,不光是性別比例的問題,還說明了即使很多人絞盡腦汁選擇計算機專業,但在就業的時候,卻不會考慮程式設計師這塊,並且,類似“程式設計師轉行”這種話題,在知乎上熱度一直很高。
Bug 4:明明還很年輕,卻開始擔心職業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對程式設計師來說可能是最大的Bug,也是最大的坎,因為各大公司不招收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已經是行業潛規則了,別的行業都是資歷越老、經驗越足越吃香,程式設計師卻好像在吃青春飯,到了這個年齡,學習能力跟不上,知識也無法更新。
單純做技術做到35歲不是沒有,但非常少,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學習能力跟記憶力肯定會有所降低,並且身體也開始慢慢負荷不了經常加班趕專案,要比年輕時花更多的時間。轉行的也有,程式設計師所能從事的行業種類繁多,從通訊業到網際網路,再到AI。這些對程式設計師來講沒有本質的區別。

想消除這些Bug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們就像每次程式設計師回顧以往的程式碼,覺得邏輯混亂、陳舊、看不懂甚至沒有註釋,想改動卻發現整個程式碼群都或多或少需要修正。回顧Bug產生的原因,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但無所謂,每個職業都有好有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