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的羊毛到底出在誰身上?

image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已深入人心。這是傳統經濟的典型模式,舉個例子來說,你在買車時,有些4S店會承諾給你送很多禮品,有時甚至推薦你使用零首付去分期付款買車。相信你早已知道,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現象,車主以為自己佔了便宜,實際上這些好處都已經包含在自己所付的錢裡面了,一不小心成了商家擼的羊毛。因此,老人家通常會告訴我們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
然而,這些年,卻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商家們是真的在用真金白銀給你補貼,而不是把自己當成羊毛呢。這幾年,我們都曾經在滴滴打車、美團打車等APP上坐過免費或者1塊錢的計程車;在餓了麼、美團外賣吃過1塊錢的外賣;也在支付寶和微信的春節紅包大戰中,免費得到過真實可以提現的現金紅包……
最開始我們都感到驚訝,但現在我們也司空見慣了,這種現金補貼和紅包大戰,其實就是一種流量搶奪戰。而出錢補貼的,往往是平臺類商家。這幾年,平臺類產品一個接一個的登場,除了給我們普通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整合化的產品體驗,最開心地莫過於專業的羊毛黨了。前兩年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瘋狂撒錢時,有人用虛擬定位軟體擼共享單車平臺發的紅包,10幾天內就輕輕鬆鬆地賺了別人一年打工的錢。所以說,這年頭,懂技術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扯遠了。
說到平臺,現在很多人談創業必言及平臺。確實,平臺商業模式正在對傳統商業模式降維打擊,平臺成功後,營利能力強,抗打擊能力強,而且可以催生出多種基於平臺的變現方法。這些都是平臺模式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在制定平臺時,最開始需要想清楚的問題是: 羊毛到底出在誰身上?
現在的平臺企業,大都喜歡財大氣粗地使用現金補貼來獲取流量,但在最早期,很多產品是不會直接給使用者錢的。他們會給一方使用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條件,藉以吸引他們到自己的生態圈,並以此為籌碼,吸引另一方群體,即買單的人。那麼,在平臺中,就至少有了兩種身份,一是普通使用者(又稱為被補貼方),另一種就是付費方。
在平臺的初創期,哪一邊是付費方,哪一邊是被補貼方呢?這是一種戰略考慮,也是影響平臺獲利和成長的關鍵因素。因此,這個問題在起步前,一定要想清楚。
舉幾個例子:
淘寶上,普通網購者是不需要付錢,就可以到淘寶買東西的,而賣家可以通過支付額外費用,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讓自己的商品出現在搜尋的第一頁,提升曝光率,從而提高營收。在淘寶中,淘寶賣家是付費方。
滴滴中,乘客一開啟滴滴APP或小程式,輸入目的地,就可以呼叫附近的司機,打車完成後,乘客支付車費給司機,滴滴從中抽取提成。滴滴中的付費方是誰呢?你可能會說,是乘客,因為打車付錢的是乘客呀。但滴滴平臺中,付費方是司機。所以司機會想方設法提升服務質量、辦理正規運營許可、升級車輛配置等來獲得平臺的優先派單。
在世紀佳緣平臺,所有想尋找終身伴侶的男男女女都可以在免費註冊後看到異性的資料,包括年齡、星座、身高、學歷、職業、收入、照片等,但是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對方的資訊或者與TA交流,就需要付費。在這種機制下,交友需求更強烈的人群,會成為付費方,而其他所有的使用者,都是被補貼方。
那麼,結合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點、線、面、體,區塊鏈行業現在是新興行業,有可能發展成一個巨大的獨立的經濟體。在這個經濟體裡面,現在如果你想做一個平臺,你能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我給你提供幾個思路:
-
1、導航站,類似於被百度收購的HAO123。
-
2、內容平臺,幣乎和Steem已經領先了一個身位,但還有很多細分領域的機會。
-
3、聊天類產品,幣圈裡的微信。
-
4、工具站
-
5、空投整合站
……
雖然你可能會說,通證經濟下,所有參與者,都是貢獻者,都能獲得補貼,這種說法也確實符合通證經濟下各個專案的現狀,但是,付費者和被補貼者還是縷得很清楚的。拿工具站來說,他們的收入來源應該是廣告商,這是很清楚的。
其他這些我提到的方向,你要不來縷一縷他們到底誰是付費方,也就是說,平臺的羊毛出在誰身上呢?
點選連結可直達近期精選內容
幣乎是區塊鏈內容垂直平臺,歡迎你到幣乎來,我教你玩。 https://m.bihu.com/r?i=Vch&c=4&s=4

image
聽風說幣: 區塊鏈中文字幕組成員,區塊鏈趣味科普作者。微訊號seeknsee,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聽風說幣,我們一起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思考、進化,踐行、成長。你也可以在我公眾號或幣乎文章中留言,咱們私撩~~
另外我也有個群,如果你想加入一起聊區塊鏈,讓我拉你。
本文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所有,轉載請先聯絡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