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打卡涼涼,薄荷英語們將何去何從?
微信任何小的變化都會引起巨大的影響,今天微信公眾平臺釋出了一篇通告:
大意是微信一向禁止利用產品功能進行誘導分享的行為;最近很多公眾號、APP軟體等主體通過以返學費、送實物等方式,利誘微信使用者分享其連結或二維碼圖片到朋友圈打卡,對影響惡劣的一些進行了處罰公示。
01
微信為什麼這麼做?
“剋制”是微信創造者張小龍的一直秉持的產品觀念,微信的各類規則以及功能迭代都會很謹慎剋制,目前形成了以聊天社交、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式各種功能為主的複雜生態。
各類形式的打卡已經存在很久,相信大部分朋友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都看到過英語打卡,在營銷裂變被嚴格禁止之後,朋友圈打卡成為了一種比較好的獲客手段。
所以,最近大量打卡行為充斥在朋友圈,嚴重影響了朋友圈使用者體驗,加上本身誘導分享就在微信的管轄範圍內,被禁也是情理之中。
02
帶來什麼影響?
1、微信官方
這次大刀闊斧的動作對於微信來說基本都是好的影響。
一方面淨化了朋友圈,優化了使用者體驗;
另一方面向外界展示了對於誘導分享的整治決心,達到敲山震虎效果,其他想通過擦邊球行為獲利的企業在做事之前需要想一想後果。
2.微信使用者
微信這波操作最直接的影響,是朋友圈中的打卡分享行為將大大降低,這對於大部分使用者而言是好事。
3、打卡類第三方
受到影響最大的首先應該是以打卡為核心商業模式的企業,比如大量的學習類平臺,流利英語、薄荷閱讀等。
一般他們的模式是用一定金額購買課程,每天朋友圈打卡,規定期限結束,打卡天數滿足則可以返還相應金額。
比如: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樣打卡的好處是一方面報名使用者每日有固定動作,有儀式感,促進活躍;另一方面是發在朋友圈幫助品牌曝光,每一次打卡都是一次推廣。
03
以後將如何發展?
既然朋友圈打卡的玩法遭到微信的禁止,那麼後續將何去何從呢?
1.作為純打卡工具
打卡依然是很好的促進活躍,監督學習的一個好方式,微信監管的是誘導分享,如果單純作為一個打卡工具,還是可以的。
比如,微信通告出來的當天有兩家打卡學習類平臺迅速作出反應,取消打卡機制,而是以每天學習時長作為金額返還評判標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2.開發新模式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朋友圈打卡是獲客的重要渠道,必然需要開發出一種新的模式去彌補,大家的智慧是無窮的,期待微信內出現新的模式。
比如,做重使用者服務體驗,讓使用者自發分享,而不是依賴獎勵或者懲罰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