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大咖說:人工智慧變局 未來掌握
崔玉賢/文
科技晦朔弦望,商業守正出奇。網易未來科技峰會砥礪四載,今年“ALL IN時代”,尋找最美好的未來。
今年網易未來科技峰會邀請了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和商業大咖,與中國的精英們一起,探討了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商業。正如網易傳媒CEO李黎所說,在新科技浪潮中,我們要看到機遇無限,創新無界。
那麼,在未來十年技術變革中,人類的機遇在哪?創新在哪?人工智慧企業如何尋找到場景化的應用,讓人工智慧真正商業化,規模化。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半場,給出了我們答案。
別怕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
網易傳媒CEO李黎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高科技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新的商業物種、新的模式和變數、新的技術應用,使得科技和商業的多重文明正在重構。變革和新生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想象力的邊界,一再被突破。
網易傳媒CEO李黎
而企業的機遇就在這變化當中,因此李黎認為我們應當擁抱新技術,創新無限。
AI大咖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賈斯汀·卡塞爾(Justine Cassell) 在開場的主題演講就丟擲了一連串問題,讓我們陷入思考: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的恐懼如此之大,這些恐懼來自哪裡?這些恐懼會成真嗎?實際狀況是怎樣呢?機器人真的會代替我們嗎?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賈斯汀·卡塞爾(Justine Cassell)
賈斯汀·卡塞爾認為人工智慧不是某一款軟體,它是一種方法,一種思考計算機能做什麼的方式,人工智慧讓人類有機會以我們不能做到的方式去了解世界。
與其懼怕人工智慧,賈斯汀·卡塞爾則是非常樂觀的認為,人類可以用人工智慧去打造一個非常積極的未來。
“AI的未來其實是掌握在我們手中,這不是不可抗拒的命運,我們可以決定怎麼樣使用AI,使用它們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到底是走向一個光明還是黑暗的未來。”賈斯汀·卡塞爾表示。
對於這樣的觀點,歐洲科學院院士、深知無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漢斯·烏思克爾特(Hans Uszkoreit)也表示了贊同。
歐洲科學院院士、深知無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漢斯·烏思克爾特(Hans Uszkoreit)
漢斯認為,人工智慧很快會取代許多司機、資料錄入人員、辦公室職員等重複性高的工作,但是人工智慧不可能在短期內取代專家,因為他們必須做出很重要的決策,這些決策需要深度的知識、多樣化的動態資訊和縝密的推理。
人工智慧應用到企業當中,一方面可以應用於優化,改變和重新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在運營上提供服務。但漢斯也提醒,很多企業目前還沒有完全成熟的資料戰略,也缺乏反情報和反間諜的防範措施,企業要把資料收集形成中心化措施,要把所有資料聚集在一起,再進行個性應用,最後進行決策。
賈斯汀·卡塞爾還與中國創業者鉑諾董事長、杭商大學金融學院執行院長簡毅、狗尾草科技創始人兼CEO邱楠、車好多集團CTO張小沛共同探討了目前AI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和未來。
企業:人工智慧變局中的變革者
每年IBM都會預測未來五年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是什麼。在這次峰會上,IBM全球副總裁、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分享了今年IBM的預測,這些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和量子計算。
IBM全球副總裁、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
沈曉衛認為今天我們還處在一個人工智慧的初級階段,可以稱之為增強人工智慧的階段。“今天的人工智慧更多的是面對消費者的人工智慧,未來3-5年更大的趨勢是人工智慧將會進入行業,企業的人工智慧。”
沈曉衛一語道破了目前人工智慧的問題所在:應用場景和規模化。
目前的IT專家或者人工智慧專家對行業理解達不到透徹的程度,也不能完成理解今天的技術和未來若干年的技術會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因此,很難精準的發現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而這是目前人工智慧真正解決商業化痛點所在。
除此之外,如何產生規模化的效應,如何使得人工智慧的技術變的更加被易於使用,更好的融入到今天的商業場景和商業流程中就變的非常重要也非常不容易。
沈曉衛還提到了能夠加速人工智慧的一項技術:量子計算。據瞭解,IBM在過去多年在量子計算中做了很多探索。IBM希望量子計算能夠被應用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這樣的領域中,使得人工智慧能夠再邁一個新的臺階。
“在人工智慧時代,每家企業都可能面臨全新的變局,每家企業都會成為變局中的變革者。”沈曉衛最後提到。
在人工智慧企業的應用方面。東方日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辛宇表示,“科技改變生活”是句恆久不變的真理,人工智慧、遠端應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慧和美好。
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辛宇
自動駕駛是目前最熱門的前瞻技術,也是汽車巨頭競相爭奪的未來制高點,辛宇表示日產汽車也正在分四個階段前瞻部署ProPILOT技術:第一階段是實現在高速公路單車道的自動駕駛,第二階段是實現高速公路多車道的自動駕駛,第三階段是實現複雜城市道路下的自動駕駛,第四階段是推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
辛宇透露日產目前正在研究的一項突破性技術,就是與NASA合作開發的SAM無縫自動駕駛管理系統,這也將是日產汽車的終極智慧整合。
東風日產計劃至2025年,還將匯入30餘款搭載日產智行科技的車型進入中國,致力成為“智慧出行生活引領者。
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
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也分享了智慧金融化的時代。在智慧金融場景方面,蔣韜預測未來超過80%金融機構和人的互動介面,將會被機器代替。智慧化營銷、智慧化客服、智慧化信審、智慧化催收、智慧化質檢都會發生,傳統的金融場景中重複性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來代替。
而同盾科技五年來所做的就是智慧分析及決策,同盾大腦是自己搭建的計算工具包括決策引擎、流計算、實時計算圖計算、機器學習平臺,在此基礎上又延伸出智慧的營銷、智慧的風控、智慧的反欺詐,本質上這一些產品體系都是幫助智慧機構提升效率去降低成本的。
蔣韜表示希望在未來,在金融機構裡所有需要分析和決策的場景,都能夠為客戶提供分析模型、工具、資訊服務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
未來十年可期中國創新無限
人工智慧時代,創業之路如何?以色列駐華使館公使Ophir Gore(高飛)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入創業的行列,就像被譽為創業之國的以色列一樣。
以色列駐華使館公使Ophir Gore(高飛)
高飛分享了他看到的中以的一個差別:很多優秀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更願意選擇在大公司,而以色列則更多的是進行創業,自己做主,選擇自己的道路。
高飛表示,以色列鼓勵創業,而以色列人也喜歡創業,在以色列“失敗”是可以被接受的,很多企業家都是在不斷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重新站起來。
“我們認為其實失敗是一件好事,只要最終你能夠站起來。所以我覺得對於失敗的態度、對於以色列的成功是很重要的。”高飛提到,“希望看到中國越來越多人走向創業。”
知名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也在創業。她認為目前技術使得每個人所在的行業和所處的世界發生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科技與人的關係就是“水漲船高”。
郝景芳談到人類的創造力是基於對現有人和社會的深刻理解,有自己對世界的獨特感知,並忠於自己的感知,這是獨一無二的過程。
果殼網CEO、在行創始人姬十三則認為,技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目前的技術發展將會讓教育產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姬十三投入到了科學科普事業當中。
在創業投資方面,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有著非常多的經驗。鄧鋒對未來十年中國的科技創新充滿了信心,並且很樂觀的認為,創業機會仍在。
因為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可能比過去十年還要快,未來科技發展具有長週期性,低負面風險等特點。除此之外,中國還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老齡化問題、環境汙染問題、城市治理和國際競爭等問題,都需要科技來創新。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
鄧鋒認為,未來科技創新主要分為三類:首先是以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相結合為代表的IT技術,包括物聯網、感測器、晶片科技、IT系統、雲端計算、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
第二個就是以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精準醫療為代表的生命科學,比如製藥、裝置(診斷裝置、從X光到精準定位、癌症放療化療等)。鄧鋒認為中國生物製藥面臨巨大的市場機會;
還有一個是網際網路和傳統產業的結合: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將會給金融、教育、醫療、零售、物流等領域結合,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鄧鋒認為,未來的物聯網將會改變城市;未來的醫療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未來教育也會改變學習方式;未來的娛樂將會是AI驅動,有強互動,出現新物種;未來電子寵物也會是溫情的陪伴;未來的出行可能是無人駕駛;未來的交流將會是AI跨越語言障礙。
所有這些科技創新都不會是夢,未來十年科技創新可期。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責任編輯:張祖韜_NT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