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創投施安平:獨角獸是偽概念,價值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由投中資訊、投中資本聯合主辦,投中網協辦的“第12屆中國投資年會產業峰會”上,國中創投首席合夥人、CEO施安平發表的《我的價值投資之路》主題演講。
從事風險投資近二十年,施安平將自己的經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業前兩年,那時候興奮激動,認為這是個高大上的行業;第二階段,從業第三到第五年之間,心裡開始膨脹,覺得這個行業沒有很神祕;第三階段,從業第五年之後,突然覺得這個行業不好乾了,到處都是坑、雷。
“一個從業人員沒有經過五年以上的專業實踐,你的專案是成功還是失敗根本看不出來。”施安平表示,從業五到十年之間,過去的短板逐漸暴露,投過的專案的雷爆逐漸出現了。這個時候突然覺得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在避雷躲坑。所以他認為,風險投資絕對不能吃老本,要不斷地學習。
而在親身經歷近兩百個專案的投資後,施安平感悟到,要永遠堅持價值投資,就是你投的任何一個專案它必須自己能夠生存,必須自己能夠造血,必須自我能夠迴圈,並且為股東、為社會取得回報。
他表示,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千萬不能有投機的心理,並且做股權投資追求的是價值,而不是估值。“我個人認為獨角獸是偽概念,我從來不贊成這種提法。不是估值越高越好,價值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如果追求估值,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以下為施安平演講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今天這個產業峰會的主題是穿越週期,我非常欣賞剛才江南春說的觀點,無論什麼樣的週期,大週期還是小週期,要穿越它心中必須要有定力。今天我正好就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講一講我從事風險投資近二十年來,應該說也是經歷了無數的週期。中國風險投資公司從無到有,從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從高潮迭起到低谷徘徊,整個過程我都參與了。在座的有些朋友知道我以前在深圳創新投工作了將近二十年,2015年底我離開了深創投,現在擔任國中創投首席合夥人。
經歷了這麼多的從高潮到低潮的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我也想趁今天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定力。所以我今天這個題目叫《我的價值投資之路》,也是想趁這個機會向各位彙報一下我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而且在價值投資上我有一些什麼樣的體會?
從興奮、膨脹到如履薄冰
我原來是大學老師,做過大學老師,做過政府官員,做過傳統貿易企業的老總,也創業做過消費類電子企業的老總,也做過中國第一個電子商務CA認證中心的老總。自己做過各種角色,最後一個非常非常偶然的機會踏進了深創投。回顧自己這個過程,我把它總結為甲方和乙方的轉換。其實在我創業的時候,我原來把自己形容成一個乙方,因為那個時候中國風險投資很少,真的是在求人。
當時我跟風險投資打交道的時候,因為寥寥無幾,只有幾家。我在想我們做實業的這麼辛苦,無論是技術研發、市場開拓,各種資源整合確實很累,如果能拿錢來生錢那是多麼輕鬆的一件事。所以當時我的心態是在仰望星空,我有一天能不能也有這樣的機會去做風險投資?命運使然,非常偶然的機會加入了創新投。
突然發現自己變為了甲方,一下子好像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平臺。我自己總結了我從事風險投資近二十年來實際上有三個心路歷程。第一個,第一階段大致在從事這個行業的前兩年,興奮、激動,我終於踏入這個行業了,這是一個多麼高大上的行業,在國貿辦公,在這麼高檔的寫字樓裡辦公,跟我們原來在車間、在企業裡環境完全不一樣。
大致從事這個行業第三年到第五年,這是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你基本上把風險投資的盡調過程、決策過程基本都經歷了。突然有一天我在想,風險投資也不神祕,不就是盡調這些環節嗎?所以我在第三到第五年期間心裡就有點膨脹了,覺得這個行業沒什麼神祕的,好像我自己拉一攤也能幹好。大家現在回憶一下,基本上從一個外行進入風險投資界跳槽機率最高的是第三到第五年,最想拉出來乾的也是在這個時間。
第三個階段是從第五年以後,突然覺得這個行業不好乾,到處都是坑、到處都是雷,為什麼?其實風險投資有自己的規律,一個從業人員沒有經過五年以上的專業實踐,你的專案是成功還是失敗根本看不出來。
反而是五到十年之間,你過去的短板逐漸暴露,你的專案的雷爆逐漸出現了。這個時候我突然覺得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在避雷躲坑。而且風險投資行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因為你面對的專案、你面對的物件,永遠是這個社會解決裡面最先進的東西,你必須不斷地學習,風險投資絕對不能吃老本。我自己總結這個行業其實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過程。
堅持價值投資,與其估值再高,不如自我造血
第二部分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價值投資觀點。剛才說到穿越週期,確確實實穿越週期因為環境的變化造成了這個行業有不斷的一些挑戰。但是親自經歷了近六百個專案的投資,一百多個專案的IPO,總結一下,是什麼支撐你能夠堅持這樣走下來,而且相對來講我覺得我們成績還是比較明顯的。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永遠堅持價值投資。
我們做投資的,我自己有一個基本的原則,我們從來不做局,從來不興風作浪。我們一定遵照企業自身發展的規律去投資。
所謂價值投資的理念是什麼?就是你投的任何一個專案它必須自己能夠生存,必須自己能夠造血,必須自我能夠迴圈,並且為股東、為社會取得回報。一個靠輸血或者永遠靠融資生存的專案,它就不是價值投資。投資的目的是什麼?投資不是目的,投資是一個過程。投資的目的是創造更好的企業,培養從小到大的企業為這個社會做貢獻,而不是在吸納社會的資金。吸納社會資金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不是最終的目的。
所以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是我這麼多年來,我覺得最受益的。可能有不成功的專案,但那是其他原因。在我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程中,我投資的專案永遠是自我首先能生存,自我能夠造血的。其實大家都知道,在網際網路包括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達的背景下,我們確實在國內包括國際上產生了一批所謂的模式創新,有那麼一部分到目前為止依然是靠輸血、靠融資在生存。其實這些創業者最近媒體都在報道,非常著名的企業,自己也在反思。所以我個人認為,與其估值再高,不如自我造血。
我第二個體會是要處理好兩個關係,一個是投資與投機的關係,第二個是價值與估值的關係。我們做股權投資,一定要堅持投資的企業自身有價值,他的成長有空間,為社會能夠做貢獻,那就要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企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是要自我奮鬥加上各方面資源整合的培養,它是有一個過程的,是熬出來的。
投機是什麼?投機是一個點,是瞬間的事情。如果我們今天說拿股權投資和二級市場來進行比較的話,可能在二級市場會有投資的瞬間、投資的機會,但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千萬不能有投機的心理,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第二個,關於價值與估值的關係。我們做股權投資追求的是價值,追求的不是估值。大家知道說到估值,現在體會最深就是所謂獨角獸。我個人認為獨角獸是偽概念,我從來不贊成這種提法。不是估值越高越好,估值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過程和階段,不是企業成長的目的,價值才是企業最終的目的。我們不能追求估值,所以我覺得如果追求估值,就是本末倒置。
第三個,做股權投資始終記得三個責任,第一,對被投資企業的責任。我們的目的是要讓這個企業真正成長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不是教他怎麼資本運作,不是教他怎麼到資本市場不斷地去圈錢。第二,對出資人負責,我們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基金與基金託管的模式,作為基金管理人你必須像對待自己家裡的錢一樣對待出資人的錢,你只有肩負這樣的責任,你這個基金才會走長遠,你這個基金管理人才會在市場裡樹起自己的口碑。第三,對社會的責任,你投資的目的是為這個社會培養不斷成長的企業,必須讓這樣的企業不斷地為社會和服務做貢獻。
第四,我個人堅持四不原則,可能在座的很多都知道,我在不同場合一直在宣傳我的四不原則,不追風、不搭車、不著急、不眼紅。投資絕對是不能追風的事,不是所有的風口都適合你這個基金去投資,不是所有的風口都適合去創業、去投資,這個一定要注意。你要先明白投資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不搭車。並不是別人都湧上這個風口了,你也說我們不要錯過這班車,我們也要搭上,所以不搭車也是我們的原則。投資是熬出來的,企業是熬出來的,不能著急。
還有不眼紅。我絕不因為某一個基金投了某一個專案,翻了多少倍,我們也模仿他去趕快追著這個方向,這些都是我堅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