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對抗 阿里巴巴碰上美團這硬骨頭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階副總裁王慧文在接受其採訪時透露,當初阿里巴巴收購餓了麼,這中間有美團的一份功勞,如不是每天餓了麼不可能賣出高價。
這還不是重點,王慧文在採訪中直言,從阿里買下餓了麼的那一刻起,正面競爭就已經開始了。“我們做的業務,阿里都做了。外賣有餓了麼,到店有口碑;我們做酒店旅行,它有飛豬、有淘票票;我們有小象,它有盒馬;我們有B2B,阿里也有B2B,現在是完全重合。這是我們不迴避的事實”,王慧文說。
美團跟阿里巴巴競爭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不過這是首次從美團口中得知兩者之間的關係。
(圖片來自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www.bilibilijj.com/video/av20439590 )
美團和阿里巴巴的恩怨
美團點評上市招股書中顯示,當前阿里巴巴扔持有美團點評74352299股股票,持股比例約1.48%。這個也算是當初美團跟阿里巴巴蜜月期的見證。
2011年正當“千團大戰”激烈時,阿里巴巴等帶來的5000萬美元成功讓美圖憑藉著高額的補貼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2014年阿里巴巴再次跟投,直到2015年前後美團為了在激烈競爭中勝出,動用了超過 6000 萬美元現金補貼。
正當阿里巴巴要收穫果實的時候,美團卻選擇跟大眾點評合併,並且吸收了來自騰訊的戰略投資,從此成為了騰訊的好夥伴。至此阿里巴巴跟美團之間算是結下樑子。
阿里巴巴不甘心是因為當時阿里集團持有合併新公司美團點評大約7%的股份。相比之下,騰訊則持有大眾點評20% 股權,合併後騰訊持有美團點評超過10%的股權。不僅如此,騰訊還將加投10億美元進美團點評公司。通過這一系列操作,騰訊在O20領域有了更大的話語權,阿里失去了對美團點評的掌握。
按照阿里巴巴早前規劃,美團將會是阿里巴巴O2O戰力最強一環,甚至當時阿里巴巴都已經斃掉了內部的口碑業務。但是美團跟點評合併之後,在2015年6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持60億重資,重操“口碑網”舊業。
在最開始兩年,美團跟阿里巴巴之間的摩擦並不多。直到2107年馬雲的“新零售”戰略實施之後,阿里巴巴和美團就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對抗。
無論從公司體量以及整體戰略上來看,美團對比阿里巴巴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這裡說的全面對抗,主要是阿里巴巴現在新零售的佈局,已經跟美團所有的產品線產生了競爭。
正如王慧文所說:“我們做的業務,阿里都做了。外賣有餓了麼,到店有口碑;我們做酒店旅行,它有飛豬、有淘票票;我們有小象,它有盒馬;我們有B2B,阿里也有B2B,現在是完全重合。這是我們不迴避的事實”。
美團跟阿里間是一場非對稱戰爭
上文也已經提到,無論從公司體量以及整體戰略上來看,美團對比阿里巴巴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但是在B2B領域、LBS服務以及,外賣和酒店這些業務上。美團絕對是阿里巴巴遇上的最難啃的骨頭。
從最近美團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就能看出:Q3美團的營業收入繼續保持翻番式增長,實現190.76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96.74億元增長97.2%;毛利總額46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33.2%。
如外賣業務上,美團餐飲外賣總交易額800億元,同比上漲54%;餐飲外賣實現收入111.72億元,同比增長84.8%。
特別是在今年7月,口碑跟餓了麼合併之後,還投入30億元進行補貼大戰情況下。美團的外賣業務仍舊實現高速增長,實屬不易。
除了這些之外,美團還全面擴張其業務邊界,除了外賣和到店業務外(團購),還涵蓋酒店、旅遊、打車、票務、短租、美業、家政、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等各個方面。真是美團還花費37億美元收購了共享單車巨頭摩拜,繼續為其出行服務添磚加瓦。
美團持續擴張邊界用意,除了收穫更多流量以及獲得更多使用者之外,更多的是他想要構築起能夠阻擋阿里巴巴進攻的高牆。
美團也並非是萬事無憂,因為邊界每擴張一寸那都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從美團財報中也能看出,其第三季度虧損金額超30億元,同比去年僅為10億元。
持續的虧損將對美團的融資能力打來巨大挑戰。因此,美團必須要用高增長來持續講故事,否則業內並不買賬。
相反,阿里巴巴則並沒有這種困擾,因為他旗下電商業務是其最大的現金奶牛,其在新零售戰略上的持續虧損是能承受。
因此阿里巴巴跟美團之間的鬥爭,最終還是看錢,誰錢多誰就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