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狂跌,一場高風險財富遊戲結束了?
比特幣價格狂跌,一場高風險財富遊戲結束了?
觀察家
如果把比特幣當成投機標的物,那麼,炒家就要為比特幣價格的大幅波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CoinDesk資料顯示,11月25日比特幣價格狂跌10%,創下3447.58美元新低,這是自2017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1月份比特幣價格還高達16879美元,至今跌幅已達80%。
其實,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11年6月的時候,曾經出現過94%的跌幅。2013年也有兩次暴跌,跌幅分別達到75%和87%。從中可以看出,價格大幅波動是比特幣的基本特徵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比特幣的價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投機屬性過強,其高風險用近乎賭博來形容並不過分。
自問世以來,比特幣便充滿爭議,其價值更是難以準確度量。主要是因為支撐這樣一種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即區塊鏈技術,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很陌生。
毫無疑問,區塊鏈技術本身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可作為可靠的資料庫來記錄各種資訊,也是儲存永久性記錄的理想解決方案,還能解決多點資訊互動過程中的信任問題。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一旦成熟並投入應用,價值相當可觀,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道路是曲折的。到目前為止,對於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應用的研究,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然而,藉助這個概念衍生出來的各種虛擬幣,卻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出現。這也註定了,這些虛擬幣的價值建立在一個並不牢靠的基礎之上。很多投資者對虛擬幣進行投資,實際上就是一種投機,說得嚴重一點,就是賭博。並且,這些錢並未用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也就是說,虛擬幣大受追捧在某種程度上是投機泡沫。
作為一種投資標的物,比特幣等虛擬幣和股票不一樣。股票代表的是對一個公司的資產所有權,資產是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只要公司業績增長,那麼,投資者手中股票的價值就實實在在地增加了。即便股價下跌市值蒸發,對應的實物資產等還在。然而,比特幣本身並不創造財富,也不對應任何實物資產等,一旦價格下跌,那財富就真的憑空蒸發掉了。同樣的道理,比特幣的“貨幣功能”也是虛擬的,不同於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也不同於政府信用貨幣。
資金炒作是虛擬幣價格波動的重要推動因素。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離不開國際、國內炒作資金的推波助瀾。所以,對中小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比特幣風險極大,如果承受不了,最好不要參與。
儘管如此,作為財富配置的一種形式,比特幣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畢竟,作為一種貨幣,只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它能發揮貨幣職能,在某種程度上它就具備流通的信用。而且,相對黃金等有形的財富儲藏手段,比特幣攜帶起來更為便捷。
比特幣被投資者廣為詬病的還有安全性問題,比如說黑客盜幣。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比特幣持有者很難保證自己的比特幣不被黑客盜取,而且被盜以後也很難追蹤。但是說到底,這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假以時日,等相關的技術取得了進展,相信這些問題也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從目前市場條件來看,比特幣價格很難回到最高峰20000美元,畢竟其價格的大幅波動已經對很多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了嚴重打擊。但是,正如前文所說,價格的大幅波動是比特幣的一個基本特徵,也許在炒家的參與下,其價格又會迎來一波大漲。但不管怎麼說,依然不會改變其高風險遊戲的特徵,即近乎賭博。
總而言之,如果把比特幣當成投機標的物,那麼,炒家就要為比特幣價格的大幅波動做好充分的準備,那些沒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的中小炒家最好還是離場。而從長遠來看,只要技術的發展能夠很好地解決比特幣存在的安全性等問題,那麼,從財富配置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的存在還是相當有意義的,不必一棍子打死。是否是最大的龐氏騙局,也讓時間來回答吧。
□盤和林(應用經濟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