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主任樑偉:合規是擁抱數字資產的唯一出路
金色財經11月27現場報道,今日,由大公網、中企信學院聯合主辦,ICONIZ標準資本、BFGA區塊鏈基金全球聯盟協辦的首屆B2 FinTech科技金融全球峰會暨頒獎盛典在香港洲際酒店主禮廳舉行。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主任樑偉現場就區塊鏈數字資產合規監管指出,我們已經經歷了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資產數字化未來價值網際網路的雛形,是必然的趨勢。區塊鏈數字資產作為一種新興事物,進步大於不利,因此從合規監管方面要疏堵結合,實現兩個目的:1促進行業中真正優質的區塊想專案發展起來,2讓金融洗錢、非法交易、非法內容無處遁形。我們要積極擁抱區塊鏈數字資產,那麼合規就是唯一的出路,監管是未來的趨勢。
目前各國都在探索合規監管政策與手段,有必將助於加速數字資產合規化程序,加速整合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但各國監管方式又各有特色,比較著名的是:
1 英國:沙盒Sandbox是英國首創的,英國FCA提出了三種沙盒的管理模式:監管沙盒、產業沙盒、保護傘沙盒。其中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為金融服務軟體的執行提供了模擬控制系統,並與行政流程結合;產業沙盒Industry Sanbox則屬於產業通用的科技解決方案;保護傘沙盒Umbrella Sandbox是被監管機構授權的非盈利公司組織。
2 瑞士:瑞士監管機構將代幣分為三種類型區別對待:支付型代幣、功能型代幣和資產型代幣,其中支付型代幣受反洗錢法的監管,資產型代幣則受瑞士證券法的監管。
3 美國:美國的合規監管主要包括兩大部分:1) 根據The DAO Report和Howey Test,美國證監會SEC將一般的數字貨幣定義為有價證券進行監管;2)推出打通美國和數字美元的穩定幣,目前主要是4個:GUSD、PAX、TUSD、USDC,有基於信託機構框架的,也要基於貨幣轉移框架的。
針對合規監管考慮的環節,樑偉進一步指出分析:
1 資產的發行:
1) STO、ICO需要到監管和金融機構進行報備,取得相應金融牌照,比如香港的1號證券交易牌照。
2) 還需要對該資產進行風險評級,然後允許規定的投資者參與
2 交易所交易
交易所除了之前提到的,通過沙盒論證稽核後,獲得監管機構的牌照外。還有兩點比較重要:
1)使用者的實名制,這樣有利於防範洗錢、詐騙等風險;
2)分不同的板塊,比如根據風險評級和資產型別等,讓特定的投資者在特定的板塊進行交易
3 鏈上交易
對鏈上交易的監管需要推動監管科技RegTech的發展,有兩個特徵:
1)從單鏈轉向多鏈,並形成跨國、跨地區的鏈網;
2)從小資料轉向大資料,增強大資料分析和網路溯源技術;
4 離線持有
離線持有指的是個人把區塊鏈數字資產從交易所或者鏈上提取到錢包中,那麼離線儲存也需要與實名制進行有效結合。我們目前在做的一個工作就與之很相關:叫做基於SIM卡的區塊鏈數字資產管理。私鑰是通往區塊鏈數字資產世界的一把鑰匙,把私鑰生成並存儲在運營商的SIM裡,不但滿足了數字資產管理既便捷又安全的剛需,而且可以與運營商的實名制資訊打通,有利於實名監管。這樣區塊鏈數字資產的提取和轉讓都可以有效判斷資格。
此外,內容監管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區塊鏈的監管還包括內容監管,比如北京大學某學生在以太坊上釋出的6000個字,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目前的內容監管比較困難,因為賬戶及IP的分散與隱藏,導致無法實時發現,無法定位嫌疑人,也無法清除,急需事前、事中、事後一系列的內容監管技術與標準。
同時,樑偉針對現有監管組織是否需要聯合或者優化的問題表示:“可能需要新的監管組織。ICO、STO等需要證監會的監管,錨定法幣而發行的穩定幣則需要央行的監管,非法內容則需要資訊管理部門監管,因此對於合規監管,從組織上,可能需要成立跨部門的新的監管組織,或者成立行業協會加強監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