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6000多賬號被罰!山寨名層出不窮,這裡有份維權指南
11 月 23 日,微信官方發文表示其已經對 6000餘個混淆名稱的公眾號和小程式進行名稱清除/相關能力封禁。
作者:冷思真
來源:知曉程式
本文為作者授權鳥哥筆記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並註明出處
11 月 23 日,微信官方發文表示其已經對 3312 個混淆名稱的公眾號和小程式進行名稱清除,對 3326 個混淆名稱的公眾號和小程式進行相關能力封禁。
此訊息一出,估計不少開發者和運營者都會感到開心。畢竟誰都不希望剛剛做火一個小程式,市面上就全是小程式的仿版吧。比如開發者剛剛做火了一個「送你一杯茶」小程式,第二天一睜眼就看到了「一杯茶送你」、「送你兩杯茶」、「送你一杯好茶」、「送你一杯喜茶星巴克一點點鹿角巷」……看著這些名稱相似、服務相似的小程式,原創開發者真的欲哭無淚。
但在提交了頭像侵權、名稱侵權認證後,有不少開發者卻只能收到一個「侵權投訴稽核不通過」的回覆。
微信官方表示,名稱侵權和整體侵權投訴需要提供的證據其實是一樣的,不會比侵權投訴要求的更多。所以今天,知曉程式就要和你說說怎樣才能通過侵權投訴稽核,利用微信平臺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首先是找到侵權入口——公眾平臺下方「侵權投訴」入口。
即使你在手機上點選公眾號文章、小程式右上角「投訴入口」,微信也會引導你在電腦上完成操作的。
個人和企業提交侵權認證時需要上傳的資料也完全不同。個人要上傳基本身份資訊,企業需要上傳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程式碼證,這都是侵權投訴必備的一環。
上面一步基本沒什麼問題,侵權投訴不通過的主要原因還是提供的資料無法證明所有權。
騰訊作為中立的平臺服務提供方,在這方面也是要信證據的。如果只是靠一方闡述觀點表示 XX 小程式真的是本人做的,那排隊申訴的人可以從廣州的微信總部排到深圳騰訊大廈門口。在這種情況下,微信的做法是很直接的:看證據。
要想申訴過得掉,材料宣告要備好。面對不同投訴的分類,對應的證明材料也不同,比如「冒充他人」就需要更為確鑿和充分的證據。
而其它的侵權行為一般只需要提供兩種不同的證明:
-
權利人擁有權利的權屬證明材料
-
被投訴方提供的服務構成侵權的證明材料
別覺得這個很簡單,大部分人的失敗幾乎都來源於此,失敗的案例中有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缺乏商標權和版權證。軟體著作權、商標註冊書、出版證明材料、發表記錄、專利著作權證明……這些官方出品的證明才能保證你在維權路上走得一路順遂。
也不要認為憑藉兩張相似的小程式 / 小遊戲頁面截圖就能通過侵權認證,即使在時間上能夠證明你的小程式在另一個小程式之前上線,微信出手干預也是需要版權證明的。
「海盜來了」就是一個被人熟知的案例。「海盜來了」和「豬來了」的版權爭議是國內的版權糾紛,「豬來了」就曾憑藉 15 年 12 月取得的著作權版權登記將「海盜來了」告上了法庭。而這兩款小遊戲也陷入了抄襲以色列遊戲《Pirate Kings》的質疑之中,這是國際版權糾紛。這還沒完,《Pirate Kings》在國外其實也陷入了抄襲爭議……
▲ 左為海盜來了,右為豬來了
小遊戲的版權糾紛基本可以用一團亂麻來形容。難怪有人說現在的遊戲圈「抄襲不奇怪,抄襲被告才奇怪」。
還有「明星」小程式之一的「最強彈一彈」,它是微信向個人開發者開放小遊戲開發許可權時出現的第一批小遊戲。從面世開始,它就面臨了無數人的抄襲質疑。但對它的封禁卻不是微信想封就封的,直到禪遊科技這個公司獲得了《物理彈球》手遊正版授權,有了「身份證」,微信才能出手將「最強彈一彈」封禁,將冒名頂替者清除。
維權是一條很艱難的道路。「足跡地圖」抄襲「腳步地圖」的維權案到現在都沒什麼進展,抄襲者比原創者賺的更多已經成為了可悲的「常見」現象。
所以各位開發者們,在你的小程式 / 小遊戲做出來之後,千萬別忘了把該做的認證做了,軟體著作權、商標註冊書、出版證明材料、發表記錄、專利著作權證明……證明在手,才能光明正大斬「李鬼」。
別覺得麻煩,畢竟等對方侵權賺得盆滿缽滿時候再去做這些認證,抄襲者只會給你留下一個錢包鼓鼓的背影。
本文授權轉載自小程式報道第一媒體知曉程式(微訊號 zxcx0101),作者冷思真。關注「知曉程式」,讓你更知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