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電流指紋技術用於消防預警,「拓深科技」想減少電氣火災事故
2017年10月,公安部消防總局下發《關於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將“建設城市物聯網消防遠端監控系統”列為重點任務。各地區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進,讓“智慧消防”得以迅速發展。
市面上做智慧消防的公司,大致是從事前和事中兩個方向去做。事前做的是在火災發生前及時預警,避免火災發生;事中做的是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控消防設施狀態,保證在火災發生時能正常運轉。
拓深科技是一家聚焦於事前火災預警的創業公司,基於電流指紋技術,實現對用電線路和用電裝置的監測和風險預警,從而降低建築火災和裝置故障帶來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拓深科技CEO張軒銘告訴36氪,引發火災的原因中,人為、線路、裝置使用因素約各佔30%、40%、30%。 人為因素 很難通過技術方式避免; 線路因素 中,短路、漏電的隱患,目前的空氣開關已經解決的比較好了,線路打火是最大難點,傳統感測器難以檢測; 裝置使用因素 主要有3類:危險裝置接入(如電瓶車充電),異常用電行為(如電熱毯忘關),裝置故障(如電機阻斷)。
線路打火以及裝置使用帶來的火災風險,是傳統感測器或電氣火災監測難以預測的,拓深科技的電流指紋技術則能較好解決這一難點。
類比於人臉識別要對人臉特徵進行提取,聲紋識別要對聲音特徵進行提取,電流指紋識別也是對電流特徵進行提取,只不過提取的特徵型別各不相同。拓深科技針對電流頻譜、波形等80多個特徵進行採集分析,結合各類用電裝置在使用時的電流特徵資料,可以判斷出: 接入該條線路的用電裝置有哪些(如空調、電腦、電瓶車),以及用電裝置的工作狀態(如工作檔位、是否異常) 。
拓深科技將該套技術整合到智慧預警終端硬體產品,在樓宇的主幹線路進行部署,預警終端通過邊緣計算完成線路電流的特徵提取和分析,對樓宇內部的全部線路、用電器的接入和執行狀態進行診斷和預警,並將資訊實時傳送到雲端,通過SaaS平臺進行展示、推送等。
部署方案
具體客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監管方,主要是政府等單位,進行平安城市的建設;另一類是自身需求方,包括高校、企業、醫院等。渠道方面,拓深科技主要通過消防、安防整合商進行產品推廣。 盈利模式上,拓深收取每臺硬體的終端費用和年服務費。
拓深科技的產品方案在去年10月份推出, 目前智慧預警終端已部署數萬臺,預計2018年營收在3000萬元左右。
張軒銘告訴36氪,目前拓深科技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技術產品研發,和第二階段的產品方案落地驗證。下一階段,將重點豐富產品形態,區分效能、價格等,以適應不同客戶不同場景的需求。同時會進行分析模組的研發,銷售給智慧電錶等更廣泛的智慧硬體終端廠商。
拓深科技的落地案例
安防行業已經出現了諸如海康的千億體量巨頭,消防行業總體市場規模約為安防一半,但行業極度分散。張軒銘認為,核心是由於消防行業的智慧化水平低,難以形成產品技術的壁壘,而隨著智慧消防的發展,未來有望誕生出幾家規模可觀的公司,拓深的目標就是成為消防安全領域的海康。
電流指紋的技術方案,壁壘有多高呢?
張軒銘告訴36氪, 最大的難點在於“歸類”和“泛化” 。歸類是能夠通過電流特徵,分析線路上有哪些用電裝置,在什麼狀態下工作。要做到這點,需要演算法專家和研究電器底層結構原理的專家合作,一類一類裝置逐步覆蓋;泛化是分析出一類裝置的電流特徵後,能夠延伸應用到同類的不同品牌型號的裝置上。 這些工作同時具備技術和研發時間上的壁壘 。
拓深科技成立於2015年,曾於2017年獲勝輝資本的千萬元級天使輪融資,於2018年獲天紀投資的數千萬元融資。
CEO張軒銘,有十年安全領域創業、團隊組建、管理的經驗,曾任海康威視文教衛事業部負責人並帶領團隊實現5.6億年度銷售;CTO樑昆,曾任OPPO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首席架構師,曾任高通(美國) BLAST研發中心高階工程師;CPO王利強,曾任中控技術副總經理,有十年安全領域產品管理經驗,主導規劃的產品實現超過5億年度銷售;CMO錢偉,曾任宇視四川中心總經理,有十年安全領域銷售和銷售團隊管理經驗。
——————
我是36氪記者陳紹元,關注物聯網、AI、科技,交流或尋求報道(不收費)請加微信:963757163,請註明公司、職位、姓名,否則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