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時代到來前夕,手機行業再次進行洗牌
過去我們在討論一臺手機能用多久,或許我們身邊的消費者都認為一年左右比較正常。在 2017 年,Counterpoint Research 曾經給出資料,我國消費者的手機更換週期為 22 個月,也就是說人均 2 年才換一臺手機。

但當時間邁入 2018 年,智慧手機行業的一系列變化實在是讓人始料未及。我們可以切身感知到,智慧手機廠商的產品迭代速度明顯加快,換代產品推出的間隔也從此前的半年縮短到 4 或者 5 個月。
比如,OPPO 在 3 月 31 日推出 R15 系列手機,然後在 8 月 13 日就推出 R17 系列產品,上市間隔甚至還不到 5 個月;而在去年,R11 系列手機是在6月推出的,而 R11s 則是在年尾,OPPO 的產品迭代速度明顯要提速了許多。
有同樣動作的還有 vivo,vivo X21 和 X23 手機的推出間隔,也不到 5 個月,並且時間也比去年同級別產品要早很多。
除了更早推出主力產品、換代週期變短之外,旗艦產品線的迴歸也是今年的一大特色。 比如 OPPO Find 和榮耀 Magic 系列續作不約而同地選擇在 2018 年亮相,而且這些舊旗艦新作無一例外都是帶著各式各樣的黑科技而來,頗有正面對決的架勢。
從手機廠商的佈局中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得到那繃緊的神經和急促的喘息,看來智慧手機行業的拼殺已經到了刺刀見紅的地步。
5G 時代到來前夕,行業再次進行洗牌
如果通訊行業以時代劃分,那麼在 5G 時代即將到來之際,4G 時代智慧手機的競爭已經接近尾聲。 而在 4G 時代最後的日子裡,智慧手機市場已經從過去的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行業的洗牌又會再度開始。
從單月來看,根據中國信通院的分析報告,8 月份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 3259.5 萬部,同比下降 20.9%,環比下降 11.8%;2018 年 1-8 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 2.66 億部,同比下降 17.7%。

即使被視為“國產手機救星”的海外市場,在 2018 年裡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根據 IDC 的資料 ,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了 1.8%,而第一季度則下滑了 2.9%, 換言之從年頭到現在, 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的表現就沒有好過。


一般來說市場急速萎縮,對行業領頭羊來說影響不太大,但對於中下游廠商來說就是絕境。根據旭日大資料給出的資料顯示, 2018 年裡行業前十的手機廠商佔據了 79% 的市場份額,而剩下的廠商所佔份額不到 21%。
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小廠商肯定會窮途末路,面臨被洗牌的風險。而行業前十的廠商,雖說不會有滅頂之災,但在不進則退的市場環境中,守成已變為不可能,主動出擊才能保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