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錯性設計
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難免會犯錯。 一個好的產品可以降低使用者犯錯的概率,並且提升錯誤被解決的效率。 通俗點說就是幫助使用者去避開操作過程中的坑,即使使用者掉進坑裡,也能讓他們很快的爬出來。這就是產品設計中的“容錯性”原則。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將容錯性原則分為三個階段: 引導、提示 和 解決 。首先通過簡潔易懂的引導來幫助使用者去規避那些錯誤;當用戶不得已犯錯之後,給予提示告知使用者犯錯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
引導
一提到引導,大家可能會想到引導頁、彈框、蒙層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引導方式,確切的說是主要針對新使用者,讓他們很快的瞭解該產品的核心功能以及主要的操作方式,幫助他們更快的上手。


但是引導功能的實現方式不僅限於此,輸入框中的輸入提示也是常見的引導樣式。輸入框是使用者完成資訊錄入的主要途徑之一,有錄入才有報錯,有報錯才需要引導。
以日期錄入為例,如果我們不給使用者提供元件,那麼必須在輸入框裡提供日期格式。因為2018年6月10日可以有多種格式,如果不以輸入提示的樣式予以明確,使用者就不知道該怎麼輸入。

以上說的都屬於狹義上的引導,使用者還停留在被動的接受引導的階段。其實引導歸根結底是為了避免使用者在操作過程中犯錯,而使用者的操作過程又可以看成是不斷做決策的過程,要想做出正確的決策必須要消減資訊的不對稱性。所以引導功能我們可以理解為就是 消減資訊的不對稱性,讓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例如使用者想要買點水果,與其他商品的不同的是水果的保質期很短,所以使用者會很看重水果的配送時間。如果使用者覺得這家店鋪的菠蘿價格公道,新增到了購物車,等到臨近付款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後天才送達,有些使用者可能會取消訂單,之前的填寫的重量種類等操作都白費了。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配送時間這個資訊必須在使用者做“新增到購物車”這個決策之前就展示給使用者。 總而言之, 會影響使用者決策的因素必須提前展示給使用者。

此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文案的使用,因為使用者對於資訊的獲取主要依靠的就是文案。呆板機械的文案有的時候會讓使用者陷入尷尬的局面。在實名認證的階段,需要使用者去補全身份證資訊,而這裡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使用者很難明白是什麼意思,實際上指的是身份證的簽發時期和有效期。

報錯
報錯就意味著引導失效了,使用者掉進坑裡了。對於報錯,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報錯方式 以及 報錯時機 。報錯方式主要就是彈框,可能我們會覺得只要瞭解了彈框的使用方法就知道怎麼去設計報錯流程了。這個說法不嚴謹,因為忽視了報錯時機這個因素。

以上圖為例,使用者在註冊賬戶的時候要錄入手機號,我故意少輸了一位,直接點選“同意協議並註冊”,進入下一個頁面,我滑動滑塊驗證的時候才出現一個toast告訴我格式錯誤,這種反饋效率無疑是非常滯後的。
如果手機號不是以1開頭或者位數不對,這種低階錯誤輸入框應該立即校驗出來,並且提示使用者。至於如何提示使用者,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下面這種報錯樣式我個人不是很認可,因為置身於報錯場景中的使用者本身就很煩躁了,使用大面積的紅色會刺激使用者的情緒。就像我們電腦出現故障,會出現藍屏而不是紅屏,因為藍色可以幫助平復使用者焦慮的心理。

在表單中使用者不可能只要輸入手機號這一項,如果在同一個介面中,使用者需要輸入多個專案,且多個專案同時發生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給使用者報錯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使用者如果地址和郵箱都沒有填寫,直接點選“確認協議併購買”,那麼會彈出toast,通知使用者去填寫地址,然後再通知使用者去填寫郵箱。

這種場景使用toast有三個問題:
1 toast一次性只能處理一個錯誤資訊,如果多個輸入項同時報錯,無法兼顧;
2 使用者需要讀取toast中的資訊,然後去尋找輸錯的專案,如果專案過多,使用者查詢時間會比較長。
3在安卓某些機型中,使用者在系統設定中可能無意會把toast給禁用掉。其實使用者本意上只是想禁用通知/Notification,沒想到把toast也給關了。

所以在表單中,我個人是非常推崇逐行報錯的這種形式,同時可以處理多條錯誤資訊。一個輸入框對應著一條報錯資訊,更具有指向性,省去了使用者的查詢時間。
解決
在給使用者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儘量提供跳轉連結,方便使用者操作。

例如,當用戶輸入的手機號已經被註冊的時候,那麼可能的情況是使用者之前註冊過但是忘記了,我們應該給使用者提供跳轉連結讓使用者可以直接跳到登入頁面。此外,還有些報錯屬於系統內部的報錯,使用者無法自己解決。那麼我們應該給使用者提供線上客服的連結。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因為自己最近在負責梳理產品中的報錯文案,梳理到最後發現真正亟待優化的是業務流程而不是文案。只有對產品的業務進行合理的規劃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報錯場景的出現。這也告訴我們,產品設計不能僅限於視覺層面。

例如,你接到一個任務,甲方讓你設計一個“關注”按鈕,要高大上(土鱉專用語),要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想去點選關注。其實我們都知道,這種按鈕在視覺上很難做出新意。不如換個思維,維持使用者關注度,除了更多的“新增關注”還意味著更少的“取關”。我們可以提升使用者“取關”的難度,你點選圖示關注一個使用者,這裡的圖示其實屬於多型按鈕,通過自身的改變告知使用者關注成功,最後消失。你需要點選進入個人主頁才能取關,這種增加操作步驟的方法來降低使用者取關率比較常見的。所以產品的優化不能僅限於視覺,容錯性也一樣。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產品設計中“容錯性”原則的分析和總結,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