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支付之後,移動支付下一個主角會是NFC支付嗎?
科技總是瞬息萬變,線下支付方式經歷了現金、信用卡、二維碼,如今,NFC支付再次甚囂塵上。
NFC,全稱: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也就是近場通訊技術,NFC在支付領域,被稱為近場支付。

在移動支付方面,由於支付寶和微信巨大的使用者量,二維碼支付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線下支付的常用手段,那這個NFC支付和二維碼有啥區別呢。
二維碼支付的首要條件就是網路,其次是手機APP和收付款碼,這種支付方式有成本低、通用性強和普及度高的特點。
而NFC支付,不需要使用行動網路,是一種高頻無線通訊技術。
拿NFC手機或者手錶來說,如果支援當地公交,無需亮屏、無需開啟APP、即使手機關機也沒關係,只需將手機靠近刷卡區域即可秒刷。
但NFC其實是個“老姑娘”,它是在2003年由索尼和飛利浦共同研發的,技術原理咱就不說了,感興趣的可自行百度,在今天看來,NFC主要有以下幾個應用場景:資料傳輸、公共交通、移動支付、物聯網和智慧硬體等。

有應用場景就代表著有商業機會,但是在NFC剛推出的時候,它的推廣之路就不太順暢。
2004年飛利浦、索尼、諾基亞建立NFC論壇,隨後,諾基亞還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NFC手機3220,2006年,諾基亞啟動了中國廈門的NFC實驗,使用Nokia3220手機,實現廈門易通卡覆蓋的公交汽車、輪渡、餐廳、電影院、便利店等營業網點的手機支付。但是NFC的第一次中國試水最終由於產業鏈、利益、技術和應用場景等諸多問題而失敗。

隨後諾基亞隕落,安卓崛起,NFC依舊沒被丟棄,谷歌在2010年12月推出的安卓2.3系統加入了對NFC的支援,當時,谷歌與三星聯合推出了一款內建NFC晶片的手機Nexus S,但是從後面安卓手機的發展來看,NFC再一次被邊緣化了。
2014年,支付寶推出了基於NFC的“未來公交”計劃,通過與NFC手機廠商合作,使用者在支付寶裡下載一張公交卡,即可在全國35個城市實現公交一卡通,但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
這麼多年過去了,NFC從最初含苞待放的偏偏少女,到最後待字閨中的老姑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只有自己去疼,所以,老爹索尼在NFC的推廣上可謂拼了老命,在這期間,索尼申請了最多的NFC核心專利技術,索尼的手機、相機、電視、耳機、智慧手錶等硬體也都具備NFC功能,可以實現互聯互通,由於索尼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日本如今已成為NFC應用場景最成熟的國家,但是出日本外,NFC舉步維艱。
拿國內來說,NFC落地應用屈指可數,縱觀NFC的發展歷史,雖然技術很厲害很實用,但是應用場景難落地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究其原因還是產業鏈整合問題,因為這裡面涉及到很多方面,運營商、手機廠商、銀聯、交通系統以及線下商家等等,需要多方通力合作才能真正推動NFC的發展。

2018年,隨著智慧手機的成熟、移動支付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NFC再次成為了熱點,而移動支付無疑是其最大的核心,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說,交通卡和線下閃付是關鍵突破點。
目前在交通卡和閃付方面佈局最積極的莫過於小米和華為,軟體方面,這兩家都有相應的支付系統Mi Pay和Huawei Pay,硬體方面,兩家手機中支援NFC的手機不在少數,而且NFC已經蔓延到了千元機上面,除了手機,手環和手錶等智慧穿戴也在同步跟進NFC。


有了軟硬體,在交通卡方面,還需要相關城市交通卡終端的配合,不過還好現在推出了交通聯合一卡通,一張卡幾十上百個城市通用,這樣就省去了城市一一適配的麻煩,目前在支援的卡數方面,小米略佔優勢,截止2018年7月,全國有245個城市、自治州、委員會加入了互聯互通,相信隨著202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跨市、跨省的互聯互通,一部手機刷全國將不成問題。


線下閃付比較複雜一點,不單單需要雲閃付POS機終端,還需要銀行卡,門店的配合。
Huawei Pay方面,官網顯示目前已支援線下2000+萬POS機,支援國內75家銀行的借記卡和信用卡,支援眾多商戶。
Mi Pay方面,官網顯示已支援數百萬銀聯雲閃付終端,國內71家銀行的儲蓄卡和信用卡,數百萬商戶。
其實,不管是華為還是小米,只要門店有云閃付POS機或者雲閃付標籤的,都可以使用NFC支付。
除了國內的華為和小米,三星的Samsung Pay和蘋果的Apple Pay也已加入雲閃付。
隨著手機廠商軟硬體的加持和銀聯的不斷推廣,相信以後線下閃付會和現在的POS機刷卡一樣普遍。
可能,NFC支付的春天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