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寨打敗,但日本無印良品商標還沒有全軍覆沒,僅部分城池失手
今天,很多媒體報道,中國企業告贏日本正版無印良品,日本無印良品以後只能用MUJI,不能用中文“無印良品”了。看的我很納悶。
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作為商標代理人的老高,看到有很多智慧財產權專業的同行也在轉發,瞬間不自然了。感覺眼睛唄汙染了。仔細看了一下,簡直差不多chiyuweiwu啊。
訊息的源頭是創業邦雜誌:10月29日 19:08發微博:日本“無印良品”敗訴給中國「無印良品」】並賠償62萬人民幣,以後在中國只能叫MUJI
其中內容還寫的:企查查資訊顯示: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9月18日成功註冊申請「無印良品」商標,而日本的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的商標資訊竟顯示為0,心可真大啊!
但是中國商標註冊查詢的權威網站為:中國商標局網站:中國商標網。 你用一個企查查得出的結果是不是有滯後啊。另外,查詢是否註冊商標,也要選擇正確的申請人,要不然查詢結果是準確的。如微博稱日本的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的商標資訊竟顯示為0,顯然是對的,但是無印良品是日本企業,起在中國註冊:無印良品商標的申請人不是它,而是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畫。這就尷尬了。
老高查詢了關於無印良品的相關商標情況,大致情況如下:
無印良品這個4字商標被很多人註冊過,其中註冊最多的是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畫,還有微博中提到的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但是兩家各有千秋。
其中如下圖服裝類的,日用品類的,大部分都是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畫註冊,且註冊成功的。目前看到,起共註冊了373箇中國商標。
而微博中提到的,打敗日本無印良品的商標,是第24類的紡織品類。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床單、枕套和被罩等產品,
也及說說,根據中國商標分類,在服裝等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畫註冊成功的類別產品中,其還可以繼續使用“無印良品”中文字。在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真粗成功的第24類紡織品等產品商標,其不能使用,否則就是侵犯了北京棉田的商標權。
查詢結果顯示,北京棉田也註冊了有三百多商標,如下圖:
常識:商標分類表,共分為45大類。依據各行業特點、原材料、銷售渠道等各種方式來進行分類。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分類不需要進行研究,這是世界通用的。只要按現在的〈商標分類表〉來理解並加以使用就可以了。申請人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哪個大類裡。如:服裝在第25類,紡織品在第24類。
一般可以理解為,不同類別之間,商品內容是不近似的。
也就是說,不像很多標題黨說的那樣,以後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智慧用MUJI作為品牌。而是在如紡織品等類別不能使用。其他產品如服裝等還是可以的。
但是,這也提了個醒,就是商標註冊要儘早。要有提前規劃,要不然自己辛苦打造的品牌知名度,就有可能給別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