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知全能的亞馬遜監控的感覺真的好嗎?
【編者按】以低廉價格和超高效率為顧客提供服務的亞馬遜目前仍是美國第二大最受信任的機構。但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正通過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為家庭、社群和城市安裝攝像頭和麥克風,且似乎對使用者隱私無動於衷。長此以往,其能否繼續贏得人們信任?
以下為文章正文:
亞馬遜能夠為你帶來什麼?你可能會想到便利購物——躺在沙發上比價購物,花更少的錢買到想要的任何東西;可能會想到服務全面——送貨員會準時把包裹送到家門口,如果你對商品有什麼不滿意,還可以寄回去要求全額退款;也可能會想到人工智慧——你可以讓Alexa放首歌或電視節目,也可以讓它幫你開啟燈;甚至可能會想到業務多樣——你可以通過Prime會員優惠購買全食超市的鱷梨。
以低廉價格和超高效率為顧客提供服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亞馬遜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查中被評為美國最有價值的公司,也是最受美國消費者喜愛的品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亞馬遜是美國第二大最受信任的機構,排在谷歌、警察和高等教育系統之前,僅次於美國軍方。在隱私醜聞層出不窮、Facebook聲譽掃地、谷歌因YouTube內容不受管控而名譽受損之際,亞馬遜的聲譽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高更強。
但是,亞馬遜所打造的“售賣一切”、令人愉悅、值得信賴的公眾形象,不僅掩蓋了它已經成為一個神祕龐然大物的事實,也掩蓋了其產品如何在線上線下侵蝕使用者隱私的事實。就在競爭對手重新評估資料操作、反思社會責任、並呼籲出臺新的監管規定之際,亞馬遜卻在加大對監控裝置的投入,否認對技術的使用負有責任,並對員工、學者、媒體等各界人士提出的擔憂置之不理。
上個月亞馬遜就承認,即使Alexa和Echo使用者選擇從賬戶中刪除和數字助理互動的音訊檔案,亞馬遜也可以儲存這些資料。亞馬遜在6月28日致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Chris Coons)的信中明確披露了這一事實,信中內容也清楚解釋了亞馬遜數字助理在如何處理使用者隱私方面的做法。
庫恩斯曾質疑亞馬遜會將有關使用者與數字助理進行互動的音訊以及文字檔案儲存多長時間。亞馬遜在信中回覆道:“我們會保留使用者的語音記錄和文字記錄,直至客戶選擇刪除。”
除此之外,一個問題是即使使用者選擇刪除音訊內容,亞馬遜是否還會儲存與Alexa進行語音互動的文字記錄。亞馬遜表示,其中一些記錄或從記錄中收集到的資訊確實沒有被刪除,因為在某些時候,亞馬遜會在未告知使用者的情況下儲存資料,若是刪除則公司必須從全球資料儲存系統的各個部分進行資料清理。
亞馬遜負責公共政策的副總裁布萊恩·胡斯曼(Brian Huseman)在迴應中表示,公司正在“持續努力,確保這些文字記錄不會儲存在Alexa的任何其他儲存系統中”。換句話說,即使使用者手動刪除音訊版本,一些文字記錄仍然會儲存在單獨的儲存系統中,到底儲存多久時間也無法得知。亞馬遜認為Alexa的功能集會因刪除資料而受阻,因此公司堅持保留某些版本的資料。
亞馬遜聲稱,它不會保留音訊檔案,但如果有人使用Alexa呼叫Uber服務或建立外賣訂單,亞馬遜可能會保留交易資訊。“我們不儲存Alexa迴應的音訊。但是我們可能仍然保留著客戶與Alexa互動的其他記錄,包括Alexa響應客戶請求所採取的行動記錄。”胡斯曼在信中寫道。
這封信還指出,亞馬遜公司甚至於Alexa的技術開發人員,都可以記錄使用者使用Echo裝置進行的每一筆交易或日常安排。亞馬遜表示,這確保了該任務易於重複,對使用者也很方便。例如設定一個反覆出現的鬧鐘,要求Alexa提醒使用者週年紀念日即將來臨等等。
“我們都希望他們不是在製造一種‘全景監視器’,”喬治敦大學法律公共代表研究院專職律師林賽·巴雷特(Lindsey Barrett)表示。今年上半年,作為由19個監管機構組成團體的法律顧問,該研究院呼籲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調查亞馬遜涉嫌違反保護兒童線上隱私的聯邦法律。此外他們還發現,亞馬遜的Echo Dot兒童版智慧音箱有意儲存孩子的語音記錄和個人資料。亞馬遜至少將部分問題歸咎於軟體缺陷,並表示該問題已得到修復。
雖然此案結果還有待觀察,但投訴只是冰山一角。目前亞馬遜運營著大量公共網際網路;使用人工智慧為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內的許多機構處理資料;跟蹤使用者的購物習慣,為目標廣告建立詳細的受眾資料;並銷售接入雲端且內建人工智慧的家用音箱和顯示屏。亞馬遜收購了一家生產Wi-Fi路由器的公司,從而可以接入使用者的家庭網路。亞馬遜旗下子公司Ring將監控攝像頭安裝在數百萬個家庭的門鈴上,並邀請他們在一個以預防犯罪為重點的社交網路上與鄰居和警察分享視訊。除此之外,亞馬遜還正在向警方和私人公司推銷人臉識別系統。
正如在專利申請、競標合同和營銷材料中所描述的那樣,未來的亞馬遜可能會無處不在。想象一下,Ring門鈴攝像頭無處不在,以至於你走在大街上都有可能觸發警報;想象一下,這些攝像頭內建了人臉識別系統,隨時能夠識別可疑的人;想象一下,汽車和無人機內建Ring監控攝像頭,託兒所裡有Ring嬰兒監視器;從學校到酒店再到醫院,亞馬遜的Echo裝置無處不在;想象一下,所有內建數字助理Alexa的智慧音箱和顯示器都能識別你的聲音,並分析你的語音模式,以判斷你是否在生氣、是否生病或是否考慮購買商品。上週有媒體報道亞馬遜在2015年提出的一份專利申請中,描述了所謂“監視即服務”(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的系統。對於亞馬遜已經在售的許多產品來說,這個詞似乎很貼切。
在這一切的背後都是離不開亞馬遜的身影。高管常常把使用者隱私視為誇大其詞,把內部異議看得無足輕重,把濫用亞馬遜技術的可能性當作別人的問題。
亞馬遜雲業務主管安迪·雅西(Andy Jassy)在本月早些時候召開的程式碼會議上表示:“技術可能被濫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禁止並譴責它。”他表示,禁止人臉識別系統將類似於禁止電子郵件或刀具,這一新一舊的兩種技術既可以用於好事也可以用於壞事。“你也可以偷偷地用刀,”他舉例說。
應該說,亞馬遜正在打造的一切都有其可取之處。其門鈴攝像頭可以捕捉門口的盜竊者;面部識別軟體可以幫助追蹤嫌疑人;智慧家居裝置中的數字助理Alexa也會有很多用處。但當你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這些接入公司雲服務的眼睛和耳朵使得消費者對隱私的擔憂更為突出,相比之下Facebook和谷歌所作所為就顯得微不足道。
客廳裡的耳朵在聽你說什麼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全新概念的智慧音箱Echo,其最大亮點就是將智慧語音互動技術植入到傳統音箱中。迄今為止,內建Alexa裝置的亞馬遜Echo、Echo Dot和Echo Show已經走入成千上萬個家庭,成為智慧家居市場的主要產品。它們在使用者廚房、客廳或臥室裡內建了聯網麥克風,有時還內建攝像頭。客觀上講,僅僅這一點就可能成為很多消費者回避這種產品的理由:為什麼要冒險在網際網路和最私密空間之間開一扇永遠存在的大門呢?但超過1億買家已經接受了Alexa裝置,完全相信亞馬遜會保護他們的錄音。
亞馬遜表示,Echo裝置只有在聽到“Alexa”等預置喚醒詞時才會開始錄音。不幸的是這個系統遠非萬無一失,Alexa裝置也有聽錯喚醒詞並突然啟用的時候。Alexa經常錯誤收集和儲存使用者的對話片段,亞馬遜不止一次無意中就把錄音傳送給陌生人。亞馬遜往往也忽視了智慧音箱應當包含的資料隱私功能,從Echo中刪除使用者錄音比從谷歌Home或蘋果HomePod要困難得多。對於防止意外設定,亞馬遜在Echo Show等裝置上放置物理按鍵行動很慢,還不及Facebook。
作為一家引領人機關係革命的公司,亞馬遜對使用者擔憂隱私的態度有時顯得不屑一顧。去年在接受採訪時,亞馬遜Alexa引擎軟體副總裁艾爾·林賽(Al Lindsay)被要求列出亞馬遜存在的一項資料隱私問題,或者團隊正在應對的一項與隱私相關的挑戰。他說自己根本想不出來。
但亞馬遜之外的監管機構已經發現了一些端倪。今年4月份,有報道稱亞馬遜在全球各地的辦公室僱傭了數千名合同工,監聽Alexa使用者的錄音。其目的不是監視,而是努力改進裝置軟體功能。在訓練人工智慧的公司中,這是一種常見的做法。Alexa和Siri等智慧數字助理的使用者也是訓練過程的一部分,但亞馬遜並沒有明確向用戶披露系統機制。蘋果Siri和谷歌Assistant也使用使用者資料訓練人工智慧,但他們會採取措施對使用者錄音做匿名處理,而Alexa的錄音則與每個使用者的賬號、裝置序列號和名字掛鉤。
還有指控稱亞馬遜Echo Dot兒童版智慧音箱違反了美國聯邦《兒童線上隱私保護法》(COPPA)。除了在父母試圖刪除孩子個人資訊時無果外,該裝置還無限期儲存這些資訊,並使用有缺陷的方法徵得父母同意。公共代表研究所的巴雷特說,她很難相信這樣一家公司會在專為兒童打造的裝置上做出如此直接侵犯隱私的行為。
對於相關報道,亞馬遜釋出了一份宣告,表明它有嚴格協議來保護客戶隱私和安全,並指出客戶可以隨時通過Alexa應用程式或通過訪問線上Alexa隱私中心來檢視和刪除錄音。
當考慮到亞馬遜將Alexa裝置安裝在汽車、酒店房間、教室甚至兒童醫院時,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該公司並沒有在隱私和安全方面加大公關力度。上個月,亞馬遜推出了一套新的Alexa隱私功能,包括“Alexa,刪除我今天說的所有內容”。但這項功能最終變得相當複雜:Alexa不會在使用者第一次提出要求時就刪除錄音,而是會引導使用者開啟智慧手機上的Alexa應用程式,瀏覽一系列選項。在這些操作之後,使用者還只能刪除一天內的錄音。刪除所有內容則需要通過Alexa應用程式完成八個步驟的操作。亞馬遜仍然沒有像谷歌那樣提供自動刪除錄音的選項。
到目前為止,亞馬遜還沒有在Alexa上投放語音廣告,這可能有助於鞏固其是一家銷售產品而不是讓使用者成為產品的正面公司形象。但這並不意味著Echo裝置沒有收集和利用使用者資料。它會跟蹤使用者購買和選擇音樂等行為並用於推薦產品。雖然亞馬遜並沒有受到谷歌或Facebook那樣的關注,但其數字廣告業務正在悄然拓展開來:它現在是僅次於谷歌和Facebook的第三大數字廣告公司。根據最近一項估計,到2019年,亞馬遜預計將佔據1300億美元美國廣告市場近10%的份額。
道路邊的眼睛在看你幹什麼
2018年初,亞馬遜又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智慧門鈴”初創公司Ring,直接將監控攝像頭裝到了消費者家門口。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大多將其窺探範圍限制在使用者線上行為上,而Ring則讓亞馬遜以及使用者能夠監控其他人在現實世界中的行為。其安裝在家庭和企業門外的Wi-Fi連線裝置連續測量半徑達到了10米,探測到物體運動時就會錄製視訊。使用者可以實時觀看視訊,並且可以付費儲存和觀看視訊。
這些監控功能並不新奇:企業和豪宅長期以來都擁有昂貴的安全攝像系統。但Ring將門鈴攝像頭融入了一個簡單的200美元套餐中,並積極向普通房主和警察部門推銷產品,從而把這項服務普及開來。亞馬遜現在是智慧門鈴攝像頭市場的主導者,一位分析師預測到2023年整個市場將價值100億美元。
亞馬遜並不滿足於讓使用者監視自家前門,Ring還通過一款名為Neighbors的應用將其攝像頭變成了半公共的監控網路。Neighbors應用允許Ring使用者上傳、分享和評論鄰里的監控錄影,並允許使用者可以選擇將視訊提供給警方。亞馬遜在一份宣告中表示:“Ring社群警報鼓勵社群直接與當地警方合作,從而幫助維護社群安全。”
這一功能讓美國一些執法機構感到頭暈目眩。一份報告發現,從休斯頓到印第安納州哈蒙德的不少警察部門正在與亞馬遜合作,向市民提供Ring打折產品,同時鼓勵他們分享視訊。多虧了Ring,“我們的小鎮現在完全被攝像頭覆蓋了,”新澤西州布盧姆菲爾德的一名警察表示。阿拉巴馬州芒特布魯克的警察局長稱,通過Neighbors應用獲取居民的Ring錄影,相當於將安全攝像頭覆蓋到了全市,而且沒有任何成本。亞馬遜不要求使用者與警方分享視訊,但它的專用通道讓警察可以輕鬆地向任何特定使用者索要視訊。從技術上講,使用者在應用程式中是匿名的,但其一般位置可見。Ring表示,它致力於保護使用者隱私,並不支援要求客戶與警方分享視訊以換取該裝置優惠的專案。
在網路隱私擔憂日益加劇之際,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在推出監控服務時或許會低調行事,但亞馬遜並非如此。在Ring創始人傑米·西米諾夫(Jamie Siminoff)的領導下,公司內部一直很激進。2016年,西米諾夫向員工發放迷彩印花T恤,並向“骯髒的罪犯”宣戰。
但公司自身的安全措施不時出現鬆懈:Ring曾被發現以純文字形式儲存客戶的家庭無線網路密碼。從2016年開始,Ring還允許烏克蘭研發人員訪問使用者的個人視訊記錄進行分析。亞馬遜後來表示,這種做法僅限於在Neighbors應用上公開分享的視訊,但拒絕透露該策略何時生效。“作為一家致力於減少社群犯罪的安全公司,安全是Ring的核心,驅動著我們所做的一切,”Ring在一份宣告中指出。“除非使用者允許或主動分享,否則沒有人可以檢視使用者的視訊記錄。”
亞馬遜已經接受了Ring打擊犯罪的理念。“我想不出比這更崇高的使命了,”亞馬遜負責裝置的副總裁戴夫·林普(Dave Limp)在2018年9月的一次活動上說。今年早些時候,Ring還在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上投放定向廣告,向加州山景城居民展示一名女子試圖闖入一輛汽車的真實監控錄影。
“亞馬遜本質上是在兜售恐懼,”馬科姆社群學院英語教授克里斯·吉里亞德(Chris Gilliard)說。“他們宣揚的理念是,這樣的社會更安全。”吉里亞德認為,Ring和Neighbors應用實際上會讓社會對有色人種更加歧視,因為有色人種更慣於被認為“可疑”。在過去,如果一個居民看到一個他們認為可疑的人,可能會告訴鄰居或者報警,“但他們不會把這件事傳播到整個社群,”他說,“但現在會。”
雲服務中的大腦在猜你幹什麼
儘管公眾對亞馬遜的電商零售耳熟能詳,但事實上這家公司的很多利潤都來自其亞馬遜網路服務。2019年第一季度,亞馬遜近半數利潤都來自亞馬遜網路服務。亞馬遜這項服務是一些較小網站的基礎設施提供商。而對於世界上一些大型機構和公司來說,亞馬遜網路服務會挖掘和分析資料,解碼文字和影象,為它們做出預測和建議。
這些客戶中甚至有美國主要的執法和情報機構,如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亞馬遜在2017年成立了一個專門的亞馬遜網路服務部門來處理政府機密情報。亞馬遜網路服務客戶中還包括彼得·泰爾(Peter Thiel)聯合創辦的矽谷大資料公司Palantir,後者主要為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部門(ICE)提供軟體。現在,亞馬遜網路服務正與微軟Azure爭奪一份價值100億美元的鉅額合同,將美國國防部納入其雲端計算系統。此前谷歌在其員工壓力下退出了這一專案。
亞馬遜網路服務最具爭議的服務是Rekognition,這是一個利用機器學習分析影象和視訊片段的平臺。Rekognition還提供了將視訊記錄中人臉與資料庫中人臉進行匹配的功能,以及識別人臉特徵和表情的面部分析技術。2018年釋出的一份報告強調,亞馬遜一直在向執法機構推銷其人臉識別功能,並與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和俄勒岡州華盛頓縣的警方建立了合作關係。
據報道,在韓國首爾舉行的開發者大會上,亞馬遜的蘭祖·達斯(Ranju Das)解釋說,奧蘭多警方“在全市各處安裝了攝像頭”,可以實時分析視訊。然後,它可以將監控視訊中的人臉與資料庫中的面部照片進行比對,從而為客戶重建“感興趣的人”的行蹤。今年3月有報告詳細描述了華盛頓縣警長辦公室如何利用Rekognition識別並逮捕一名盜竊商店的嫌疑人。
面部識別軟體的主要問題是不夠精確,在識別有色人種時尤為如此。2018年進行的一項測試中,Rekognition錯誤將28名國會議員與犯罪嫌疑人的臉部照片相匹配,其中有色國會議員的比例很高。亞馬遜認為,這項研究在幾個方面具有誤導性,因為它對匹配物件使用的置信度閾值低於亞馬遜網路服務的推薦值,而且使用的是未更新的Rekognition軟體。
這些應用也影響到了亞馬遜的一些員工。去年秋天內部人士透露,約450名員工給執行長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寫了一封信,呼籲該公司終止與Palantir合作,停止向警察部門提供Rekognition軟體。員工們寫道:“像我們這樣的公司不應該從事監控業務。”在隨後的採訪中,相關人士表示,亞馬遜管理層對這封信保持了“沉默”。
這並不奇怪,因為亞馬遜網路服務副總裁特蕾莎·卡爾森(Teresa Carlson)在2018年7月的一次安全會議上稱讚該公司“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在警察和軍隊中推廣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亞馬遜網路服務執行長安迪·雅西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重申了該公司將Rekognition推廣給執法部門的做法。他認為這項技術是積極的,並強調該軟體在尋找和營救人口販運受害者中所起的作用。雅西補充說,如果亞馬遜發現客戶違反了服務條款,它將停止與之合作。
亞馬遜所要的是監視即服務的全景業務鏈
除了亞馬遜現有的Echo裝置、Ring攝像頭門鈴以及亞馬遜網路服務分析工具之外,亞馬遜的專利申請檔案也潛在表明,該公司將擴大監控能力視為其未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利申請並不能告訴你一家公司究竟要做什麼,但其仍然可以揭示某家公司在未來幾年裡對其所處市場競爭環境的看法。其中一些申請圍繞數字助理Alexa和語音識別技術展開。2017年的一款應用程式描述了一種所謂“語音嗅探器”的演算法,可以從朋友之間的對話中挑選出目標廣告關鍵詞。另一項研究建議從咳嗽、鼻塞或語調來推斷人們的健康狀況或情緒狀態,同樣是為了投放有針對性的廣告。
亞馬遜對未來的Ring也有巨集大設想。本月早些時候,有報道稱,亞馬遜申請通過了一批裝置商標,這些裝置中包括安裝在汽車或嬰兒監視器上的攝像頭,以及“家庭和商業監控系統”。2015年提交的另一項專利明確表明亞馬遜早在購買Ring之前就一直在考慮這些問題:它描述了一個系統,顧客可以僱傭包裹遞送無人機飛越指定目標拍攝相應視訊。亞馬遜將這一想法稱為“監視即服務”。
除此之外,亞馬遜還申請了一項專利,在檔案中描述了共享資料的攝像頭網路如何與軟體協作,根據資料庫儲存的面部影象自動識別出可疑人員。這聽起來很像一個將人臉識別與Ring和Neighbors應用程式相結合的系統。
在宣告中Ring重申,專利申請並不一定意味著正在開發的產品。該公司表示:“我們一直在為鄰里進行創新,讓社群變得更美好、更安全,這項專利是提升服務質量的眾多創意之一。”
智慧音箱、人工智慧數字助理、門鈴攝像頭和公共場所的人臉識別都有其優點。它們為人們提供了便利、安心,並有著預防犯罪的潛力。但把它們放在一起,並讓一家龐大公司控制所有資料,製造出的是一種規模空前的監控裝置。
假設沒有人會阻止亞馬遜建立這個網路,問題就在於我們是否可以信任亞馬遜,是否可以信任亞馬遜能夠謹慎應對所收集到的大量使用者資料,是否可以信任使用亞馬遜技術的各個實體。
監視烏雲籠罩在使用者頭頂
科技公司都想要自己打造成有理想有原則的好企業,但近年以來矽谷不斷爆出的醜聞讓各大科技公司都飽受侵犯公眾隱私的質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為了重獲公眾信任,Facebook近年來一直在為自己的隱私過失而道歉,並承諾要自我修復;而蘋果則把保護隱私作為一個明確的產品賣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馬遜迄今對其龐大監控能力所帶來的影響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擔憂。微軟拒絕向警方出售人臉識別技術,谷歌也沒有推銷其人臉識別技術,相比之下亞馬遜卻在向全美警察部門兜售這項技術。
亞馬遜首席技術官沃納·沃格爾斯(Werner Vogels)在接受採訪時解釋,確保其人臉識別系統得到合理使用並不是亞馬遜的職責。“這不是我的決定,”他說,“這項技術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決定哪種技術在何種條件下適用是社會發展方向問題。”
2018年10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一次科技會議上,貝索斯把自己公司開發的高科技監控工具比作書籍,他說,書籍可以被用來做好事,也被用來做壞事。“我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阻止新技術的進步,”貝索斯如是指出。
幾十年來,科技公司的策略往往體現著這樣一種觀點,創新的步伐不可避免,而新技術如何使用並不取決於公司。它隱含在“快速行動,打破陳規”的精神中,堅信創新者請求原諒比請求許可更好。但隨著創新的社會成本越來越重,諸如Facebook、谷歌和Twitter等公司開始認識到其產品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並開始積極地去做出相應改進。
亞馬遜似乎還沒有加入它們的行列。
一直在研究Ring和Neighbors應用如何影響社會的研究人員吉里亞德說,他懷疑亞馬遜將無法對其產品影響總保持如此淡漠的態度。“亞馬遜還沒有迎來劍橋分析醜聞的時刻,”他如是指出。
對亞馬遜來說,那一刻會是什麼樣子?吉里亞德勾勒出一個假想的場景。他指出,亞馬遜的送貨上門服務允許送貨員開啟智慧鎖把包裹送到顧客的車庫裡。吉里亞德設想,一個有色人種的亞馬遜送貨員進入顧客車庫,顧客從亞馬遜自己的產品中得到出現可疑人物的警告。情況可能會變得很糟糕。“我真的希望這不會發生:我覺得有人會受傷,” 吉里亞德說,“亞馬遜的一名員工將會被傷害、被逮捕、被攻擊。”
在沒有重大丑聞出現,或者亞馬遜高管沒有突然出現良心危機的情況下,防範該公司監控過度的最好辦法可能是監管。今年5月,舊金山成為美國第一個禁止人臉識別的大城市。亞馬遜自己的匿名員工警告稱,如果公司不盡快採取行動,“危害將難以消除。”儘管人們可能希望亞馬遜停止在門鈴上、汽車上或無人機上安裝人臉識別功能,但並沒有任何跡象表面亞馬遜高管認為這有問題。
亞馬遜以前曾克服過社會信任障礙。1995年亞馬遜作為一家線上書店上線,此時距離第一次網上購物僅僅一年時間。亞馬遜和eBay一起說服公眾,在網上使用信用卡並不像懷疑論者想象得那麼瘋狂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