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做的,明明就是一張“產業網際網路”嘛
作為小米財報中的一大增長點,物聯網(IoT)平臺和生活消費產品在 2018 年第二季度給小米貢獻了 104 億元的收入,佔據其總收入的 22.9%。這一數字在第三季度增長到了 108 億元,2018前三個季度總收入達到 289 億元。
如果在小米線下的門店——“小米之家”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小米越來越像一家百貨公司了。小米電飯煲、米家檯燈、小米滑板車、拉桿箱、毛巾甚至電動牙刷等生活消費品,無所不包。資料顯示,小米之家的產品種類已經超過了100個,小米的主力消費人群也開始接受“小米百貨”的形態。

但如果只把小米看作百貨公司,就侷限於小米產品數量優勢的認知,而沒有意識到小米這兩年真正在做的事:通過提供“米家”的物聯網平臺,接入更多的消費品公司,形成自己的一張“產業網際網路”。
“產業網際網路”並不是誰的專利。比起最近高舉產業網際網路大旗的騰訊,小米的“產業網際網路”更有實用主義的色彩,以及釐清“邊界”的意義——小米的主營業務依然是財報中佔比接近 70% 的手機,這是它的核心,至於其它的“百貨業務”,則更多地交給“米家”和之外的更多合作伙伴。
小米的產品邊界
由於小米和“米家”在品牌上的強勢,小米的產品邊界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小米怎麼還做手環?小米還有兒童手錶?小米還做掃地機器人?”在 2018 年的“小米 AIoT 開發者大會”上,小米甚至還展示了小米的米家智慧門鎖。

一家公司一旦開始在產品品類上快速擴充套件,隨之而來的人力成本、宣傳成本、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都面臨著幾何級增長。在四年前,小米就已經劃定了產品邊界,在”小米 AIoT 開發者大會“上,小米集團 IoT 平臺部總經理範典強調了這一邊界:小米的自研產品主要是手機、電視、盒子、路由器和智慧音箱。
沒有其它。
小米手環、兒童手錶、米家掃地機器人這些展示在”小米之家“中的產品都不是小米做的,而是由小米”生態鏈企業“完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在小米推廣智慧家居的早期,這些小米投資但不控股的生態鏈企業提供出一套產品設計風格統一的 IoT 產品,讓小米的使用者快速感受到了什麼是小米智慧家居。在小米推出 IoT 新技術的時候,生態鏈企業也能在第一時間將新技術落地。
比如在小米 AIoT 開發者大會上演示的藍芽 Mesh 技術。這是一項可以大規模密集組網,穩定連線超過50個裝置的技術。在新增新裝置的時候,藍芽 Mesh 技術能在短的時間內批量找到附近的所有裝置,並通過語音新增。這項技術已經落地了小米生態鏈企業 YEELIGHT 的燈具。

小米提供物聯網接入平臺,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接入的產品,這一模式也正在被小米複製到非生態鏈企業。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開發者大會上表示:“是不是不加入小米生態鏈就不能夠接入小米的 IoT 系統?我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只要你接入小米的這些協議和規範,就可以和小米的裝置連線在一起。”
不侷限於小米生態鏈企業,接入小米 IoT 平臺的產品也不再只是家居類,車和家的”理想智造“和汽車廠商一汽奔騰,也將接入小米的智慧音箱”小愛同學“,實現語音導航、路況查詢、電話、智慧控制車載的小米智慧硬體等功能。

小米的物聯網“作業系統”
釐清產品邊界之後,如何做好物聯網平臺,讓更多 B 端產業接入就成為了小米的重心。
基於接入小米物聯網平臺裝置的龐大數量,日活裝置數超過了 2000 萬,小米在釋出會上幾乎已經成為類似手機作業系統的存在。而小米開發的是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接入物聯網的核心元件是 Wi-Fi 模組或藍芽模組,小米目前的策略是降低物聯網接入模組的價格,從而降低接入小米這一“作業系統”的門口。根據小米IoT平臺事業部總經理範典介紹,2017 年小米把 Wi-Fi 模組的價格從 60 元降到了 12 元。而在今年,小米把入門級的 Wi-Fi 模組做到了 9.9 元。
除了基礎的接入模組,小米還給開發者提供了嵌入式的軟體方案,聯網的智慧模組,統一的 APP 和智慧聯動,包括 IoT 聯網控制所需要的雲服務。

接入這個“作業系統”後設備可以在系統內“暢通無阻”,但小米的這個 IoT 系統也不是對外封閉的——通過生態鏈企業綠米聯創,小米還實現了 ZigBee 開放接入。這意味著 即使你的物聯網裝置用的不是小米的系統,通過云云互聯協議,也可以被與小米智慧音箱。
“隨著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開發者,有一些開發能力不是很強的廠商,我們會在某些品類提供標準化的智慧服務,快速的智慧方案,讓產品快速落地。更重要的是,也會有些第三方廠商有很強的研發能力,並有意願和訴求做好自己的 IoT 平臺,我們提供了云云互聯的協議,讓你保留自己的 IoT 平臺的同時,可以被我們的小愛同學控制,” 小米IoT平臺事業部總經理範典表示。
小米的國際巨頭聯盟
小米物聯網平臺的接入能力也擴充套件到了巨頭和國際知名品牌,在”2018年AIoT開發者大會“上,小米正式在會上公佈了與家居品牌宜家的合作。
與宜家合作落地的第一個產品品類是燈具,未來你在宜家買到的所有智慧照明類產品,都將可以通過“米家”的 APP 控制,也可以被小愛同學智慧音箱語音操控。產品具體落地的時間點在 12 月,主要是宜家的特魯菲智慧燈系列。而且這次合作不侷限於中國,宜家零售中國區總裁 Anna 表示:宜家與小米的合作將先從中國開始,逐漸擴充套件到全球。

在中國智慧化和本地化進展遲緩的宜家需要小米的智慧家居平臺,小米的智慧語音助手也需要通過宜家的產品落地國際市場,小米已經在海外建設了6個資料中心,接入小米平臺的產品,可以獲得和小米海外智慧音箱語音助手對接的能力。
另一家與小米合作的大公司是微軟,微軟與小米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 2016 年微軟中國的官方商城就已經可以購買小米手機。不只是銷售渠道的合作,微軟的語音助手也開始在小米的硬體上落地。
2017 年,微軟小冰通過 YEELIGHT 語音助手落地了智慧音箱,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上,小冰直接成為了小米的“小愛同學”的姐姐:通過小愛同學“召喚小冰”指令,可以把語音助手切換成小冰。

能作詩、會講段子和原創兒童故事的高智商小冰終於有了過億的硬體載體,只要將小米手機中的小愛同學升級到最新版本,就能使用微軟小冰。這已經不是硬體接入小米 IoT 的合作範疇了,而是微軟的語音互動技術落地小米手機。
小米一直在強調“AI+IoT ”的核心戰略,但這背後的真實邏輯是:小米在形成它的一張“產業網際網路”,關於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消費品產業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