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旭軍:區塊鏈紅利下,深解企業人和創業者的破局之道
2012年,比特幣誕生的第四年,在一個奧斯汀的開發者聚會上,呂旭軍聽說了“中本聰”這個名字,在搜尋瞭解的過程中,他被比特幣精巧構建的世界深深打動。因為經濟學、計算機的雙重背景,呂旭軍敏銳地意識到區塊鏈要發揮的巨大作用,也意識到這就是自己未來想要做的事情,他稱之為宿命。
擁有20多年網際網路及軟體開發和管理經驗的呂旭軍,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均有多年從業經歷,企業家的身份讓他得以對區塊鏈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於呂旭軍來說,區塊鏈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新技術的到來,更是承載著諸多企業的未來。
企業如何應對區塊鏈?具體方案是什麼?企業人如何快速獲取應對區塊鏈的能力?面對區塊鏈,每個人尤其都得為自己的命運負全責,尤其是企業人、創業者。如何把區塊鏈應用到實體行業,成了呂旭軍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以下為《環球鏈-區塊鏈真相調查》總導演武卿對呂旭軍的採訪實錄:
企業需用區塊鏈思維重構商業模式
武卿:區塊鏈會對企業組織,對現在的企業界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企業肯定會有焦慮感,就像二十年前面對網際網路浪潮時,企業的口號最後都變成了我們必須是網際網路公司。我想有一天,可能很多企業說,我們必須是區塊鏈公司。
我認為區塊鏈會滲透到企業中去。區塊鏈在兩個方面可以快速地應用:第一個是資料上鍊和物品溯源。企業或機構為了提升自己的信用,可以把資料放到區塊鏈上面,這是最簡單的應用。那麼跟物品相連,比如說企業打假,就會存在一些困難,因為企業需要把物品跟區塊鏈的ID一對一對應,這就會存在著難度,但是這也是企業肯定會最先應用的部分。第二個就是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這也是比較容易入手的,可以解決企業間的信任問題。
呂旭軍:最容易加入這個行業中的,就是一些網際網路企業。這些企業本身就在網際網路業態中,當它們進入到一個生產者和消費者融合在一起,並且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開放網路時,可能會更加容易理解這個環境。
武卿:那你認為企業應該怎樣往區塊鏈方向轉型呢?我認為網際網路企業首先應該去融資,然後把使用者聚集起來。就是我們經常會講的“你既要圈人,又要圈錢”,把人圈進來構建這個社群,是把社群生態建立起來的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也在幫助輔導一些企業在做這方面的事情。
總結網際網路的經驗,以電商為應驗,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商店,可能是一個結合的方式。就像電子郵件出現之後不能完全取代郵局一樣,郵局還是會接著做一些類似的事情,但是原來的作用虛弱了。
傳統的企業跟新的區塊鏈商業模式,很多並不一定是契合,是沒有辦法轉型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是更容易轉型的先轉過來,其他的企業等到後面再看有什麼新的商業模式,或者被逼轉型。
企業應把區塊鏈作為最高戰略
武卿: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和周瑜商量對付曹操的戰略,兩人各在手心寫一字,同時攤開,都是“火”字。對於區塊鏈,你認為大企業家們手中,可能會捏著哪個字?呂旭軍: “高”。現階段,在目前這個狀態下,很多的傳統企業不一定馬上用得上區塊鏈,或者不知道怎麼去用,但是企業家應該把這個作為最高的戰略。這個戰略能夠看得遠一點,怎麼去行動,企業可能要把區塊鏈作為一個核心戰略,可能要迅速地把自己轉型,能夠彎道超車。

武卿:企業如何應對區塊鏈浪潮?具體方案是什麼?
針對國內企業的狀況,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並且已經做出了產品。目前這個產品可以成為企業的私有鏈或者企業間的聯盟鏈。我們使用鉚釘的方式把這個產品釘在公有鏈上,也就是外圍鏈上來提升產品的公信力。雖然這個小賬本節點有限,但是它仍然具有足夠的公信力。
同時,我們還把局域鏈做成了可拓展的模式,如果企業有需求,將來可以擴充套件成公鏈。也就是說,在現有場景符合監管的環境下,企業就能夠使用區塊鏈了,而且將來這條鏈有可能變成公鏈。
我覺得企業未來的形態將會產生巨大的變革,公司這種組織形態有可能會消亡,幣權和股權會發生變化。
但是我認為,在區塊鏈的信用沒有完全達成的時候,必然需要有中心化的信用來構建或者配合整個生態的執行,但是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會使用一部分的業務來做區塊鏈的事情。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幣權跟股權同時共存的狀態會一直存在,公司的組織形態有可能會消亡。
分散式自治組織將成為新商業模式
武卿:如何看待央行推進數字貨幣研發呢?呂旭軍: 人民幣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應該被列為國家戰略,這是千年等一回的機遇,對人民幣國際化包括對我國的“一帶一路”的戰略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雖然還不足以支撐全國都區塊鏈化,但是可以選用某些特定的場景或特定的區域,先開始試行。
武卿: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如果推出,會對企業產生影響嗎?呂旭軍: 任何國家、任何銀行,只要把自己的法定貨幣,跟區塊鏈化為token,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它連進來,連到整個生態,一旦連進來,就能夠像水一樣能夠流到局域鏈、聯盟鏈裡面。企業之間的結算,就可以用token來結算了。

武卿:區塊鏈究竟會對現有的商業模式產生怎樣的影響,會有什麼新的商業模式出現?
在做公有鏈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問我們的商業模式,我們的回答是沒有商業模式,我們不是來賺錢的。平臺空殼化,平臺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維護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轉,支援一種公共服務。
我比較相信DAO,分散式自治組織,這種自治組織的經濟模式將來可能是比較能夠實現的、比較傾向於區塊鏈方式的。未來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嘗試,作為投資方式,用自治組織,完全可程式設計的一種經濟。
呂旭軍: 目前稱之為形式化驗證,技術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從長遠來看,我非常相信這種模式,我們也非常願意嘗試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現在講的這種區塊經濟,就是企業間的協同,可能現在可以用區塊鏈上來實現了。比如記賬、資訊資料的可信任,這一方面已經可以放在區塊鏈上面了。
【訪談嘉賓】
呂旭軍,網錄科技創始人/CEO 、萬維鏈創始人。北京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計算機碩士,MBA
【主持人】
武卿,奇霖傳媒董事長,大型跨國系列報道《矽谷大佬》《環球鏈-區塊鏈真相調查》總製片人、總導演、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