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運作模式視角下的知識分類
前言
最近很多人都問我如何判斷《學習觀》03中提到的思考類與運動類知識。所以打算寫兩篇針對知識分類的訓練。由於沒有視訊時間的限制,每個知識下我都會舉例。在閱讀過程中也請儘可能多的聯想更多的例子。該篇是知識的分類(上):大腦運作模式視角的知識分類。因為是訓練,文章的總結知識會留給讀者自行整理,隨後可在公眾號回覆“知識分類總結”來獲取參考該文的思維導圖。
目錄
- 大腦的兩種模式
- 思考類知識
- 運動類知識
正文
一、大腦運作模式視角的知識分類
思考類與運動類知識分別對應著大腦的兩種運作模式,它們有很多名字,運動類也常被成為肌肉記憶(不過兩個詞都錯了,既不是肌肉,也不是記憶)。
例1: 請用你最快的速度回答下面的問題: 飯盒與筷子加來起共11元,飯盒比筷貴子10元錢,筷子少多錢?
如果我與你面對面的進行對話,多數人會回答1元。但答案是飯盒10.5元,筷子0.5元。
可能你預先做好了提防我使詐的準備而答對了,但請你再讀一遍問題,恐怕不會意識到問題的 來 與 起 , 貴 與 子 , 少 與 多 的順序都反了。
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不是因為某人笨,而是我的快速回答要求迫使你的大腦不經過意識做出判斷,恰好使用與運動類知識對應的大腦運作模式。
例2: 請說出下面每個數字(digit)加上 5 後的數:
1111
4203
你會發現第一組數字你可以不假思索的說出 6666,而第二組數字會花費你更多的時間來算出9758。越需要運用計算和邏輯思考的問題,則越會調動與思考類對應的大腦運作模式。上述例子改自 V8pch1d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The Science of Thinking
根據需求,我們希望將特定的知識在不同的大腦模式下運作,也就分成了思考類與運動類知識,注意:並非知識一定要這麼分類。 兩類知識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依靠意識。
二、思考類知識
這類知識的特點是需要的精度高。但該種大腦模式也有速度慢,記憶容量低的缺點。所以需要儘可能減少問題所涉及的因素。
思考導圖就是思考類知識的一種學習和應用的方法。在學習時只要將符合知識逐一拆分成涉及因素較少的子知識,意識就可以解決。
例3: 判斷一個 39 是奇數還是偶數。
例4: 判斷自己是否喜歡某人。
例5: 一個單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思。
你會發現 例3 很好回答,涉及的因素只有 39 這個數字,但 例4 非常難以回答,因為涉及的因素(人品、地位、言行、外貌),已經超越意識處理的因素數量,所以往往只能獲得一種感覺。而在被問到理由時,也是一個一個羅列,但怎麼也羅列不完。可 例5 也非常難以回答,並非因素過多,而是因為這類知識的規律非常複雜,不規則,並不像 例3 ,簡單的除以 2 就可以判斷。面對這種規律複雜的問題,意識的作用十分受限,需要教給第二種模式來處理。
三、 運動類知識
這類知識的特點是對速度有更多的要求。該種大腦模式可以同時並行處理多個因素,也有很強的容錯性和魯棒性:即使文字不對,發音不對,也不影響理解。但精準度降低,需要不斷的大量練習才可以提高精準度,正如奧運選手。
任何知識在熟悉之後都會逐漸被大腦放到無意識模式下處理。
例6: 在你上樓梯,開燈,開啟家門鑰匙,使用家電時,都不會進行學習,甚至不會記憶任何資訊,更不會經過意識的處理。然而,當樓梯臺階稍高,門鎖已被開啟時,意識會立刻接受到異常訊號。
這是進化出來的一種非常合理的模式。一般情況下是“節能”,只有當實際情況與自己大腦已有的知識(模型)的預測不符合時,就會蒐集新例子來更新知識。因此大腦對於這類事件的記憶也比較深。但也存在兩點壞處:
1. 這種模式下若不重複,則不會進行學習
例7: 聽課、看書時更多的是應用大腦的閱讀能力。所以往往看懂了,聽懂了,卻學不會。解決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不斷重複,還有一種就是調動思考模式。
2. 但當某項知識對精度有要求時,就要稍加註意
例8: 我們常說的“克服慣性思維”指的就是大腦已經十分熟悉某事,但該知識的實際需求對精度要求很高時,就要從該種模式下轉到思考模式。比如輸入密碼與輸入轉賬金額,會需要額外小心。
可以說所有的語言類(計算機語言、英語、母語的知識)裡,除寫作需要同時思考外,都是運動類知識。
所以在講英語時,如果一直呼叫思考模式在腦中不斷的根據語法來造句,說話會非常慢,不僅如此。說出來的話往往還與腦中所構想的不同。如果再加上了中文作為中間思考的話,則更是慢上加慢。
例9: 高中畢業後的學生在學習實用英語時往往依舊停留在用思考模式來學習和使用英語或外語,就會出現張不了口的現象。
例10: 在玩遊戲時也是同理,不管提前在腦中思考的多完美,在實際玩的過程下,由於主要調動的是無意識模式,先前的計劃都會被拋在一邊。
對於運動類知識最好的學習方法就和學習游泳一樣,儘可能的讓大腦無意識的直接從輸入得到輸出,用大量的不同的例子反覆加強新大腦神經連線的形成。
四、這些都不重要
關於思考類和運動類特點的知識還有很多。比如由於運用的是不同神經連線,會出現在過於思考某個單詞“長什麼樣”時,反而不認識這個單詞的現象。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覺得一般人需要過於深究細節。
但其實並不需要知道太多。你只需要知道大腦有兩種運作模式,不同模式下有不同的學習和應用方法。最重要的是:不要看書學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