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售即爆紅,OPPO K1:新一代千元爆品神機
再過幾個月,2018即將過去。這一年,手機行業可謂風雲變幻。大家都說現在是手機行業的冬天,但走到今天,OPPO證明了“冬天裡也有春天”,哪怕是在最慘烈,行業進入冬天的時候。
近日,OPPO推出全新K系列手機K1,主打旗下首款千元價位段螢幕指紋手機,一經上市,就拿下了天貓、蘇寧易購、京東三大電商平臺的銷量冠軍。
OPPO的成功源於何處?
不斷做加法
從最近的表現來看,OPPO的野心非常明顯,那就是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手機以滿足線上年輕人群,從而擴大線上市場。在K系列出現以前,OPPO已經向市場推出了 Find系列、R系列、A系列,而K系列的出現,是R系列上探後,對其2000價位段的補位。
當競爭對手不斷推出八九千甚至萬元手機時,OPPO這時推出千元K1時,難免會引起市場的質疑:千元智慧手機還有市場嗎?OPPO這次還能穩嗎?
面對這樣的質疑,市場給出了答案:年輕人的購物思維方式變了。過去一部昂貴的智慧手機是一種炫耀式購物,只是炫耀個人財富的工具;但是現在,中國正在誕生一批註重個人品味的新貴階級,這些人不只是“富”,而且“貴”,尤其是現在的95後,他們買得起各種手機,但他們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彰顯出自己的個性。他們更在意的是手機的品牌故事,它的精緻感、趣味感以及價值感。而OPPO K1恰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也許大家會覺得OPPO K1贏得偶然。但事實上,對於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OPPO團隊是研究的相當透徹。當拍照成為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時,OPPO K1在硬體升級和軟體優化上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OPPO K1配置了前置2500萬畫素AI美顏攝像頭。AI智慧美顏會根據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膚色等智慧優化,對黃色人種、棕色人種進行鍼對性美顏,徹底告別千人一面的網紅臉。在自拍介面新增立體自定義美顏圖示,點選圖示後,使用者可以進行包括磨皮、瘦臉、小臉、下巴、大眼、瘦鼻、補妝、立體等8項調節,同時可以實時檢視預覽。此外,結合大資料與使用者使用習慣,“AI美顏”會自動調節,以便更適合使用者,達到越用越美的效果。
OPPO K1採用了索尼IMX398的1600萬畫素感測器作為主攝像頭,並輔以200萬畫素的副攝像頭。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後置雙攝像頭的成畫素質非常不錯,整個畫面非常明亮,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畫質飽和度也是相當高,尤其是其夜拍效果,成像效果也是令人相當滿意。
“OPPO設計產品首先考慮如何打造讓使用者感到驚豔的產品,不會考慮這款產品將會帶來多大的銷量、利潤。”OPPO掌門人陳明永曾這樣說,OPPO在打造每一款產品的時候都用精品標準來做準繩,甚至將“有格調的藝術品”當成標杆,讓使用者見到OPPO的手機產品的時候就大為驚豔,而且OPPO不僅要讓產品好看,還要耐看,這樣才能持續熱銷。
K1才開始:從爆品到體系
進入2018年以來,OPPO就動作頻頻。前腳釋出四年誠意之作Find X初探高階市場,後腳就推出R17系列來穩定中高階市場,如今再發布全新系列OPPO K1來彌補2K檔位價格以下的空缺,R17 Pro也在4000元檔位的市場站穩腳跟。至此,從1000、2000、3000、4000,以及FindX旗艦市場的“價格牆”都已建立好。
各個價位段全面鋪開,OPPO多元化產品戰略是否會成為其爭奪市場的有力武器?毋庸置疑的是,跟主流商業理論一樣,OPPO也相信對應人群需求的垂直化的流量是更值錢的,OPPO似乎信仰一種「分流出去」的流量策略,把OPPO品牌流量分流給旗下更多的垂直產品,試圖延長品牌流量壽命,供給更多的流動路徑、產品線,將流量黏住在平臺上。
即便有江河萬千,終歸還是流向唯一的海洋。雖然OPPO有四個產品系列,但從R7系列開始,OPPO堅持每代產品僅有一個主推的系列,R9系列、R11系列均是如此,這樣就能保證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一起來打造放到市場就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使用者不會在選擇上無所適從。
得益於OPPO對每個系列產品的專注研發與打磨,這種類似“大IP養小IP”的實驗,似乎成功了。此前賽諾公佈的資料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的國內整體手機市場銷量中,OPPO憑藉3808萬部的總銷量奪冠,成為中國國內市場銷量最高品牌,而這最高出貨量的背後是OPPO在升階之路的各個環節都贏得了更多年輕使用者的喜愛。
在持續“爆款”之後,OPPO正在加速“漸變”——從“爆款時代”走向“體系時代”,到如今形成完整創新系統。
強產品力
2014年,《經濟學人》雜誌在一則報道中對中國手機經濟市場進行了報道,其中提到了OPPO。《經濟學人》首先寫到,中國東莞過去著名的生產模式,是機械加工廉價小商品,並非生產任何高階裝置。但是在這裡,卻有一家名為OPPO,每年生產5000萬臺智慧手機的工廠。在這裡,有數十位專門負責質量工程和檢驗的工程師,每一臺手機在出廠前,都會經歷130多個不同的測試檢驗環節。《經濟學人》稱,這種對於質量的追求,在為中國本土市場生產廉價手機的企業中顯得非同尋常。
一直以來,大眾認為,OPPO贏在廣告營銷,而《經濟學人》的這段話,則提醒了大眾,OPPO其實最擅長的是產品力。
數年前的諾基亞佔據世界市場的35%以上,當時的品牌力非常強大,但當蘋果和眾多智慧手機出現後,品牌力就快速下降。食品、飲料的品牌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統一集團曾經推出的「小茗同學」,因為包裝可愛、符合目標消費群體喜好,銷售狀況非常好。競爭者雖然也花了大價錢投廣告,但敵不過將營銷重點放在自身產品的「小茗同學」,可見品牌和產品力才是賣得好的關鍵。
以OPPO K1作為OPPO產品力的說明:OPPO K1 採用奈米級IMT 3D 注塑成型工藝,帶來漸變效果;主要規格內建ColorOS 5.2 操作介面,搭載6.4 英寸水滴螢幕、螢幕佔比高達91%,同時覆蓋康寧大猩猩第五代玻璃,最大特色在於加入光感指紋技術。可在螢幕上直接進行指紋辨識,是同價位少見具備該功能的手機,目前OPPO 旗下手機僅R17 與R17 Pro 有匯入。
當產品本身品質卓越,產品力自能成為營銷力。很多年輕人搶購到手機後,在自己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分享炫耀,他們並不是企業的代言人,卻願意主動散播OPPO K1的產品資訊。這就是產品的營銷能力。
據瞭解,未來OPPO的整體營銷格調將更傾向於情感訴求的表達。但OPPO副總裁沈義人表示,OPPO並不會簡單拋棄原來的方式,在他看來,風向永遠在變,但做營銷一定是要找到自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