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的武林之爭
文章轉自公眾號:腦極體(ID:unity007),作者:風辭遠
關於未來的生活,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設想:
人類生活在智慧上,智慧建立在資料上,資料儲存在雲端計算之中。
然而現實總是那麼骨感,今天這個邏輯的第一環節“資料在雲端進行儲存”,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問題等待去破解。
尤其是產業資料向雲上遷徙,並不只是理想化的技術討論那麼簡單。當一家企業真正面對龐大的資料積累,認真思考是不是要上雲的時候——他們腦海中可能浮現出非常複雜的局面,利弊權衡搖擺不定。

傳統資料庫和雲資料庫,在今天依舊代表著資料庫武林的兩大流派。代表未來的雲資料庫,想要一舉攻克萬千企業的真實需求,還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剛剛,騰訊雲釋出了新一代自研雲原生資料庫CynosDB,這款號稱集合了傳統資料庫與雲端計算資料庫優點的新產品,是否有機會改變這場舞林爭霸的佔據?
這要從這場資料庫之爭的遊戲規則說起。
企業的兩難:擂臺上的資料庫之爭
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聽聞所謂的資料庫之爭,應該會直截了當下判斷:資料上雲啊,雲才是未來嗎。
確實如此,從社會計算資源和技術發展趨勢上看,雲上儲存是唯一的答案。但假如我們把鏡頭從巨集觀拉回微觀,就會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在一家企業面前,今天更多出現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自建計算儲存一體化的資料儲存伺服器,和選擇雲端資料庫,似乎各有各的利弊。
讓我們先聽聽正方是怎麼說的。
作為挑戰者的雲端儲存,首先會提出自己具有三大優勢:
1、雲資料庫可以快速升級降配和擴容。假如企業用傳統伺服器,空間不夠想要拓展,那就是個勞民傷財的大工程。而且必須要為資料留出預備空間,換言之企業的一大部分資料庫,將是始終沒有用的。
2、雲資料庫核心優勢在於快,無論是讀寫速度,還是備份和故障恢復速度,效率都比傳統資料庫快上很多。速度優勢正在變成企業應對業務增長的重要籌碼。
3、資料要用起來才是好資料,否則那叫死資料。但是傳統資料庫限於結構和硬體,想要應用於AI訓練等應用非常複雜,而云儲存的延展服務,則為新技術的接入打開了無限想象空間。
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但是擂臺上呈現一邊倒的時候,傳統資料庫卻表示有話要說。在今天,傳統資料庫依舊有些同事是讓企業“不得不愛”的:

1、主場優勢。世界上有一種優勢叫做“我比你先到”,由於今天還未上雲的很多是傳統企業,IT化完成早,資料儲存也已經完成。舊的資料不能不要,但自建資料庫與雲端又不相容,這個問題企業想想就會頭大,最後往往就是不了了之,以後再說。
2、費用問題。雲端資料儲存是長時間收費,類似於租房子。很多企業會考慮,自己買一套房子可以一直用下去,似乎是比較合算的選項。
3、安全隱憂。對於企業來說,資料就是機密,就是最後的生命線。無論是洩露還是丟失,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而物理儲存似乎總歸是更安心一點。我們所採訪過的傳統企業IT負責人與CTO,更多在談論雲端儲存和雲端計算時,排名第一的顧慮還是安全。
這場武林正統之爭,就這樣打成了焦灼局面。如何破局呢?號稱融合了傳統資料庫、雲端計算和新硬體三者優勢的CynosDB,在產品思路與技術邏輯上展現出了這樣一個思考:必須讓雲端儲存徹底替代傳統資料庫的優勢,同時進一步放大雲資料庫的價值,才能讓企業毫無理由地選擇未來。
這個戰略的第一步,就是瓦解“敵人”的優勢,甚至像姑蘇慕容家一樣,做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想要企業上雲,資料庫就不能留下短板
慕容父子行走江湖,講究的是對手會的,我要比你更精通,甚至用你的拿手絕招滅你自己。
在資料庫的這場爭奪中,雲資料庫想要徹底得到企業使用者的信任,就必須能夠取代傳統資料庫所有儲存下來的優勢。
換句話說,新一代雲資料庫,要做的就是“千招百式拆門檻”。
第一道要拆的,就是價效比門檻。
傳統資料庫給人的直觀感覺之一,就是貌似很便宜的樣子。然而在技術的進一步驅動下,這個感覺正在成為錯覺。利用極簡的設計理念,將硬體的紅利充分釋放,CynosDB最引人矚目的行業改變在於,它將資料儲存的價格,降為了市面商業資料庫的1/15,可以說價格低了不止一個量級。
同時,CynosDB還在側面提供其他提高性價比的方式,比如提供免費的資料遷移服務。並且可以根據企業使用習慣和財務流程,提供多種付費模式進行選擇。
當雲資料庫的價格足夠便宜,又比傳統資料庫附帶了很多價效比福利,第一道門檻就算徹底搬走了。然而更加考驗技術的,是拆除第二道:“相容門檻”。
上面討論過,無法把傳統資料庫裡的資料遷移到雲端,或者說遷移過程要費九牛二虎之力,這是大多數傳統企業不願意讓資料“挪個窩”的核心原因。
那麼是否有可能用技術解決這個問題呢?

CynosDB表示可以有。CynosDB是國內首家相容SQL/">MySQL5.7和全球第一個相容PostgreSQL10的雲資料庫產品。在世界範圍內,MySQL和PostgreSQL是最主流的資料庫產品。換句話說,攻克了兩大資料庫相容難題的CynosDB,在理論上可以讓企業無需更改程式碼,就可以輕鬆實現資料上雲。
IT部門終於不用提心吊膽殫精竭慮了……
最後一道門檻,就是緊鎖著無數企業資料上雲衝動的“安全門檻”。
其實對於企業來說,傳統資料庫和雲資料庫在安全性上可以說是各有利弊。傳統資料庫在備份、回檔、資料修復方面非常麻煩,而云資料庫又讓人擔心頻繁的計算影響資料安全。
為此,CynosDB的解決方案是採取更先進穩妥的計算和儲存分離架構設計,同時實現計算無節點狀態。這樣既提供了資料與計算分離,類似本地資料庫的安全保障機制,同時也帶來了秒級故障切換和恢復,資料備份時間可以縮短到60秒之內。而一般常見的雲資料庫備份時間在三小時左右。
同時,CynosDB繼承了騰訊雲的多版本的秒級快照技術,為企業使用者提供多副本的連續保護,安全可靠性大幅增加。
想要拆除企業上雲的心理門檻,雲資料庫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各種傳資料庫的優點上,都做得比對方更好。而這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雲資料庫必須加強自己的獨特優勢,為企業帶來著眼於未來的應用價值。
降龍十八掌:應用性,是檢測未來資料庫的唯一標準
相比於其他花哨的武功,喬幫主的降龍十八掌只有一個特點:就是能打。
回到企業的視野中,廣闊的產業市場空間對雲資料庫的期待也是一以貫之的:要能滿足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應用需求。
在企業智慧化不斷加強,產業網際網路應用不斷增多,IT開始成為企業間核心競爭力的大背景下。資料庫對於企業已經不再僅僅是個“倉庫”,更意味著企業研發與應用資料的效率;擴充套件線上業務的能力;以及擁抱AI等新技術的可能性。
在這個背景下,高效能,高靈活度就成為了雲資料庫衝向未來,決勝應用市場的“降龍十八掌”。
效能是雲資料庫面對未來的支柱,尤其對於遊戲、網際網路類的公司,資料庫能滿足極限條件下的高併發業務,是企業業務的根本保障。

而另一個應用領域的核心問題,是企業業務量與資料量的隨時變化與快速成長。每個企業主都在期待企業的業務暴增,但這也意味著資料量會在短期內突然擴大。相比大家都不希望資料庫成為一個大單或者一個黃金機遇中拖後腿的存在。
想要滿足企業資料的成長需求,雲資料庫必須具備高度靈活的彈性擴縮能力。CynosDB能提供最高128TB的海量儲存,可以自動擴縮容,自動故障檢測修復,並按實際使用量計費。從技術架構與商業模式上,都讓企業使用者輕鬆應對資料增長問題。
從更廣義的應用性上看,一個高效能、高彈性的雲資料庫,也是企業擁抱未來技術和智慧化轉型的基本條件。當資料的價值不斷增強,戰略意義不斷加重,如何儲存、管理和多元應用資料,都成為企業在這個時代中的必修課
資料庫的進化或許只是第一步。更遠處雲與智慧的新產業紀元,是一個需要產業多方協同思考和推動的巨集大命題。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