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在研擬用於淋巴細胞減少症的IL-7,突破有效性穩定性難題
近日,天境生物宣佈用於腫瘤免疫治療的創新藥 TJ107 (HyLeukin®) 獲得藥監局(China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頒發的臨床研究批件。截至到目前, TJ107是全球首個在研的擬用於治療放化療誘導的淋巴細胞減少症和癌症的長效重組人白介素- 7(rhIL-7) 。
眾所周知,艾滋病治療的難點和疫苗研發的困境與艾滋病毒過於“狡猾”有關 —— 病毒進入人體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 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人體淋巴細胞急劇減少,出現免疫缺陷;另一部分病毒處於潛伏狀態,形成儲存庫。
早期,研發人員發現白細胞介素IL-7對於恢復艾滋病毒所造成淋巴細胞的驟降有效,它是維持淋巴細胞系統穩態的細胞因子。此外,IL-7啟用免疫細胞,增殖與分化及在炎症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天境生物首席科學官郭炳詩告訴36氪,IL-7在早年間由一家法國公司 Cytheris做研發,“因白細胞介素IL-7較短的半衰期,沒有辦法解決其分子的不穩定性,即便在臨床階段醫生髮現其滿足有效性,但仍然由於其開發難度過大,無法滿足批量生產一致性的要求 而作罷。這家公司後來也沒了。”
韓國Genexine公司後來繼續在此基礎上做研發,併成功克服了IL-7分子的不穩定性問題 —— 一方面,在IL-7分子的起始端加了3個氨基酸,使得該分子可穩定下來;另一方面,基於可結晶片段(FC)最優化設計的技術專利而構建起長效白介素-7(IL-7) ,具有半衰期長,穩定性和可開發性良好等特點,其克服了先前IL-7半衰期短的問題,使IL-7作為臨床用藥變成可能。
2017年12月,天境生物與Genexine簽署 TJ107 (HyLeukin®) 合作協議,獲得該專案在大中華區域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許可。
整個 新藥研發領域的主要瓶頸之一是優質專案的缺乏,若一家企業想長期穩定地發現"First in class"(同類首創)藥物,其研發團隊的基礎設施和人才配置必須非常優秀,因而 通常只有跨國大藥企才有能力和技術找到優質的候選藥物。 臨床開發同樣重要,找到合適的適應症和應答人群等都需要經驗豐富的團隊。在目前 競爭最激烈的腫瘤免疫療法領域,默沙東在起跑落後情況下,耗時三年半即在美國上市第一個PD-1抗體Keytruda,顯示出臨床開發經驗的重要性 —— 天境生物與Genexine的合作也正是由於 該產品是全球首創, 藥品審評中心(簡稱CDE) 對於創新的產品有足夠的興趣。
如今,隨著癌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主流的治療方式仍然以放化療為主,而此種治療方式的主要副作用之一便是造成淋巴細胞數量的減少。科研人員發現,患者免疫力降低的同時,淋巴細胞的恢復也需要更長的時間。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腫瘤伴隨淋巴細胞減少症還無明確的治療措施,臨床需求巨大。
證據表明淋巴細胞數量和放化療後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相關。因而, 控制淋巴細胞數量的減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目前PD-1,PD-L1等T細胞相關的免疫治療已經成為治療腫瘤的一個重要的手段。IL-7可以使被化療殺傷的免疫系統迅速恢復,後者被由化療或靶向治療殺死一部分癌細胞後釋放出的癌抗原啟用,產生出足夠的抗癌效應細胞,與免疫治療聯用起到扼殺腫瘤的作用。
TJ107的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已經在韓國完成,試驗結果證明TJ107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並且IL-7擴增T細胞數量的效應明顯,從藥代學和藥效學的角度支援產品的繼續開發。
目前,天境生物拿到臨床批件後,正在等待人類遺傳辦公室的批准,等待週期大約2個月左右。郭炳詩在採訪末尾提到,“天境的目標是TJ107未來能夠成為腫瘤免疫治療標準治療的一部分。”
天境生物聚焦於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創新生物藥研發。2018年6月成功完成2.2億美元的C輪融資,併成為目前中國創新藥領域C輪最大的融資之一。目前,天境生物已經啟動一個臨床二期研發專案,同時計劃在中國和美國進行其他多個包括二期和三期在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