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下調,陸金所完成新一輪13億美元融資
中國平安旗下的“獨角獸”陸金所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不過此輪融資顯示,其估值較之前有所下降。
據路透社訊息,陸金所在最近一輪融資中,從十幾家投資者手中共籌得13.3億美元,不過此次估值低於預期。知情人士表示,這次融資對陸金所的估值為380億美元,該估值低於陸金所今年6月開始籌集資金時,所定下的400億美元的目標。
上述媒體援引訊息人士稱,春華資本是主要投資者,此外還有卡達投資局、香港全明星投資(All-Stars Investment)和日本金融公司SBI Holdings等。此外,摩根大通、麥格理集團、瑞銀、大華銀行以及高盛等金融機構也加入了投資者行列。
9月,華爾街見聞曾提及,中東四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卡達投資局(QIA)在磋商,可能收購投資中國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的少數股份,可能投入約5億到10億美元。
而今年6月時,陸金所計劃進行至多2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當時估值達400億美元。
今年1月,曾有媒體報道稱,陸金所計劃4月份赴港上市,估值600億美元。當時的報道稱,陸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接近5000億元,預計2018年淨利潤100億元人民幣。
但在之後的平安集團業績釋出會上,平安稱除了已經上市的好醫生,包括陸金所在內的其他公司還沒有明確的上市計劃。
一位券商分析師曾表示,無論是400億還是600億美元,現在來看都太高了,尤其是在監管預期很不確定的情況下,這是資本市場最擔憂的。
為了支撐高估值,規避政策風細選,陸金所在2016年完成業務重組,相繼併入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以及平安普惠,業務分別覆蓋了財富管理、機構間交易以及消費金融領域,P2P業務交易量則縮減,佔比不到10%。
平安集團2017年年報顯示,陸金所控股在財富管理、消費金融及機構間交易等業務領域保持快速發展,並首次實現全年整體盈利。
截至2017年末,陸金所註冊使用者數突破3300萬,資產管理規模達4616.99億元,較年初增長5.3%;管理貸款餘額2884.34億元,較年初增長96.7%。同期,陸金所累計貸款量達6158.33億元,其中無抵押貸款量3987.64億元,有抵押貸款量2170.69億元。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