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已經贏了與雷軍的“十億賭約” 格力今年營收將達2000億
董明珠近日單方面提前宣佈稱與小米的“十億賭約”已經提前勝出,並預計格力今年營收可達2000億。但其也表示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近年來,格力進軍智慧手機領域,小米推出智慧空調,互相進入對方領域,試圖在營收和產品方面全面PK。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www.awtmt.com 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劉荻青 編輯|羅麗娟
12月2日,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期間,格力電器CEO董明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與小米CEO雷軍的5年賭局已基本勝出。
董明珠表示,與雷軍的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網際網路的,屬於輕資產。
董明珠單方面宣佈格力已勝出或許是依照格力和小米前三季度的業績。
在當天的主題演講環節,董明珠宣佈,格力2018年預計營業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格力在今年9月份,就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目標,去年全年營收為1482.86億元;而小米Q3財報顯示,小米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總計1304億元。就前三季度較量來看,格力以100多億元優勢暫時勝出。
“十億賭約”由來
接近2018年底,董明珠與雷軍的5年賭約勝負即將見分曉。五年來,兩人之間的“十億賭約”一直頗受關注。
該賭約始於2013年底,在CCTV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頒獎現場,雷軍提出“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而董明珠則迴應說,“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就不是一塊錢,我跟你賭10個億。”
彼時,小米還未上市,全年營收在百億元左右;而作為上市公司的格力,全年營收已達1200.43億元。
在雷軍與董明珠定下賭約之後,雙方經常隔空喊話。2013年,雷軍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稱“格力必輸無疑”;2014年,雷軍在央視《對話》欄目中表示,“再過一、兩年格力就輸了”。而董明珠也不甘示弱,2014年,在全國兩會上稱,“5年後,他會輸給我10億元,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2017年,董明珠在上交會開幕論壇上再提起賭局稱,“明年就要見分曉,我已經認定過了,沒問題”。
針對這個賭約,此前有資深證券從業人士則對媒體表示,“賭局其實並不重要,這僅代表兩種模式之間的差異。格力電器是全產業鏈模式,小米依靠資源整合做平臺,僅拿營收這個指標來比較是不合適的”。
格力和小米互探對方領域
近年來,董明珠帶領格力開始探索更多新領域,試圖多元發展,包括電動汽車、晶片、智慧手機等。
2016年底,董明珠拉上王健林、劉強東等入股珠海銀隆,四個月內二次增持,董明珠以個人持股比例為17.46%,成為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董明珠曾坦言看重鋰電池的儲能前景,“格力電器的發展也需要電池,因為我們在過去的幾年已經看到了未來的需要,那就是智慧”。
隨後,董明珠又將關注點轉向晶片。董明珠稱因為晶片問題,我國發展處處受制於人,並宣佈在未來還會投入500億進行晶片的研發,不需要國家扶植投入。在格力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透露,格力已在晶片領域研究了三年。
面對賭局,董明珠甚至選擇直接在手機領域挑戰雷軍。2015年初,格力正式進軍手機領域,聲稱要“做最好的手機”,並在3年內,相繼推出了格力一代手機、格力二代手機、格力三代手機。但對於手機銷量,格力尚未主動公佈。董明珠曾表示,“格力二代釋出不到一個月,訂單已有35萬部,產能根本跟不上。按照我的目標,格力每天要賣10萬臺,一年就是3600萬(臺),目標不算高。”但隨後有訊息曝出,格力手機在公開渠道銷售慘淡,董明珠最終不得不通過格力電器內部員工和格力空調銷售渠道商員工內部消化的方式銷售格力手機。
而小米也在探索空調領域的市場。2014年底,小米與美的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擬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獲得美的集團1.29%的股權;2015年6月,小米與美的合作推出“i青春”智慧空調;2018年7月,小米推出米家網際網路空調。而雷軍於今年9月13日釋出的內部信,宣佈對小米進行改革,改組了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4個業務部,將四大業務分拆為十個部門,電視部將同時負責孵化空調等新業務。
除此之外,雷軍在今年雙11釋出的內部信中表示,小米在“AI+IoT”領域是毋庸置疑的王者。內部信顯示,雙十一當天小米售出223萬件IoT智慧裝置,取得了電視、路由器、淨水器等品類上百個品牌、店鋪、單品銷售額第一。
小米新零售佈局從今年開始也顯得初具規模,雷軍稱新零售是小米“鐵人三項”商模式的三足之一,小米堅持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新零售,達到了線上和線下同等高效。其中,小米之家作為小米新零售戰略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已經在全國開出200多家門店。截至今年10月31日,小米之家全國門店累計吸引客流3200萬人次,年坪效27萬元,居世界零售品牌坪效前列。
“小米的未來還有無線的可能。”雷軍表示,接下來小米將用創新精神持續探索“AI+IoT”領域、海外市場、網際網路服務等。
11月份,小米公佈Q3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小米營收總計1304.94億元,同比增速64.1%。雷軍評價2018 Q3表現時也表示,第三季度對小米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深遠意義,如強化高階市場表現、加速新零售渠道建設、重點投入AI研發與應用等,而智慧手機端之外的網際網路變現、IoT產品走向全球市場、進軍白色家電等新業務也呈現“起步勢頭良好”。
對比之下,格力在營收資料上略勝一籌。格力Q3財報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90.51億元至1508.55億元,同比增長33.05%至34.65%;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205.78億元至215.68億元,同比增長33%到40%,公司淨利潤逼近2017年全年水平,高於白電行業平均利潤增長。
雖然,董明珠已經單方面提前宣佈了戰果,但是如果按照2018年年度營收計算,雙方勝負則仍需等待第四季度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