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喬峰南慕容:懂球帝與虎撲體育的“武功”較量
2018年可謂是體育社群平臺的春天,因為世界盃、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讓人們對體育的關注度達到了頂峰。從賽事開始前、進行中、到結束,人們對體育的熱情不僅僅表現在賽場上,在可對體育進行話題交流和分享的體育社群平臺上也承載著人們對體育的熱情。而提起體育社群平臺,最先讓人想到的除了老牌體育社群平臺虎撲之外,另一個就是,近幾年剛剛崛起的懂球帝。
前段時間的“步行街skr之戰”讓虎撲流量猛增,而懂球帝也依靠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拉來不少新使用者,今年可以說是虎撲與懂球帝“豐收”的一年。懂球帝作為足球領域的頭部社群平臺,成長迅速,頗有網紅氣質,而虎撲作為一個已經在市場上摸爬滾打14年的老牌體育社群平臺,其實力也毋庸置疑。對於虎撲和懂球帝,究竟誰能更勝一籌,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較高下。
從內容渠道看雙方發展“招式”:虎撲“穩”,懂球帝“準”
內容是體育社群的立根之本,也是吸引使用者的重要“武器”。而提供內容的渠道無疑是影響內容好壞的關鍵,從虎撲與懂球帝對內容的不同佈局來看,我們可以看出雙方在市場中的差異所在。
虎撲:在內容質量上,虎撲平臺中的內容不僅專業深度,使用者們的評論也頗有見解,其中還有不少優質的使用者與體育專家自發的為平臺輸出內容,如遇到海外的優質文章,都會有人自願為社群提供翻譯。而之所以能做到這種程度,離不開虎撲的招式--“穩”。
一是基本功紮實。早在2004年就成立的虎撲,如今已經具備非常成熟的新聞團隊,其在賽況分析、賽事結果甚至是球員狀態等方面都有非常專業且較為全面的資訊報道。
二是虎撲一直都在注重塑造良好的社群氛圍。為此,虎撲常在平臺內發一些有趣的互動話題,如女神大賽評選、週五小酒館等。另外虎撲的步行街模組也是使用者們休閒交流的好去處,讓使用者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加強使用者對平臺的感情聯絡。
三是精益求精,不急於求成。在內容質量上,虎撲嚴格把關,為此還設定了使用者回答20道題才能發帖、評論的門檻,過濾了不少偽球迷,為社群內容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懂球帝:懂球帝作為足球社群領域的頭部平臺,內容模組清晰且訊息更新快捷,在體育圈中有著不錯的口碑,受到不少足球迷的喜愛。而懂球帝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也離不開其打法--“準”。
一是新聞資訊“擺”的準。與虎撲把新聞資訊都放在各個專區不同,懂球帝的重要新聞資訊和各個足球聯賽的積分榜都放在首頁,讓使用者一目瞭然,更加直觀。
二是找準內容生產方向,深度出擊。懂球帝非常注重優質內容的生產,而優質內容的生產離不開專業球迷與體育專家,為此懂球帝不惜採用金錢、流量的獎勵方式,吸引諸多資深球迷與體育專家入駐平臺,成功保證了平臺優質內容的產出。
三是使用者定位準。懂球帝平臺有著很多細分圈子,如興趣圈、地域圈和球員圈等,這些圈子不僅滿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還加深了使用者們在平臺內的凝聚力。
由上述可知,在對社群的管理上,虎撲比較注重社群的文化建設,而懂球帝則更加關心使用者的精細化運營。這一“穩”一“準”,雖招式不同,但效果相似。如今雙方的內容輸出渠道主要有三方面,包括自身的新聞團隊、體育專家和普通使用者,並無太大差別。因此在內容輸出渠道上,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不過有一個較為突出的缺陷是,目前雙方都缺少大型體育賽事版權。受體育賽事直播平臺和短視訊平臺的影響,主要以文字形式為使用者提供內容的虎撲與懂球帝,在保持使用者粘性方面受到了不小的挑戰。
易觀資料顯示,從2017年起,體育資訊領域內的app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呈下滑趨勢,體育資訊領域app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44.66分鐘下滑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30.98分鐘。面對體育資訊行業使用者粘性下滑的趨勢,即便是有著較為穩定的內容輸出渠道,虎撲與懂球帝還是面臨著使用者活躍度下降的風險。
從使用者層面看雙方發展“內力”:旗鼓相當,各有所長
使用者是體育社群生存的命脈,也是社群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使用者群體和活躍使用者數量的比較上,我們可以瞭解到虎撲與懂球帝二者之間的發展情況。
在使用者群體方面,據相關資料顯示,虎撲使用者主要以年輕男性為主,年齡在35歲以下的使用者佔比為78%,其中31到35歲的使用者佔比為33%。且在虎撲的使用者中,有19.49%的使用者居住在超一線城市,44.18%的使用者居住在一線城市。而據艾瑞資料,懂球帝的男性使用者佔到了使用者總體八成,使用者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1到35歲之間,以年輕人為主,使用者也同虎撲一樣,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廣東等。
之所以選擇在一線城市佈局市場,是因為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人群具備高消費能力,能給虎撲與懂球帝提供更大的商業變現空間。而年輕群體則是當今使用網際網路的主流人群,他們有著較為充足的上網時間且分享慾望極高,是任何網際網路企業都不能忽視的重要群體。這些年輕人能為虎撲與懂球帝等社群平臺帶來活躍氣氛的同時,也為二者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十足ofollow,noindex">馬力 。
除此之外,虎撲與懂球帝在使用者活躍數量與使用者粘性方面也是各有所長。據易觀資料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體育資訊app活躍使用者為1551.130萬人,其中懂球帝以34.95%的滲透率佔據體育資訊市場第一的位置,虎撲的滲透率則為30.04%,排名第二。而在使用者粘性方面,虎撲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37.12分鐘,人均單日啟動次數7.08次,懂球帝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則為28.22分鐘,人均日啟動次數5.02次。
總的來看,在活躍使用者數量上,懂球帝略勝虎撲一籌,而在使用者粘性方面,懂球帝則稍遜虎撲一籌。只能說從使用者這一層面來看,虎撲與懂球帝二者各有所長,二者在體育資訊這一領域中的競爭優勢明顯。與之相反的是在盈利模式方面,雙方都有著難言之隱。
從盈利模式看雙方發展“武器”:刀槍劍戟,各有利弊
可以說,懂球帝與虎撲在使用者方面都積累了不錯的優勢,發展潛力較大。但是為了維繫平臺長期健康發展,光有使用者是不夠的,探索將流量有效變現的商業模式才是二者發力的重點。
虎撲: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虎撲早就在平臺內添加了自己的電商入口“識貨”,為使用者提供運動裝備的購買服務,而且虎撲還在網站內添加了閱讀、遊戲等增值服務,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使用者多樣化的休閒娛樂需求。不過,虎撲雖然在一步步地擴大自己的盈利範圍,但效果似乎並不太理想。
根據虎撲2013年度到2015年度的財務報表可知,平臺主要業務板塊為廣告業務、賽事營銷和增值業務。其中,2013年度和2014年度,虎撲體育的廣告收入佔比均超過五成,到2015年虎撲體育的廣告收入為1.21億元,佔總營收的60.78%。就目前來看,其在廣告業務上的收入佔比依然沒有下降的趨勢。
由上述資料可知,廣告業務是虎撲收入的一大來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盈利模式並不太健康。一方面,虎撲作為一個體育社群平臺,若是平臺內被投放過多的廣告,很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的反感和抵制,從而導致使用者流失;另一方面,廣告業務是能給平臺帶來不少收入沒錯,但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若是虎撲沒能和現有的廣告客戶們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或者客戶被其他平臺搶走,那麼虎撲的盈利收入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所以提升其他業務的盈利能力,擺脫平臺過於依賴廣告業務的營收壓力,是虎撲亟待解決的問題。
懂球帝:與虎撲類似,懂球帝目前的收入來源主要也是依靠廣告、電商和遊戲等業務。與之不同的是,懂球帝還開通了網上訂球票、體育旅遊和訂足球場地等服務,意圖通過開啟多個盈利渠道,來增加平臺的營收入。不過遺憾的是,懂球帝的這三個業務還在起步階段,各方面都不太成熟,目前還不能給平臺帶來更多價值。如在體育旅遊服務中,無論是馬德里德比跟團遊還是德甲拜仁觀賽遊,大多的旅遊專案只有幾個人付款,其盈利狀況可想而知。
此外,在電商方面,由於懂球帝受限於足球的專業定位,其電商平臺上的商品種類也略被限制,多為運動鞋、球衣和足球周邊等與足球有關的商品。而虎撲作為一個較為全面的體育資訊平臺,其平臺上的體育商品型別也較為齊全,除了體育鞋服、籃球類、足球類、健身類的體育用品以外,虎撲還售賣手機數碼等高階用品,意味著虎撲服務使用者範圍要比懂球帝略大。雖說如此,但也不能就此斷言說虎撲要比懂球帝強,因為懂球帝的專業性定位也加強了使用者與平臺之間的粘性,所以只能說雙方在市場上的發展各有千秋。
總而言之,虎撲與懂球帝其實更像是“大而全”與“小而美”的差異化競爭,雙方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不過在體育賽事直播、短視訊等視訊平臺的衝擊下,雙方也面臨著不小的發展難題。而根據目前的市場發展情況來看,繼續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加深使用者的精細化運營與社群文化的構建,是懂球帝與虎撲未來比拼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