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線上工具讓你開啟瀏覽器就能寫作
雖然線上工具的完整性與流暢度往往無法與客戶端應用相比,但便捷的使用與同步體驗卻遠在後者之上。如果你有時不時地在一個陌生的電腦上寫作的需求,或是和我一樣已經懶到不願意安裝本地應用了,那麼線上工具會是你不二的選擇。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 5 個方向來推薦一些好用的線上工具,給有同樣需求的寫作愛好者們提供一些參考:
-
Markdown 編輯器
-
作圖工具
-
表格工具
-
資訊圖工具
-
圖床工具
Markdown 編輯器
StackEdit
這是一款老牌的開源線上 Markdown 編輯器,並且還完整地支援 HTML 語法。 StackEdit 至今已經經歷了 5 個大版本更新,所以不管是書寫還是預覽的流暢度都與客戶端應用無二,可以說是最優秀的線上編輯器之一了,我的數篇文章(包括這一篇)也都是在 StackEdit 上完成的。

StackEdit 預設將檔案與設定儲存在本地,在登入谷歌賬號之後,可以同步自定義設定,除此之外 StackEdit 也支援與 Google Drive(以後要叫 Google One 了)、 Dropbox 和 GitHub 中的檔案同步。

如果你經營著自己的部落格,你還可以直接在 StackEdit 上將文章推送到 WordPress 或是 Blogger 上。
版本控制(這一功能開啟需要登入谷歌賬號)與實時儲存對於寫作工具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不止一次在關閉素材時順手把瀏覽器也關閉了,而我的親身體驗可以保證,StackEdit 是一個不需要儲存鍵也不會丟失任何內容的編輯器。
寫完稿件以後自然要匯出,StackEdit 預設支援匯出為 Markdown 和 HTML 檔案,如果你需要 PDF 或是使用內建的 PanDoc,就得先要為這個開源專案給予 5 美元的贊助。
StackEdit 唯一的遺憾是,最新版本不支援通過 CSS 自定義預覽介面的樣式(可以自定義匯出的 HTML 檔案的樣式),從 GitHub 上 Issues 裡的回答來看,作者似乎很滿意目前的預設樣式,並不打算在後續的版本中新增支援。
Dillinger
要說 Dillinger 在功能上有什麼超越 StackEdit 之處的話,大概只有可以實時顯示轉換後的 HTML 程式碼這一點了(點選預覽視窗上方的「</>」按鈕,即在預覽窗顯示 HTML 程式碼)。如果你是用英文寫作的話,不用付費即可匯出 PDF 勉強也能算是一個優點(中文會顯示為亂碼)。
而說起缺點的話,同步滾動有位置差,編輯介面沒有任何自定義選項,無法建立資料夾只能扎堆排列文件,沉浸模式下怪異的介面…… Dillinger 的功能簡陋得像一個半成品。
但就像貓咪們的糟糕性格總能獲得鏟屎官的原諒一樣,Dillinger 優雅的字型與配色,恰當好處的 UI 介面,總能讓我忽略其內裡的缺陷,畢竟寫作的熱情要比任何外部的功能都重要。

作圖工具
如果你需要在文章中加入腦圖、流程圖或者資訊圖來更好地解釋一些概念或者想法,你也可以通過下面這些線上作圖工具實現。當然你在上傳這些圖片至編輯器時,還是需要從本地中轉一下。
ProcessOn
ProcessOn 是一款免費的線上製圖工具(模版收費),所支援的原型設計、實時協作這些不合這次的主題就不做討論了,主要要介紹的是它在思維導圖和流程圖兩個方面的應用。
ProcessOn 的思維導圖介面上只有一些調整和輔助按鈕,因為它是通過快捷鍵操作的,新人拿到會有點懵,好在按鍵並不複雜,點看說明 就能快速瞭解。

ProcessOn 的流程圖介面相比思維導圖就直觀很多了,只是比一般的繪圖工具多了一個導航視窗,中規中矩的介面,相比之下更像是一個客戶端的產品,當然它並沒有丟掉線上工具實時儲存的特性。

不管是思維導圖還是流程圖,製作完成後都可以匯出成常見的圖片或是 PDF 格式,如果付費會員,還可以將思維導圖匯出為 Word 或是 PPT 格式。
Draw.io
Draw.io 真正體現了線上工具的精髓——隨取隨用,不需要註冊賬號,不用新建檔案,沒有歡迎介面,沒有模版選擇,開啟即是一個 A4 畫幅的編輯介面。
因為不區分圖形型別,所以 Draw.io 會一股腦得把所有圖形選項塞給你,看起來不太友好,但這也意味著只要上手,你可以用它完成任何複雜的圖形。更強大的地方在於,完成的圖形可以以 HTML 和 XML 的形式匯出,擺脫圖片的限制,直接嵌入到網頁之中。
Draw.io 的缺點也很明顯,編輯介面上顯眼的「修改未儲存」時刻提醒我們,只要這頁面一關閉,後果難以想象。

如果碰到一直載入的情況,不用擔心是網站關閉了,和 Slack 一樣 Draw.io 偶爾也會抽風。
表格工具
如前文所說,表格在所有標記語言中都表現得極為繁瑣,我們在表格標記書寫上花費的時間往往超過內容本身,這個時候難免懷念起富文字編輯器簡單的表格插入,如果你想在 Markdown 中獲得同樣的體驗,那麼可以試試這兩款工具
Tables Generator
Tables Generator 是一款線上的表格生成工具,使用的方法非常簡單,你只需要在其中像富文字一樣編輯表格,他就會自動把表格的內容轉換相應的標記語法,目前 Tables Generator 支援 LaTex、HTML、Markdown 和 MediaWiki 四種語法,基本涵蓋了主流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 Tables Generator 還支援一種純文字格式的表格,通過一定的符號、空格和換行,讓表格得以在純文字下展現。

this DaveJ
this DaveJ 的功能與 Tables Generator 有所不同,通過這個工具你可以將 Excel 表格裡複製出來的內容轉換為 Markdown 格式顯示出來。
網站宣告支援 Google Sheets 和 Excel,經過測試 WPS 也可以完美使用,而 Numbers 的內容複製進去就完全沒有反應了。

資訊圖工具
資料視覺化,這是資訊圖的根本目的,但在插一個餅狀圖都要考慮配色的今天,好看顯然已經是必要要求之一。一張製作精良的資訊圖既能展示覆雜的資料,又能為冗長的文章增色不少。
Infogram
不過作為非專業人士,讓我用 Adobe 全家桶憑空製作一張資訊圖是不現實的,所以我所推薦的 Infogram 自然是提供了大量現成模版的。Infogram 的模版涉及廣泛,但大部分都要收費,最低可以以 19 美元的價格使用 100 套,在我看來只要能在關鍵時刻用上一套,這 100 多人民幣的投入就物超所值。

Infogram 的編輯介面非常簡單,重要功能是插入圖示、地圖、文字、圖片、圖形和視訊,對模版的編輯只要點選相應位置即可。編輯完成的資訊圖可以以圖片或 PDF 的形式輸出。

發現中國
這個算是我的一點私貨,地圖本是較少用到的一類資訊圖,但我偏好歷史,尤其喜歡以地圖為基礎寫作, 發現中國 就是我最常用的網站。
在發現中國上,可以以各類衛星、地形、街道、歷史或 地圖雲集 的地圖為底圖,輔以文字資料和線條圖形,定製自己專需的地圖。
不過發現中國本身不是一個線上應用,它所匯出的 .geojson 和 .ageeye 格式必須使用 GIS 軟體開啟,所以我每次都選擇直接截圖使用。

圖床
現在的網站不再吝嗇於圖片佔用的那一點空間,圖片直傳已經成了所有內容分發網站的必然方式,除了自建部落格,應該很少還有使用者在接觸「圖床」這麼一個古老的事物,但隨著 Markdown 的興起,老古董也煥發了新的生機。
介於 Markdown 的純文字屬性,其本身無法儲存任何媒體檔案,本地的 Markdown 編輯器多選擇將圖片副本與文字儲存在同一目錄下以方便呼叫,而線上編輯器則多支援以 Google Drive 為儲存盤。顯然,在國內圖床是一個更好的手段。
SM.MS
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圖床不少,甚至不少雲服務商都提供有免費的空間,但作為一個圖床應用,像 SM.MS 如此直白的,倒是鳳毛麟角了。
沒有社交,沒有水印,它能做的就是接受你上傳來的圖片然後給出一個連結,而你能做的也就是選擇複製何種格式的連結。

路過圖床
路過圖床 的功能和 SM.MS 十分接近,你只需在網頁中上傳一張圖片,就可以在下方獲得它的專有連結。
另外,路過圖床非常貼心地提供了不同尺寸的圖片的連結,並且使用者也可以直接複製 HTML、BBCode、Markdown 程式碼,方便了不少。

希望我推薦的這些線上工具可以幫助到想要隨時隨地寫作的你,也歡迎大家分享更多使用的線上工具。
> 下載少數派客戶端、關注少數派公眾號 ,讓你的數字生活更精彩:t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