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微信英語班開課
2017年,我25年以前的學生們到北京重回母校,邀請我參加他們的聚會,大家特別高興地回憶在母校的往事。當年參加過我舉辦過的“英語角”的同學,遺憾地說:“那時候我們的英語角有那麼多有趣的活動,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友誼。可是現在天南地北各據一方,都見不著面了,更談不上互相幫助了。”
我回答:“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呀。”於是,大家真的組織了一個微信英語學習班,並請我當英語老師。我當時有點猶豫,因為已經年過八十,是不是能挑得起這副重擔?但是又覺得作為長輩,幫助年輕人做點事應該是義不容辭的。所以我答應下來,隨後開設了“中華旅遊英語班”。
一開始,真是困難重重。我不大會使用手機,對於怎樣在手機上課更是一竅不通。很多朋友幫助我學習怎樣用手機,怎樣用手機講話效果才更好。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才慢慢地適應了怎樣利用手機來上課。
備課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我沒有出過國,對外國人的生活習慣、歷史背景瞭解不多,講起課來就容易不生動。比如,講飲食時,我對西餐不熟悉,很多同學會提供給我不少西餐的名稱,從而豐富我的講課內容。在大家的支援下,微信英語班慢慢步入了正軌。
我們的英語班貫徹了“教學相長”“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原則。不僅學生要向老師學習,老師也應該向學生學習。同學中有一些人在外企工作,接觸外國朋友多,英語口語比我好得多,我不懂的東西就虛心向他們請教。
在用電腦打講義中,我有時會出現拼讀的錯誤,在講課中,有時也會出現讀音的錯誤。同學們就會善意地及時給我指出來,有的還把查字典中拍下來的照片發給我。這樣使我能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當他們提出意見後,我都會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有時候,在課堂上出現了突發事件,大家不是互相埋怨,而是互相補臺。有一次我頭痛暈倒,課堂上無人上課,其他的主持人老師馬上挺身而出,替我上課,使課程得以順利進行。
我們班同學中,老、中、青都有。老年人記憶力差,中年人負擔重,年輕人底子薄,各有各的難處,堅持業餘學習很不容易。85歲的錢瑞壁大夫從不落課,她認真記筆記,抽空就複習;趙桂玲同學基礎差,她虛心學習,不會就查字典,就向別人請教。她認真預習,積極發言,及時複習,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為了讓大家擴大眼界,增長知識,在學習“周遊世界”這個單元時,我讓出國旅遊的朋友們講講在海外的見聞,得到了大家積極的響應。劉進芳老師用大量的圖片講解了她遊覽俄羅斯的親身經歷。聽了她的講解,就像親自去了俄羅斯一樣。長期在西班牙定居的陳秀文,從千里之外傳來了豐富的圖片,使大家對西班牙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群裡的同學們大開眼界、大飽眼福:學英語,讓我看到世界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