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定位“家庭第三空間”,親子餐廳「Twinkle耀童」獲 1600 萬元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親子餐廳“Twinkle耀童”已完成16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映資本領投。
親子餐廳是近兩年在國內一線城市出現的新業態。和“兒童廚房”、“手工坊”等以兒童為中心、並提供娛樂服務的業態不同,親子餐廳想要同時滿足兒童和成人的生活需求。
親子餐廳 Twinkle 聯合創始人及 CEO 李禮將親子餐廳定位為“家庭的第三空間”,包括了兩方面:兒童友好的遊樂環境以及對於父母來說相對安靜的休閒空間。
具體來講,除了提供兒童娛樂設施和餐品服務外,Twinkle 在環境設定和、餐品開發和服務內容上也會考慮到年輕一代家長的訴求,提供花藝、下午茶等服務,而餐廳的設計本身也滿足了“網紅店打卡”的訴求。為了“解放父母”,Twinkle 也開發了店內的遊戲互動環節,由專人引導兒童參與。
2017 年 6 月,Twinkle 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店,定位於中高階客群,根據團隊提供的資料,目前這這家店已經沉澱了 1500 個會員家庭。目前,團隊已經在上海開設了 3 家自營店,另有 2 家已經在前期籌備當中。營收主要以門票和餐飲為主。
不難發現,親子餐廳是典型的重餐飲、重服務品類,自營的優勢在於能夠掌控服務品質、形成口碑,但複製慢、規模性較弱,因此,本輪融資後,Twinkle 的重點會放在強化品牌和加盟體系的搭建上。
首先看品牌。除了已經開發 Twinkle 的 VI系統外,李禮透露,團隊也計劃嘗試推出自主 IP,並在此基礎上推出情景劇等內容產品,除了強化品牌形象,如果這部分內容能夠形成影響力,又能夠為 Twinkle 自身導流。
在開放加盟後,綜合來看 Twinkle 品牌的整體發展路徑是,在一線城市以高階店形成品牌、教育市場之後,再以加盟的形式滲透到二三線等同樣具有消費力但供給更加缺乏的市場,形成規模效應,這其實也是品牌的“下沉”過程。
至於具體如何“下沉”,李禮告訴 36氪,其中一個主要優勢在於二三線城市的房屋租金成本相對於一線城市偏低,因此在餐廳門票上,加盟店首先會降低門票門檻。此外,為了保證品牌的“標準化”,團隊也會對灶具、裝飾硬體等進行規模化定製和開發,也是一個降低成本的過程。
在親子餐廳領域,除了 Twinkle 外,也有如粒粒堡等韓國品牌以純輸出品牌的形式進行加盟。而對於 Twinkle,在通過建構加盟體系進行品牌擴張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標準化”以及後續的服務品牌是我關注的點。
李禮的觀點是一方面是總部的強管理,另一方面則是更多以“系統化”的形式來降低“人”在服務過程中的參與度。
例如,通過總部前期的運營,已經培養了一部分有經驗的員工,這部分人力會在後期分配到加盟店部分,輸出培訓體系、提供區域性運營指導等,強管理的加盟還體現在,雖然對於菜品開發上,加盟商有 10% 的自主空間,但必須通過總部稽核,這些也會和後續開發的終端系統打通。
除了是餐飲+服務,在業務的延展性上,Twinkle 也能後利用自身的渠道和客源優勢切入零售領域。
關於投資邏輯,華映資本合夥人孫瑋認為,Twinkle作為搶佔了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的親子餐廳品牌,已經在地段和服務上積累了核心競爭力。未來,Twinkle可以成為一個精準的線下流量入口,將線下客戶引入線上電商服務平臺,通過“服務+商品”模式擴大營收規模,提升核心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