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撒錢辦了場“火星蓋房子”競賽,來看看最新的戶型圖!
NASA 自2005年開始就有了“百年挑戰”計劃,通過懸賞競賽的方式,邀請全球實力團隊來參與設計與太空技術相關的許多機械和部件。截止今天,已經開展了月球登陸器、太空電梯、節能飛機、航天服(允許宇航員在裡面直接開大)等競賽。
其中有個“3D-printed habitat challenge”,也就是3D列印火星棲息地競賽,不知道老鐵們聽說過沒有?
這個競賽在2015年被提出,因為其超高的獎金吸引了全球超多大牛團隊的參與。貓哥知道你們到這別的都不想聽,就想知道獎金多少...
比賽被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設計競賽,總獎金5萬美元。(因為剛剛起步,獎金比較少哈...)
第二階段為結構元件競賽,總獎金110萬美元。(突然 level 就上來了有沒有?)
第三階段為現場實施競賽,總獎金200萬美元!
光聽一聽都感覺我擦好多錢,NASA 真的是花錢辦事兒啊!不是總哭窮喊預算不夠麼?
簡單說一說競賽規則吧,參賽者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個:在火星上造房子。當然不是真的讓他們去火星上造,而是嚴格依照這個需求,設計並且驗證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並最終在地球上建造出來!
在火星上造房子,就得考慮到很多因素,首先就是材料來源,按照比賽規則必須儘可能地使用火星上的材料,比如灰塵、土壤、岩石。
然後是建造技術。這個很容易理解,不可能拉一票泥瓦匠人坐火箭去火星上專門幹這個事吧,整個建造過程至少要達到“半自動”的標準。主要就是使用 3D 列印技術!
當然,因為火星上環境惡劣,NASA 的題目也不能出得太過分。要是把題目設成“在火星上建造一幢“豪華度假酒店”,那誰跟你玩兒啊... 設計建造的房屋以4人居住為標準,要求能夠很好地維持人類生活,得有基本的功能分割槽。而且房屋需要便於安裝搭建和維修。
怎麼樣,這錢不好掙吧?
比賽到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每階段比賽按照內容步驟劃分為若干個級別,引導參賽者一步步實現最終目的。並且每個級別結束都會根據比賽分數和排名發放獎金。前幾天,NASA 評選出了前一級別的比賽結果。
這一級別的任務是:製作出精細的細節設計圖,便於下一步直接進入元件列印和建造環節。所以,各參賽隊伍都拿出了自己的最終稿戶型圖!
來看下最終贏得獎金的前三名的作品吧,沒準以後火星房子真就這麼造了呢?
第三名:Team Mars Incubator 設計的模組化火星棲息地。
看出來沒?這個房子使用了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的片狀單元,小房子是正十二面體,大房子就使用足球一樣的正三十二面體方式構建,中間使用人字形的橋樑連通。可以說這是所有設計中最有利於安裝和維修的房子了!
第二名:Zopherus 團隊設計的一體式火星棲息地。
這家的房子乍看一下很一般啊,但其實內有乾坤。它的牆壁內部不是簡單的實心結構。在承重處,內部嵌有強力的“承重樑”;在一些容易形變處,還有空心彈簧結構來幫助回彈復原。整體房屋運用了“蜂巢”和“蛛網”的受力結構,從頂部向下看的話,四周牆壁呈正六邊形,6根主樑呈蛛網狀。“以貌取人”的結局就是打臉啊...
第一名:SEArch + / Apis Cor 團隊設計的煙囪型火星棲息地。
之所以選它做冠軍,是因為它最安全!大煙囪外形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工業氣息很濃,這種形狀能夠保證外牆壁在3D列印技術下一次成型,並且是以一個在水平切面上強度最大的形狀。在豎直方向上,內部的樓板(這 TM 還真有點酒店的意思,好幾層,把功能區都分開了)和外部的旋轉樓梯都對牆壁進行了二次加固。而且,這是參賽作品中少有的“高層建築”,勇氣與自信難能可貴!
原視訊比較大,有興趣的老鐵可以去參考資料第二條地址一窺全貌。
第三階段的下一級別將在4月底啟動,各參賽團隊即將進入“施工隊”模式,在地球上嘗試建造,貓哥會盯著 NASA 官網,一旦有吊炸天的訊息就給大家第一時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