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區塊鏈保險產品存8大問題,“相互保”並不保險
作者|深度君 來源|鏈深度(ID: lianshendu)
10月16日,支付寶突然宣佈正式上線“相互保”。一上線,就迅速引爆輿論,截至10月25日14點,“相互保”參保使用者已超過1000萬,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相互保”是一款互助型網際網路保險產品,由支付寶旗下的螞蟻保險、芝麻信用聯合信美相互保險推出,瞄準重疾險市場,支付寶芝麻分650分及以上且年齡在59歲以下的螞蟻會員無需交費,即可加入到“相互保”中,獲得包括惡性腫瘤(癌症)在內的100種重大疾病的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也可以一次性領取10萬或30萬的保障金。該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熱捧,在短短九天時間裡參保人數就已破千萬,是繼“餘額寶”之後支付寶推出的又一款網紅產品,“相互保”也被認為是開啟了普惠保險的新時代。
鏈深度注意到,該款產品引入了區塊鏈技術,保障線上參保資訊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由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區塊鏈提供技術支援,而這似乎也是該款產品可圈可點的地方。
然而,在受到使用者追捧的同時,“相互保”也收到各方質疑的聲音,認為其產品設計缺陷較多,費用不明,保障有限,且存在業務風險和政策風險,無法替代商業保險。
0元加入先參保後付費
保險是每個人的必需品,尤其是針對大病醫療保障的重疾險,一份保障就意味著一份安心。但因其價格偏高、賠付條款複雜等原因多數人不願意購買。
近日,螞蟻保險、信美相互保險聯手推出一款“相互保”產品: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就能加入,獲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最高30萬元的保障金。
作為一款線上保險產品,“相互保”推出之後即受到廣泛關注。據鏈深度觀察,自10月16日正式上線以來,在短短9天時間裡,該款產品的參與人數已超過1000萬,截至10月25日14:00,參保人數已達10,989,356人。
參保操作非常簡單,開啟支付寶APP,在首頁搜尋“相互保”,或通過“支付寶-我的-螞蟻保險”找到相應服務入口,就能加入“相互保”保障計劃。
據該款產品的負責人介紹,與一般保險產品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需先行支付固定保費不同,“相互保”根據實際發生賠付案例的情況進行費用分攤。根據規則,每月兩次公示、兩次分攤。公示無異議的所有賠案產生的保障金,加上規定的10%管理費,會在分攤日由所有使用者均攤。
事實上,“相互保”宣稱0元加入但並非真的免費,屬於先參保再付費的形式,每月兩次公示、兩次分攤,均攤實際金額會根據每期公示的實際情況而定。“相互保”承諾,單一出險案例中,每個使用者被分攤到的金額不會超過1毛錢。
舉例來說,假設某一期公示時,“相互保”中成員人數為500萬,公示100個出險案例,最高賠付金額為3000萬元,加上協議中規定的10%管理費300萬元。那麼在分攤日,就是500萬人平攤3300萬元,每人當期扣除保費為6.6元。如果不願意繼續分攤,使用者在完成公示分攤後,可以選擇隨時退出。
設計缺陷多且存在多重風險
乍一看,“相互保”的保障條款非常吸引人,“0元加入、每個案例分攤不超過1毛錢”等,但如果對其產品條款進行仔細研究,就會發現,該款產品存在很多設計上的缺陷,對個人條款和保障方面的避重就輕式的表述容易誤導使用者,且存在產品停售等業務上和政策上的問題。
扒開“相互保”外衣來看一看這款產品的本質,鏈深度總結問題如下:
1. 健康告知不嚴格
購買任何保險產品之前都需要符合健康告知,不符合健康告知的投保人不應該投保該產品,也即意味著購買保險需要提前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購買。

然而,在“相互保”這款產品的宣傳中,並沒有對健康告知進行說明,使用者僅能在其條款協議中檢視,但多數參保人可能都沒有查閱過此項,只是衝著“0元加入”的宣傳語盲目參保,這即意味著,在不符合健康要求的情況下投保是無效的。
2. 限制保障年齡且保額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相互保”對保障年齡進行了限制,上限為59歲,在此之前加入參保的使用者,會在年滿60歲時自動退保。
在保障金額方面,39歲及以下參保者出險,賠付金額最高為30萬元;40歲至59歲出險,賠付金額為10萬元。
可見,“相互保”該款產品的保額是隨年齡增長而降低的。根據2016年中國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顯示,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風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而無論男女,40歲以後重大疾病的發病概率會快速提升,45歲以前的發病概率約為4.5%,而60歲以前發病概率約為15%,60歲以後的發病概率則達到20%。
通過以上資料可以看出,“相互保”保額以40歲為臨界點,保費從30萬調整至10萬元,與同類產品比較,保障不存在優勢。並且,以40歲為界區分兩類人,保額不同,但分攤損失一樣,並未根據年齡差別定價,存在設計缺陷。
3. 只保障重大疾病
“相互保”是屬於重疾險險種,保障範圍包括惡性腫瘤(癌症)在內的100種重大疾病,但如果一旦確診為重大疾病,那麼該產品所承諾保障的賠付金額(10萬-30萬)是遠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的。
資料顯示,國內癌症治療平均費用為50萬元至60萬元,全國因病返貧佔貧困人口42%以上,而2017年我國健康險的市場滲透率僅為9.1%。
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也表示,“相互保”並不能替代重疾險。因為“相互保”保障額度不夠高,重大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所需要的醫療成本遠遠高於這一數額;保障期限也不夠長,不含60歲以上人群,而重大疾病的發病率會隨年齡遞增而不斷升高。
4. 費用不明
“0元加入”並非意味著免費,“相互保”的費用採取的是分攤原則,按照協議,每月14日、28日為保障金及管理費分攤日,信美相互將通過支付寶自動劃扣成員的每期分攤金額,一個賠付案例金額不超過0.1元。
聽上去分攤費用不會很高,但如果考慮到發病案例概率問題、賠付案例及人數增加等情況,與一般商業重疾險相比,“相互保”的每月分攤費用可能並不划算。
5. 不保證費率
“相互保”執行的前提是成員數要大於等於330萬人,因此每個理賠案件一個成員最多承擔1毛錢,如果理賠案件增多,則每個成員承擔的費用同比例會增多,因此費率是變化的。
6. 不保證續保且產品可能停售
“相互保”保險條款明確顯示,其保障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且一年期滿後,不保證續保,且投保人的年齡上限不能超過59週歲;再者,如果“相互保”執行3個月後成員人數少於330萬,或者出現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導致相互保無法存續,該款產品很可能停售。
事實上,1年期的保險產品都是不保證續保的,這種短期重疾險的優勢是保費低、槓桿高,可以很低的保費撬動很高的保額,對於預算不高的投保人來說,短期重疾險的確能夠解決其一部分保障方面的問題。但是弊端也比較明顯,因為保障期只有1年,產品可能停售,如果在保險期間身體狀況發生變化,一旦遇上所購買的短期重疾險停售,再次購買其他重疾險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不符合健康告知狀況而導致不能購買相關的重疾產品,這是1年期的短期重疾險最大的短板。
7. 疾病高發人群聚集或導致分攤費用上升
極端情況是產品後期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是一個不可不考慮的問題。試想,如果疾病高發人群聚集在參保者群體當中,那麼將會推高每期的分攤費用,導致一些不易發疾病人群心理的不平衡,於是通過“用腳投票”的形式退保,將導致互助群體人群進一步減少,直至觸發互助機制終止,這是“相互保”運營的一個最大的風險。
8. 政策風險與市場環境變化
風險共擔模式並不新鮮。2016年,包括水滴互助、康愛公社、人人互助等網際網路互助產品在市場中湧現,水滴互動還得到過騰訊的投資。
但為了大量吸引會員,一些網路互助平臺有違規宣傳和經營現象,將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進行對比和掛鉤;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承諾賠償給付責任,或誘導公眾產生獲取高額保障的剛性賠付預期,公開宣稱足額賠付和提取準備金。為此,保監會還曾展開專項整治行動。
“相互保”是經過向銀保監會備案通過的保險產品,信美相互保險亦持有國內相互制壽險牌照,與此前的網際網路互助產品並不相同,但保險產品是受到政策影響非常大的產品之一,如政策發生調整或改變,停售並非不可能。
另外,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相互保”是否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其競爭力,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鑑於以上種種問題的客觀存在,“相互保”這款產品還吸引千萬人蔘與,鏈深度分析認為,大部分參保者可能此前並未參投過任何商業健康保險,缺乏對保險知識和細則的瞭解。這也充分說明,未來一段時間,保險在我國仍然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普通家庭對保險的需求將會愈加強烈。
引入區塊鏈技術可圈可點
“相互保”是由中心化機構發行,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一款保險產品,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將所有參保人的資訊記錄在區塊鏈上,使鏈上資訊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為被保險人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信任機制,保證了參保人資訊及交易的真實性,降低了核保成本,簡單賠付率可達90%,同時,結合區塊鏈之後,該款產品的運營成本也將得到大幅降低,這是該款產品可圈可點的地方。
“簡單賠付率”指標是計算保險公司或行業同一個週期內的保險賠付支出額與保費收入額的比值。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公佈的資料,在2015~2017年三年間,中國保險行業平均的簡單賠付率約為33.4%。由此可見,“相互保”的90%的簡單賠付率具備一定優勢。
儘管如此,仍然無法說明“相互保”是一款有比較優勢的好產品,只能說,該產品對公眾的保險知識普及和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讓公眾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為區塊鏈的應用實踐增添了新例。
事實上,在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上,螞蟻金服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今年9月20日在雲棲ATEC峰會上,螞蟻金服副總裁、區塊鏈負責人蔣國飛宣佈推出螞蟻區塊鏈BaaS服務平臺,並分享了螞蟻區塊鏈在共識機制、智慧合約、可信計算、隱私保護、跨鏈互操作上的技術路徑的實現。
截至目前,螞蟻金服的區塊鏈佈局已經落地了15個應用場景,初步的區塊鏈生態已經形成。

最新區塊鏈資訊,定期豐厚糖果福利,掃碼關注我們吧~
【鏈虎財經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轉載自 鏈深度 ,經授權後釋出,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鏈虎財經立場無關,如涉及言論、版權等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本站所有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幣市有風險、投資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