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評論:新iPhone標誌著智慧機大戰進入新階段
北京時間9月14日訊息,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撰文稱,蘋果最新iPhone是首批採用7奈米晶片的裝置之一,該工藝的研發要更加艱難。華為也釋出了7奈米晶片,但首款搭載該晶片的手機要晚於新iPhone。同時,A12仿生晶片還集成了神經網路引擎,可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讓iPhone成為一部強大的人工智慧機器。
訪問:
ofollow,noindex">蘋果線上商店(中國)
文章稱,新 iPhone 的上市預示著智慧機大戰的下一個階段已經開始。
大多數新科技產品的釋出會都有一個版塊討論它的內部配置,這完全為極客們準備的,為他們沉迷於技術的“速度和進給量”(speeds andfeeds)提供了機會。這常常是任何一個新產品釋出會的核心部分,直到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把行業注意力轉移到了使用者體驗上。
但是要想了解競爭如何重塑了智慧機行業,有必要關注一下本週iPhone釋出會上公佈的硬體配置。
蘋果最新手機是首批採用7奈米晶片的裝置之一。晶片上形成的互補氧化物金屬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柵極的寬度,也被稱為柵長。柵長越短,則可以在相同尺寸的矽片上整合更多的電晶體。7奈米標誌著柵長的微型化到了一個新水平,小於此前的10奈米。該晶片由蘋果設計,但由臺積電製造。
首先值得指出的是,7奈米代表了晶片處理技術的一個壯舉。邁入7奈米工藝要比此前的工藝升級要難得多。上月,晶片製造商GlobalFoundries無限期推遲了7奈米工藝的研發計劃。晶片巨頭 Win10G_n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英特爾 在晶片行業的領導地位建立在其製造實力上,但是在7納米制程工藝上也一直很掙扎。經過多次推遲後,包括英特爾7奈米晶片的產品直到明年年底才會上市。
華為搶先發布7奈米晶片
在頂尖智慧機制造商中,一場大戰已經爆發。華為公司在兩週前搶在蘋果之前,釋出了7奈米晶片,但是首款搭載該晶片的手機要比蘋果新手機晚一個月上市。華為同樣依靠臺積電為其生產晶片。和蘋果一樣,華為也在去年釋出了旗下首款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中國可能在半導體設計能力上遠遠落後於美國,但是在NPU研發能力上正越來越接近。三星也在 開發 NPU。
對於手機制造商來說,把機器學習從雲端轉移到使用者手中有明顯優勢。這意味著不再需要把大量資料來回向雲資料中心運送,減輕了頻寬壓力。更重要的是,它為應用提供了即時響應時間,並保護了隱私,因為使用者資料不再需要離開裝置。
重要的是,蘋果的最新A12仿生晶片將被用於低價版iPhone XR手機上,預示著更多人將會使用這一晶片,增加了開發者開發利用這一技術的應用的動力。
晶片技術已經實現了飛躍,那麼它會如何改變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手機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又會發生怎麼改變呢?蘋果的Face ID是去年首批使用NPU的應用之一,這一面部識別技術現在更廣泛地用於解鎖手機,為Apple Pay提供認證。高盛稱,蘋果預計將會利用Face ID大力推動Apple Pay的普及。
但是最重要的是,蘋果會依靠其他應用開發者為新技術開發具有吸引力的新用途。這款強大的人工智慧機器將在下週開始發貨:智慧機大戰的下一階段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