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做一個笨人嗎?
國慶前,有一隻“笨笨”的H5出現在很多人的朋友圈裡。它就是王者榮耀x敦煌研究院的數字供養人計劃第二期。
為什麼用“笨”來形容它呢?
因為從工作量上,這個H5的總素材大小有182MB,相當於10個常規的H5大小加在一起,從創意到完成花費了近3個月的時間。我們從五個朝代,40個洞窟中,選出了10幅比較有代表性敦煌壁畫,重繪了20張畫,10張線稿。製作了2000多個素材。如此複雜龐大的工作量,我們可謂是吃盡苦頭,異常困難。
在這樣的一個高速數字化時代,很少人會願意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去細細打磨這樣的一個廣告。不得不承認我們這次是有那麼幾絲笨拙,幾分天真。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選畫部分
壁畫的未來面貌
再現部分
為何選擇“困難”模式?
創作初期我們到達敦煌採集素材觀摩了莫高窟與榆林窟。莫高窟的誕生源於敦煌人對信仰的執著,古人們集資費時千百年來供養著她。每一幅洞窟內的壁畫都精美絕倫,並且每個時期的風格迥異。製造工藝繁瑣,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畫廊”。
敦煌壁畫的製作流程(從右到左):
敦煌壁畫的製作流程複雜,最底層的是粗草泥層,其次是細泥層、白粉層。最後是古代畫家們繪製的地仗,畫師們會以紅線勾底,做為線稿,在這個基礎上上色。
觀看細節上千萬個人物造型、佛像每個都不一樣。
精緻到連飄帶都如此真實。
還有鍍金,立體繪製等多種工藝:
敦煌人對壁畫的執著與對細節與美感的高度追求,讓我們深受感動。希望可以把壁畫的精神融合在這隻H5裡,但這樣就無疑會陷入巨大的工作量與壁畫研究之中。困難模式就困難模式吧,誰讓我們是手藝人呢。
製作部分
製作這樣的一個H5,有幾個技術上的難點:
難點一、 如何既能讓使用者有豐富的顏色選擇,又能使“再現”的壁畫怎麼都有敦煌感?
根據這個問題我們找了個笨辦法來解決:從五個朝代,40個洞窟中,提取了100多個顏色,2000多個色塊。專門定製了10塊專屬的敦煌色板供使用者選擇。
整體制作流程 是這樣子的 :
10幅壁畫 —— 將每幅壁畫進行2張 重繪 —— 3張為一幅壁畫,進行 摳圖 —— 根據壁畫所在的洞窟提取8-12個顏色, 製成色板 —— 根據色板進行 調色
第一步:重繪
10幅畫各有14-30個色塊。分好可塗色區域後,為了豐富塗色的視覺感受,讓使用者填色起來不至於產生原畫簡單調色的單一感。我們對每張畫進行的2版不同顏色、肌理的重繪。
第二步:摳圖
如圖所示,根據分好的填色區域開始摳圖,將每一個色塊進行分離。
一幅畫有有 3版圖, 每版有14-30個區域需要摳出來。 這樣算我們每張圖需要摳42-90個圖形色塊。 總共十張圖,摳圖區域的總量是420-900個色塊。
第三步:提取顏色,製造色板
顏色的提取方法:1.優先從壁畫裡提取 2.然後從壁畫所處的洞窟之中提取 3. 其次會從同時期的洞窟中提取,這樣就不會產生顏色非常的跳脫,非常的不敦煌這種情況。
第四步:調色
每一個色塊的需要有8-12個顏色素材。每張壁畫有112-300色塊需要單獨來調色。
調色方法:改變物體色相,同時改變物體明度,使得點選了什麼顏色就會塗上什麼顏色。
一個顏色一幅畫的調整,在整個純色的頁面下每個物體依舊是可區分的,不會粘連在一起,如圖所示。
難點二、 如何在敦煌壁畫的美術風格下強化使用者DIY的感受,保證隨機搭配的美感?
解決方法是:在調好色的素材上加壁畫的泥底、斑點、脫落的機理,仿照氧化後效果。這樣畫面的質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時也能讓使用者隨意搭配的適合不會顯得那麼新,顏色不協調。
2、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人物臉部變色後畫面可能會很奇怪,識別度變得很低。也不符合敦煌壁畫的感受。我們針對這些特殊的地方,將臉部和頭髮繫結成一個色塊,使用者點選這兩個區域的任意一個區域都會一起變色。
看了我們研究出來的這些網際網路“古法”製作的壁畫後,是不是有點震驚。下面讓大家欣賞一下H5後臺的海量素材吧!(前方高能!)
原畫
線稿
剝落過程
塗色過程
按鈕設計
正是敦煌人對信仰“笨拙”的堅持、“笨拙”的製造、“笨拙”的精益求精,才有敦煌文明的燦爛輝煌。
回看現今這樣一個事事求快,事事求效率的時代,不禁覺得我們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有時候“笨”一點挺好的。讓自己慢下來,靜下心,觀看敦煌的美,欣賞她的美。
現在,你願意加入我們,做一個笨人嗎?
掃碼檢視H5
品牌 - 王者榮耀
監製 -TGideas x 敦煌研究院
製作- TGideas
創意監製 - LAVA
品牌經理 -Teri、Ula、Leon
專案管理 - Vicky、Karen
創意- 石頭、onon
文案- 樹
設計 -Must、寶強
多媒體互動與動畫 - bobo、TJL
多媒體開發- 超哥、佳平、林雨哥、權媽
前端重構 - DG、Soinc
調色 - onon、TJL、寶強、2文(旗眾)、小夏(旗眾)、23(旗眾)
音樂指導 - FOKO
音樂 - 馮舜賢(佳熒)、FOKO
音效- 小余(佳熒)、FOKO
壁畫重繪 - 李老師(敦煌研究院)、劉唄寧
感謝杜鵑老師與所有參與過專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