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網際網路時代的產業革命?


時勢造英雄!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落幕的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出又一出的好戲。千禧年,新浪、網易、搜狐,中原逐鹿,三足鼎立,威名顯赫一時,隱約間豪強並起。已丑年,大風起,是則BAT三分天下,分庭抗禮。
期間更是有3Q大戰、百團大戰、滴滴快的大戰、單車大戰、共享經濟等樁樁好戲。網際網路時代從來不會停下腳步,時至今日,科技的發展更是讓獨步天下成為了一種奢望。在網際網路漫長的發展史上,即便耀眼的明星公司,在最為華光璀璨的年代,這個世界從來都並非一人一姓之王朝。
不同名卻可同姓,英雄相惜,二馬烏鎮相逢曾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事實證明,落後總是要捱打,曾無人不掛在嘴邊的BAT,AT早已一騎絕塵,好比與北喬峰齊名的南慕容,終究只能淪為前者的陪襯。
多年前,網景(Netscape)的聯合創始人安德森曾寫過一篇文章《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而就在前年,美國著名TMT類部落格TechCrunch也出了一篇《Software is still eating the world》,都曾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概念:“every company needs to become a software company”,看似巧合的背後,和我們當今社會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
根據權威調查指出,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十年間,網路資料的流動成長了45倍,而現在的中國更是有著數以千萬級的玩家在淘寶天貓開店。2006年,facebook的使用者已經有了1000W人,誰也沒有想到今天的facebook的使用者竟然比中國的人口還多。
十年後的今天,網路已經成了我們所有人不可缺失的生活組成部分。網路時代的來臨同樣帶來了許多行業的變革,我們可以清晰的聽到時代的脈搏,仔細想想,未來的世界可能會失去許多工作機會,淘汰許多產業,甚至曾令人驕傲的傳統產業和工業奇蹟,都會伴隨時代的發展插上網路世界的翅膀。
還記得早期的滴滴,計程車司機也曾不約而同的強烈抗議,計程車司機可以大聲的說:“NO”,可是傳統廣告行業的從業者可以抗議百度,可以抗議騰訊嗎?這個問題顯然很幼稚。今天,甚至一個熱門的電視劇,各大網路視訊媒體都可以賺到手軟,廣告的收入付費會員的收入,電視臺拿什麼來競爭呢?
不僅如此,資訊資訊行業的發展,現在的場景化,已經不單單是簡單的廣告,彈幕、創意類的視訊、banner的連結,引導式消費返傭等等,許多以前無法想象的場景,現在都可以發生。就在網際網路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伴隨改變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更多的是傳統行業的優勢正逐步喪失殆盡。
以前的廣告行業從業者,需要的是更專業的影視行業相關人員,現在談網際網路廣告,網路營銷、網頁設計、體驗設計師一個都不能少,以前廣告行業的大部分的預算都是國內主流的官媒渠道,現在的廣告恐怕更多的是跟國內的網路公司打交道。
行業形態的轉變,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很多人抱怨時代的不公,不願意走出現有的圈子,殊不知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去發展新形態下的工作場景,擁抱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努力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我想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昨天與一位體制內的忘年交好友交談,我打趣的說道,現在已經是網際網路區塊鏈時代,給他細細科普了一些粗淺的知識,隨後借勢安利了一發人人通證,解釋了通證經濟的魅力,隨機還發了一個紅包給他,他打趣的說道:“跟你聊天比跟幹傳銷的人聊天還要可怕”
不過我們還是坦誠的交換了對於時代交替的看法,我當時思考了很久,夯沉老舊的工業如何轉型?那些上了歲數的企業家願意改變自己與年輕人交換想法嗎?年輕人的創新如何與傳統行業結合?老一輩人的經驗很豐富,如何傳授經驗給予到新一代的年輕人呢?畢竟正在飛速發展,只有培養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未來才會是雙贏的局面。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懂軟體開發,從事網際網路行業也不一定要懂程式碼,但是最起碼要懂得網路的操作,電商的操作就是一個標準的清晰腦回路,商品在網路上賣,懂不懂程式碼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對於很多老一輩的企業家來說,經營了一輩子的工廠,做了一輩子的商品生產活動,卻不懂網路操作,而且十分不在行,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一點都不難,為什麼呢?都是從0到1,都是從小到大,如何將兩代人的優勢結合起來,恐怕值得我們思考。
01
遠端工作時代的來臨
網路時代的到來,另一個最重要的改變在我看來就是遠端工作,國際貿易日漸頻繁,凡事都要見面的話,恐怕生意就太難做了,國際貿易最大的障礙就是交通時間和成本,網路的發展不但可以通過聲音視訊進行遠端工作與會議,但是往往我們心中也會想:“在遙遠陌生遠方的人,真的在認真工作嗎?”
很多人對於遠端工作的信任感不強,因為人們習慣了日常工作中一天連續好幾個會議室議題。而且每個會議都可以與到會者見一面,這就讓我們對遠端工作的模式產生了懷疑,那麼如何解決信任與制度的問題?

目標管理概念的提出者曾提到,可以給員工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主管不用盯著員工的工作,讓員工的工作有著更多的自主和創造性,之後再以達成目標與否來做績效考核標準,這樣的管理模式組需要的就是足夠的信任和完美的制度。
很多管理者把工作效率的低沉歸咎於遠端工作,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公司內部沒有一套行之有效且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很多軟體開發外包公司還是在使用瀑布開發,很多時候往往過了很久才知道原來自己開發出來的產品和實際的想法大相徑庭,他們把這些定義成外包的原罪,其實細細想想,如果採用敏捷開發的管理模式,就可以很容易的避免掉這些認知的落差。
敏捷開發除了平時工作的時候不進行review、給予充分的信任之外,最讓人興奮的還是衝刺期可以縮短至2到3周,一個1.0版本的Demo就可以迅速調整開發優先順序,從而彌補開發者與管理者之間的認知落差,通過市場運營的驅動,可以更加完善產品的使用場景,這些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認為,未來遠端工作一定是所有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必備的素質,這也是網際網路行業的特權,網路時代給予了我們最佳的便捷性,縮短了邊界的距離,達成共識的工作效率不僅可以節省許多的時間成本,更多的是讓我們能與更多優秀的人一起合作,瞭解不同的文化,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化學效應。
02
放下一切包袱,建立服務性思維
“ 記得上學的時候第一次創業的時候,就是做一個簡單BBS類的校園社交網站,那時候的認知還是非常的淺顯,如何才能讓所有的同學都到我的網站裡面來玩呢?他們為什麼要在我的網站裡面發帖子呢?如何建立有效的校園文化UGC圈子呢?什麼樣的服務才是大學生的痛點呢?那時候的校內非常火,大家憑什麼要相信我的網站呢? ”
其實就兩個字,服務,而且只需要服務的女同學數量足夠多,讓她們使用的頻次和熱愛程度越高,自然可以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進來。當時我已經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著一個平臺叫facebook,而從創立之初facebook依然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去培養使用者的習慣去建立真正的使用者服務體系,這一點是我一直最受啟發的,只有讓使用者對你產生依賴,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迴歸到商品層,我們都認可品牌文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品牌之所以建立,之所以有魅力,往往都是來自於品牌良好的客戶服務,並非只是產品足夠好就可以。這裡可以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Zappos是一家創立於1999年的網站,他們的鞋子甚至賣的比Amzon還要好,之所以可以只靠賣鞋子就能如此,最重要的還是信奉最貼心的客戶服務文化。他們的服務有多貼心呢?無條件退換貨大家都可以想到,甚至客服還可以幫解決其他的問題,小到訂Pizza的電話都可以查到。
我們認為,Zappos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客戶管理辦法,對精細化消費資料進行管理,將服務水準做到了無可挑剔,並且真正的得到的客戶的認可,很多人覺得服務會浪費很多的錢,但是絕對的耐心一定會收穫使用者最大的價值,任何服務的建立,都應該圍繞顧客去思考,嘗試用最少的預算髮揮最大的價值,不斷建立完善使用者服務體系。

昨晚與人人通證(rrtoken.tech)團隊溝通交流,大家默契的達成共識:業務發展的早期,服務好願意吃螃蟹的第一批人,讓種子使用者永遠願意留下,才會知道什麼樣的服務才是最討使用者歡心的,經過時間的打磨,當我們熟悉了方法,配合營銷策略的增值服務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不斷的喚醒使用者,這樣的方法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少則三五年,這才是服務價值體系最重要的一環,這個真的可以做到持之以恆嗎?我不禁反問自己。
03
面對世界的變化,我們應該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實習生》,故事講得是70歲的ben年輕的時候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商人,退休後因為忍受不了寂寞,煥發第二春繼續參與職場,以大齡實習生的身份加入了一個年輕妹子創辦的時尚購物網站,從最初的格格不入到最後贏得同事們好感和信任的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社會給了年輕人最夠的寬容去失敗去嘗試,還能有資深的前輩相助,年輕人也願意聽聽長輩們的經驗,長輩們能夠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年輕人犯錯誤。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沒有人知道未來的網際網路時代會是怎樣,也沒有人知道下一秒世界會不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只有勇於嘗試與成長,讓年輕人更加踴躍的去承擔時代的責任與使命,未來我們的民族才能實現真正的復興。

很喜歡曲藝界的一句話:“傳於吾輩門生,諸生須當敬聽,自古人生於世,須有一技之能,吾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工,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我們現在缺乏的就是大膽開放,很多時候對於行業的開放還不遠遠夠,監管機制的嚴格,往往在不可預料範圍之內。
但是,我堅信只有讓年輕人去嘗試,才能夠將很多世界錯誤的比例控制在可預見範圍之內,現在很多人抱怨國家的環境差,何不想想,自古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只有擁抱變化,通過資料化實踐管理,通過長輩們的經驗和資源,進一步的拓展自己的事業,未來方可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們需要走出自己的路子和特色,我們的國家從來不缺人才,就算大量人才流向海外,我們身邊依然有著相當多優秀的人,這點我覺得才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財富,也許媒體,也許世界的聲音從來不夠美好,但是我卻認為,未來需要我們所有一起去創造,一起讓他變得更加美好,如果每個年輕人時時刻刻虛心學習、快速成長、有擔當,願意多元化合作,我們才能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人人通證:
為組織提供通證化諮詢,
通證化落地實施的區塊鏈技術服務。
聯絡我們:
電報:https://t:me/rrtoken
微信公眾號:rrtoken(公眾號內可領取作者通證)
網站:www.rrtoken.tech
知識星球:人人通證
掃描領取作者通證
不定期傳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