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阿里騰訊出海步伐,菲律賓成為新寵兒
1
這是一片被忽視的市場嗎?
小羅盤最近說了很多關於印尼和越南金融科技圈的故事,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東南亞現在最火熱的兩個市場。大家都喜歡去同樣的地方淘金,別的地方就沒有機會了?當然不是,小羅盤今天帶大家看看菲律賓這個東南亞人口第二大的市場。
菲律賓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一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0%以上,而已經"觸網"的使用者超過6000萬的市場,人口結構非常年輕,朝氣蓬勃而充滿活力。
但是出於對政策的遲疑,外國投資者對菲律賓的投資一直處於觀望的態度,據相關資料顯示,儘管在2015年東南亞整個區域的金融科技投資達到了最高峰的1.77億美元,但菲律賓在其中的佔比不到5%。反觀其他兩個熱門地區,新加坡和印尼獲得了80%以上的區域科技融資。
2012-2016年東南亞金融科技每年投資總額(單位:百萬美元)
但相比於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地區,可以看到2017年菲律賓的金融科技投資有了明顯的增長,而投放的資金也的確讓被投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2012年以來的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金融科技投資比較(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Golden Gate Ventures交易追蹤
2
這裡的黎明不是靜悄悄
而巨頭們已經開始關注這裡,阿里來了,騰訊也來了,還有不少在路上的。
先從最近的"大新聞"說起,10月4日,騰訊和國際著名投資機構KKR宣佈將收購菲律賓PLDT公司(菲律賓頭部電信公司)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Voyager Innovations的部分股權,兩位投資者將分別認購價值高達1.75億美元的Voyager Innovations股票,據稱這是到目前為止菲律賓科技公司所獲得的最大投資,沒有之一。恭喜企鵝,成功攪了阿里的局,什麼局?那當然就是阿里早早在菲律賓開始的無現金支付佈局了。
阿里早在2015年開始佈局菲律賓市場,沒想到騰訊不久前也來插一腳(想了解阿里在菲律賓的佈局,請戳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不同的文化,一樣的“支付寶”—— 一場全面滲入東南亞的降維和賦能之戰(上,菲律賓篇) )。
功能強大的Voyager innovations矩陣
而幾乎與此同時,菲律賓金融科技初創公司First Circle在Venturra Capital領投的A輪中融了2600萬美元,這家公司推出的新型信貸工具得到了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DTI)和菲律賓央行(BSP)的支援,真的滿滿的一群靠山在背後撐著。First Circle專注於為那些缺少信用記錄的菲律賓中小企業提供借貸服務,並且其在去年12月與專注菲律賓中小企業債權融資的初創公司Acudeen達成合作關係,共同推動菲律賓中小企業的發展,其實first cycle這樣的模式在印尼和新加坡已經很常見,比方說小羅盤曾經採訪過的Funding societies和印尼的p2p平臺Modalku(感興趣的船長請戳: 獨家首發|專訪軟銀和紅杉選中的東南亞P2P企業 )。
跟東南亞其他人口大國一樣,菲律賓有大部分成年消費者還沒有得到銀行的服務。根據菲律賓央行(BSP)的最新報告顯示,雖然擁有正規銀行賬戶的菲律賓成年人僅佔菲律賓成年人口的22.6%,大部分人仍然沒有銀行賬戶。這樣的情況為菲律賓金融多元性的發展留下充裕的空間,而在印尼已經為我們驗證了這一點。
當隨著新加坡和印尼的市場日益飽和,融資輪次和金額越來越大,必然會有更多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向菲律賓。
3
與此同時,菲律賓政府對外國投資和創新創業的態度也逐步走向開放。
今年9月份,菲律賓眾議院擬通過《菲律賓創新法案》,規定增加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和市場渠道,要求所有菲律賓銀行至少撥出其可貸資金總額的4%用於創新發展信貸,想不給都不行。同時成立國家創新委員會(NIC),其將負責管理一個10億菲律賓比索(約合1850萬美元)的創新基金。
而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DTI)也在2015年菲律賓主辦亞太經濟共同體(APEC)峰會期間發起了名為“Slingshot”的創業平臺,將政府、投資機構、創業者等利益相關者聯絡在一起,共同推動創業社群的發展。目前,Slingshot每年都會定期在馬尼拉舉辦創業活動,展現了菲律賓政府對初創活動的支援。

在馬尼拉的Slingshot會議現場
同時,本土孵化器的快速湧現也使得這裡的初創生態充滿活力。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DTI),科技部(DOST),Ideaspace基金會和摩根大通之間開創性的公私成立了QBO Innovaton Hub創新中心,計劃持續激勵菲律賓初創生態的發展。緊跟其後的是AIM-Dado Banatao孵化器,Startup Village,Voyager Innovations和Google Launchpad等一系列孵化器機構在菲律賓初創市場釋放能量。
對比已經殺成一片紅海的印尼金融科技市場,是不是去菲律賓看看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