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圈也在流行“開源正確”
不知從何時開始,國內的開源圈子也開始流行“開源正確”。典型的表現就是國內代表性的機構和社群網站以“必須採用OSI認證過的協議”為是否開源軟體的標準。
前不久MongoDB將原來的授權協議AGPL改為了ofollow,noindex">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 (SSPL) 。我查了下資料,MongoDB官方表示已經將該協議提交給了OSI申請,還沒有結果。OSI的郵件列表( https:// lists.opensource.org/cg i-bin/mailman/listinfo/license-review )網上也看不到了(比較奇怪)。
現在主流的開源協議最大的問題是對開源軟體開發者保護力度不夠。比如Google上面有大量的搜尋“How to remove Powered by wordpress“。Wordpress官方的迴應是可以刪,但希望保留。為什麼可以刪改呢?因為這句話是屬於原始碼。按照GPL協議的規定,使用者是可以修改的。這其實也反映了他們的無奈,他們肯定是希望能夠保留他們的標誌了。國外都這樣,國內就更不用說了。不知道有多少大大小小的網路建站公司在用Wordpress給別人做網站,然後說是自己開發的系統,然後自己賺錢。
RMS最早發起自由軟體運動的時候,使用者處於弱勢,軟體開發者處於強勢,所以他設計的許可協議裡面對軟體開發者也做了明確的界定。早期開源軟體的使用者主要都是黑客,有自我約束和道德規範的人。但現在呢?我想大家也只能呵呵了吧。
現在開源圈的一個現狀是如何通過許可協議有效保護軟體開發者的利益訴求,而不是徒然為他人做嫁衣裳。這種事情在國內司空見慣,比比皆是了。比如國內某知名的開源軟體社群的工作人員也都會公然copy其他專案的程式碼,然後說成是自己開發的。開源軟體社群的工作人員都開源軟體的尊重程度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的使用者呢?
但比較可悲的是國內一大波開源圈裡面的精英們對這個問題都選擇了開源正確,對新興的開源協議採取了一刀切,只要你不是OSI認證過的協議,就不是開源軟體。某社群還發明瞭一個詞語,叫做開源受限軟體。請問有沒有不受限制的開源軟體?
我也曾經和開源社的各位理事前前後後反反覆覆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都對我們和OSI溝通的過程表達了極大的興趣和關注,讓我們把討論記錄整理好發給他們(我都發了好幾次)。現在想想,他們感興趣的也僅僅是這個過程,而不是這件事情,他們的角色決定了他們要釐清立場,做到必需的開源正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