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耳機該如何選購?十餘款藍芽耳機品牌大盤點
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取消了耳機孔,藍芽耳機的市場需求也隨之加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捋一捋國內外的藍芽耳機品牌,給一些準備買藍芽耳機的朋友們一個參考。
本文轉自百度貼吧, ofollow,noindex">作者:當歸時慶之餘年

藍芽耳機雖然說是相對簡單的電子產品,但是如果真正的做好了,對於一箇中型的工廠來說也並不容易的,尤其是對於方案和聲音的調教,沒有6-9個月真的很難辦到,所以說大公司為什麼不會出太多的款式,不會經常出同一型別的產品,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每一款產品都代表了他們本身的形象,所以會非常嚴謹。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覺得看到了某個品牌總是在推出新品,就覺得哇好厲害啊,其實這種有時是貼自己牌子的別人的產品,而初期買上這種產品往往你會成為他們的試驗品,小公司就不說了,因為太多了,比如某著名音樂公司,推出某款TWS新品不超過2個月時間就下架了,購買過產品的人大都成了實驗品,所以說大家不要盲目追"新"。
廢話不多說了,先帶大家先認識下這些國際著名的聲學品牌
全球最著名的四大耳機廠商(這裡並不指規模的但是確實是最有影響力的)
Beyerdynamic(拜亞動力)
公司位於德國西南部的海爾布隆市,誕生於 1924 年,是一個具有 86 年生產歷史的世界著名話筒生產廠家。1937年,拜亞動力率先開發出了全世界第一副動圈式耳機 DT48,從此進入高保真耳機領域。DT48這款耳機至今仍在生產銷售,算是全球生產歷史最長的耳機了。1939 年,拜亞動力又進入話筒領域,以 M19 話筒打入德國國家廣播電臺。30 年代,這種話筒在歐洲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裡廣泛使用,奠定了拜亞在音響界的地位。
Sennheiser(森海塞爾)
世界公認領先的專業話筒和耳機制造商。產品線包括麥克風、高保真無線科技產品和耳機,還有多方電話技術、資訊科學、紅外線系統、專為聽覺殘障人士提供的產品、為航空航天服務的頭戴式耳機等等。森海塞爾的耳塞產品主要是 MX 系列,頭戴式耳機產品包括 HD 系列、PX 系列,靜電耳機 HE 系列等,產品線非常齊全。其中奧菲斯 HE90(ORPHEUS,俗稱「大奧」)靜電耳機堪稱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民用個人耳機產品(可以換一輛寶馬車)。2008 年年底,森海塞爾推出頂級入耳式耳塞 IE 系列,直指舞臺監聽,從此動圈和動鐵之戰再次打響。
AKG(愛科技)
在專業音訊領域最有名望的是話筒,其次是專業耳機。有通訊耳麥、專業監聽耳機、電視伴音耳機、單聲道耳機、四聲道耳機、紅外無線耳機、影院環繞聲耳機等型別。話筒和耳機為眾多國際知名音樂家成功舉行全球巡演和錄音棚專業錄製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AKG 的耳機最擅長播放古典音樂,其聲音透射出的那種深深的古典情結,芬芳的古典氣息是其它耳機品牌所不具備的,這跟 AKG 的設計師生長在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不無關係。AKG 耳機的中頻和聲場是其突出的兩個方面:中頻的重放幾乎無可挑剔,具有良好的解析力和對微小動態的重放,播放人聲具有獨特的魅力;AKG 耳機的聲場一貫為人稱道:寬闊,定位準確、清晰而穩定。可喜的是不但高檔 AKG 耳機具有上述優點,中低檔的產品,如 K55、K66、K70、K100、K450 也具有這些優點,只是程度的差異而已。
Grado(歌德)
美國最著名的耳機及唱頭生產廠,以設計者 Joe Grado 的名字命名。產品系列從最便宜的 SR40, iGrado 開始,直到 SR325 及旗艦 RS1 和 GS1000,均保持著極高素質。其中 SR60 和 SR80 兩款是以「超值」聞名的熱門產品,榮獲各類音響大獎。Grado 特別擅長搖滾樂、爵士樂、舞曲、人聲等,播放古典音樂也很有魅力。老式的外型也是 Grado 的獨有標記,有些型號看上去簡直就是二戰時期的產品。所有的 Grado 耳機阻抗都是 32 Ω,很容易推動。不過容易推動不代表能推好,大多數還是需要加耳放的。
其它比較著名的品牌有:Sony(索尼),Audio-Technica(鐵三角),B&O,STAX, KOSS(高斯),Shure(舒爾),Westone(威士頓),BOSE, Monster(魔聲),Beats, JVC(傑世偉), Creative(創新),Logitech(羅技),JBL等。
我大致給大家推介幾款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型號,順便簡單的認識下這些品牌的特點。

目前最驚豔的應該是Sony和Apple這兩大品牌了,絕對是藍芽耳機界的一股清流
Sony憑藉其獨有的黑科技:LDAC藍芽音訊格式,我用一張圖給大家對比下現有的這些藍芽音訊格式的傳輸速度,大家就明白了。

但是sony的無損音質不是說隨隨便便就可以享受的,前提是手機真的支援這種格式。
那麼接下來是Apple公司的airpods,蘋果先花重金打造了這款耳機的新品W1,然後用一千多項專利保護了airpods的tws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的穩定性讓其它公司只能望其項背,很難超越,用iphone手機的使用者其實搭配airpods絕對是最佳選擇。
大家是不是看完這個是不是覺得,就沒有平民一點的麼!因為畢竟一副耳機,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花這麼多錢的!那麼重點來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崛起,找到一款價效比不錯的藍芽耳機還是不難的。
那麼我就來細數一下這些有想法有潛力有能力並願意認真的做好無線音訊的中國公司。
漫步者
中國最大的多媒體音訊公司了,世界第二大的多媒體音訊公司,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音訊廠家(這個第二指的是規模),憑藉其龐大的勢力收購了世界級的品牌"STAX"。
漫步者本身的藍芽產品偏中庸,不會特別驚豔,但是做工整體都還不錯,就是產品在調音和效能有點不是特別讓人滿意,可能產品太多太雜,反而做得不會太精的緣故,這樣評價漫步者的藍芽產品吧:很認真在做產品但是天分不足,產品誠意還是有的,但是韻味不足,沒有注入過多的情感在產品中,畢竟聲音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更是一件藝術品。

1MORE(萬魔)
1more當年的活塞耳機有曾經著驚鴻一瞥的壯舉,小米藉助自家的生態和捆綁銷售的策略,一下子讓小米活塞耳機銷量高於整個中國HIFI耳機總和的神話,1 more 的成立並不時間長,甚至還不如ATT公司(下面講述ATT公司)的成立時間長,但是小米找到了進入該領域的最佳時機,再加上小米的生態鏈的幫助,讓這一幫出身於富士康的電子工科黨,出品的小米活塞耳機創造了中國品牌的銷量神話!但是畢竟他們對耳機行業的認識並不多,往往可以花半小時搞定的工作要花上半天去較真,這種對於耳機行業極高強度的運作模式下相對主流耳機行業粗放懶散的開發態度,1more彷彿顯得非常容易過勞死的節奏。從1more加入藍芽陣營來看,整體方案除錯,聲音的把握確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魅族
當年許多新晉的音樂愛好者都追隨魅族一路走來,當年音樂播放器miniplayer的價效比讓眾多小白開始了數字音樂的探索之旅。現如今,魅族還是會有音訊新裝置推出,每一款都是很用心的去打造的。說起耳機,魅族在產品設計上的血脈繼承耳機也是繼承了下來。耳機產品的工業設計依然是一股清流,再加上魅族在音訊上多年的經驗積累,產品還是很魅惑的。雖然魅族在產品上曾經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一直執著於對音樂裝置完美追求者般的靈魂還在。

小米
小米是一個真正"攪局者",打破價格的壁壘,整合成熟的工業生產線,成就了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為發燒者而生"的口號在產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每每進入一個行業,必將掀起"腥風血雨",藍芽耳機便是另一個"戰場"。在小米進入之前,粗放的藍芽耳機市場呈現的是"兩級分化",大牌貴,無名者便宜卻讓人不放心。相反,小米優質的產品外觀,不俗的技術能力,給了大家新的選擇。

華為
華為我想其實也不用多提了,太熟悉了,應該算超級大廠。主營業務是手機,國人的驕傲,無線耳機是他再小不過的業務了,但是畢竟不是專業聲學公司沉澱出來的產品,看過戲多推介帖子的反饋結果,並不如排名第三的DTOOM 568的音質更讓人滿意,我也似乎被活生生的打臉了!有時候其實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事實證明好東西不論出身,最後我只想說:"華為長點心吧!"

飛傲
飛傲雖然主要產品是音訊播放器,耳機方面屬於細枝末節,但是整體的聲學水平還是有一定的造詣的,有機會可以試下他家的音訊播放器,還是不錯的。

FIIL(斐耳)
隨後還有去年才崛起的FILL耳機,被汪峰炒的很火,但銷量還是平平。
FILL耳機是汪峰參與研發製作的耳機,汪峰也作為創始人被寫進了百科,但是耳機還是需要一定的沉澱,以及對單元的把握和使用的經驗,藍芽耳機更是需要對方案的把控,FILL就像一個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但是離成功還是很遠,需要時間的沉澱,積累,去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品牌的聲音,最起碼現階段它的圈鐵比起1more的三單元圈鐵耳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ATT(愛泰特)
ATT公司應該是深圳資歷比較老的聲學公司了,日本很多大型公司和他都有合作,比如ELECOM,ELECOM的HP27U有線耳麥供應商便是中國香港的ATT公司,Yodobashi(日本很有名的連鎖電器公司),在售ATT旗下品牌DTOOM的全系產品,貌似比國內的要全,Yodobashi官網可以檢視到。ATT其實算的上轉型慢的深圳聲學公司了,從去年才開始涉足自主品牌的領域,不過從DTOOM鹿圖科技的產品來看,ATT的聲學水平還是很多國內公司無法比擬的,DTOOM鹿圖568作為其在國內市場的代表作,還是很有誠意的,也展示了其在聲學方面的造詣。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起碼在無線耳機方面同價位的1MORE Ibfree以及華為的AM61是無法比擬的。

Astrotec(阿思翠)
阿思翠人們喜歡稱之為"小翠",國內的HIFI品牌之一,有著一定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很多國內外品牌的oem工廠,同時擁有著自己的品牌,類似於漫步者,但是這種工廠有一個通病疲於發展規模,就像漫步者現在已經成為僅次於曼哈集團的大廠家,但是漫步者這個品牌在整個耳機行業影響力還是沒有他的規模那麼大(STAX除外)。

Crazybaby(瘋童)
瘋童雖然介紹自己源自北美,但其實還是中國研發生產的一個定位國際化的品牌,2014年成立,在很多方面確實超越了很多大型公司。這種公司在我眼裡其實要比漫步者、阿翠絲、碩美科、這樣的大公司更吸引我,因為他們更用心的去做產品,雖然他們的產品在聲學上造詣還是差很多,但是在工業設計的水平上我覺得應該排第一,比如NANO,雖然小但特別精密,設計感很強,做工也棒,用料足,定位高,可以看出創始人的決心和天賦。但是產品的效能無論是聲學還是電子工程的水平上還是需要時間去打磨。

宣告一下:以上我羅列的國內的品牌,基本是產品都是有一定的亮點的或者有一定代表性的公司或者廠家,還有很多我不是很瞭解或者沒有吸引我眼球的產品的公司廠家,我這裡也表明不是故意冒犯,以上也不是排名,只是羅列。
還有一個品類就是最近比較火的TWS(真無線)
真無線耳機最近確實很火,便攜輕便,但目前為止認可Airpods,因為Apple是有能力自己做晶片去適配自己的手機,其它品牌都是去使用第三方的晶片方案去適配手機,無論怎麼做在適配手機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穩定的現象存在。
目前,TWS耳機的解決方案基本是C B A三家獨大的格局,分別是C(CSR高通)、B(BES恆玄)、A(Airoha絡達)。
目前解決方案:
經典方案(市面上大部分都是這種的) :
資料訊號採用的是2.4GHz藍芽訊號傳送到主耳,然後由主耳機將訊號再以2.4GHz傳送到副耳。
優點:耳機普遍體積可以做到很小
缺點:2.4Ghz藍芽訊號容易被人體吸收,穿透性差,且容易被WIFI等其藍芽訊號干擾。
雙耳同步傳輸方案 :
手機的藍芽訊號直接分兵兩路,分別傳送到兩隻耳機,因而能有效避免電波的損耗問題。
優點:不會有損耗出現。
缺點:平臺相容性不強,同樣的耳機可能iphone能用,安卓手機就不能用,這個品牌可以那個就不行了,同時容易出現雙耳不同步的現象。
LBRT 磁感應轉發方案 (BES 提出的 ) :
先將訊號以高頻段的藍芽訊號傳輸到主耳,再通過磁感應的轉發技術,同步至副耳機。
優點: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主耳副耳的損耗問題,減少延遲。
劣勢:耳機會過多的加入低頻天線
以上三種方案其實各有優劣,且均有無線耳機品牌涉足應用,當下還是LBRT磁感方案得到了認可和青睞,這個方案的代表作品是Bragi Dash的耳機。另外sony在TWS方案里加入了NFMI的近磁場技術類(似於LBRT)主要使用的是主耳接收藍芽訊號,主耳副耳之間是通過NFMI的近磁場加強技術來實現穩定的傳輸。代表作品是XEA20,WF-SP700N。
總的來說,TWS的路還很長,現在市面上99%的真無線耳機都是採用經典方案,所以不穩定,如果有強迫症的同學我並不建議購買,你會為之瘋狂的,還是再等待一下吧,希望會有更適合大眾的高性價比的TWS真無線耳機出現,到時候我會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
就目前價效比比較高的藍芽耳機,前三排名如下,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以上就是我對藍芽耳機的一點看法,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藍芽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