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iPhone後又迎來最貴和最強全面屏iPad 最高1.8萬
今年的蘋果似乎很不給力啊!iPhoneXs Max 被吐槽為近年最沒有誠意的升級,最明顯的賣點居然是安卓陣營早有的雙卡雙待。
而作為一點也不便宜的“廉價版”iPhoneXr, 一早就被有宣傳是走量的好貨,但無奈官方網站發貨卻最多隻需等待一至兩週,完全比不上早期熱銷的iPhone6等一貨難求的局面。
在9月份部發布新一代iPhone後,不少自媒體紛紛表示華為的新機Mate pro 20這次穩了。華為Mate 20系列在華為商城僅用時8秒銷售額便破億。
不過,就在昨晚,蘋果的一場產品釋出會卻改變了許多人的想法!
10月30日,蘋果在美國紐約舉辦10月新品釋出會,正式推出新Macbook Air、新Mac mini和新iPadPro等產品。
作為三款老產品的更新,新iPad Pro也迎來了全面屏時代:
方方正正的外形,一改之前的圓潤,全面屏的iPad不僅厚度縮小,面容ID的使用也使home鍵從蘋果產品線中告別;兩個不同大小的iPad尺寸也較之前縮小不少。
之前被吐槽最多的APPle pencil 終於可以磁吸在新iPad pro的邊緣,同時自動配對和充電。
更厲害的是其無敵的效能,有網友對其顯示卡水平接近xBox的宣傳還嗤之以鼻,當看到遊戲NBA的2k渲染畫面後,直接傻眼愣住了。
雖然是很多人的煲劇神器,蘋果還一直為iPad產品尋找更多的用途,比如把iPad當做生產工具。此次,iPadPro的Adobe全套軟體升級支援觸控操作,而且還被多次強調是完整版本,意味著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可以把相當一部分工作轉移到iPad上;Auto CAD也正式支援iPad,工程師也可以把其用作正式生產工具;iPadPro可以支援匯入照片處理,處理照片RAW格式毫無效能壓力,攝影師以後出門只要一臺單反加一個平板。加上iPad pro將介面改為了USB-c,對不少視訊剪輯者,只要接上顯示屏就是一臺移動工作站。
一向討論不多的iPad在全網最大的蘋果論壇中的討論量快速上升:
甚至iPadPro的新買點——全面屏,一下榮登微博熱搜榜首位:
機器雖好,對不少吃瓜群眾,最大的制約是價格。
iPadPro的價格是6499元人民幣起,如果加上一隻Apple Pencil,其入門費用就高達了7500元。
其中,頂配版的iPadPro(15299元)加鍵盤(1599元)和Pencil/">Apple Pencil(999元)售價將近18000元,這是iPad售價首次突破1萬元,也是史上最貴的iPad。
不過,也有果粉表示,蘋果本來就是“貴族‘才買的:
高階定價的蘋果顯然取得了市場上在成功,資料顯示,蘋果以15%的市場份額獲得了智慧手機90%的利潤。
iPad是蘋果僅次於iPhone的第二大產品線,但近年的銷量卻不斷下滑。(紅色為iPad,為營收下滑最明顯的一條產品線。)
庫克也表示,目前iPad的銷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筆記本。iPad的業績變動同樣對蘋果總體業績影響較大,馬上就要面臨的最大的聖誕季,蘋果的營收是否又穩了呢?
不少證券分析師認為,週二釋出的新款iPad和Mac電腦,為蘋果公司提供了多年來的最強大假日季產品線,一些分析師認為,蘋果今年的假日季營收有望首次達到1000億美元。
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如此定價的蘋果,並沒有真正把創新放在首位。
就在10月30日蘋果新品釋出會前,蘋果前CEO約翰·斯卡利面對媒體表示:“庫克並沒有把技術創新放在最高優先順序,而是逐漸把蘋果做成了奢侈品,未來五年內,我們將會看到iPhone的繼任者。”
據瞭解,約翰·斯卡利曾任百事公司總裁。1983年,喬布斯親自出馬,請來約翰·斯卡利出任蘋果公司執行長。
斯卡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蘋果確實把股東價值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現在在技術的採用上完全是跟隨策略,往往在三星等競爭對手推出新功能12~18個月後才開始跟進。斯卡利指出,由於研發的高額成本,加上採用新技術的風險,蘋果這樣做很聰明,但並不是真正的把創新放在首位。
儘管iPad又讓不少人彷彿看到當年那個蘋果身上的影子,但股市沒有覺得格外驚喜,僅出現了小幅上揚。在近期市場回撥,蘋果股價疲軟的K線圖上,昨日的釋出會並沒有激起股價大漲。當天股價上揚0.50%,盤後價格又再次上揚0.75%。
高定價雖然意味著高毛利,但也是雙刃劍:
1,目前新興市場經濟不容樂觀,高定價可能意味著來自中國等地的銷量會出現下滑?
2,高定價策略是否會改變產品更新的頻率?因為價格變高,消費者更願意長時間持有舊款裝置,並不利於蘋果的整體營收提高?
3,蘋果的一些入門產品如MacBookair和iPad一度都下放價格,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進入蘋果的生態圈,而近年來自蘋果商店等的內容消費佔比也越來越高,目前蘋果的服務業務已經成為其第二大產品線。如此大範圍提價(包括之前定價較為便宜的MacBookair現在起售價也近1萬元人民幣),是否又讓蘋果重新成為小眾消費品,讓其重回賣硬體的老路上?
最後的問題是,高定價的蘋果還是當年那個蘋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