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臉變成數字世界的“通行證”
【經濟介面】
插上電源、連上WIFI、將刷臉裝置安裝在自動售貨機內,這一連串的動作門振俠每天都要嫻熟地做上幾十次。
門振俠是阿里巴巴產業鏈下游友寶北京分公司的一名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32歲的他已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了6年多,主要工作是確保可刷臉自動售貨裝置與後臺伺服器相匹配,時刻保證裝置中的面部識別模組可以正常使用。
“從選擇商品到購買完成,掃碼付最快耗時12秒,刷臉支付最快僅需要5秒,速度快了近六成,並且機器會通過對購買次數的大資料分析,向你推薦可能需要的商品,這種全新的支付模式能給使用者帶來不一樣的快捷體驗。”門振俠表示。
門振俠從畢業後就加入友寶,在裝置安裝和維護的工作一線奮鬥了多年。據他介紹,從2013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裡,安裝、維護自動售貨機是一件非常辛苦且瑣碎的工作,當時的機器大多都只能使用現金支付,所以機器內部的“紙硬幣器”經常會出故障,不識別、不找零的情況時有發生。
“這不僅給顧客帶來了不便,還給我們的工作增加了許多成本。”門振俠表示,由於自動售貨機內部要儲存大量硬幣用於找零,所以當時需要有專人來負責換硬幣、管理硬幣以及跨區域運輸硬幣。“普通人可能對硬幣的重量沒有概念,其實3萬至4萬塊錢硬幣的重量已經足以壓得一輛小轎車難以發動。所以在物聯網技術和刷臉支付推廣使用後,我們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減少了很多。”
“我的工作是將人臉"翻譯"成一串程式碼,成為數字化世界的"通行證"。雖然目前工作內容減少了,但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仍然"既需腦力強,也要體力好"。”據門振俠介紹,在日常的工作中,由於技術人員要值守一片區域,所以每天步行2萬到3萬步是常態,最辛苦的同事曾一天走了6萬多步,大約30公里。更考驗體力的是門振俠的工具包,裡面大概有十幾種常用工具,包括滑鼠、鍵盤、螺絲刀、鉗子、改錐等,“這些東西就有大約10斤左右,如遇到處理機器故障,帶的東西還要更多。”
據友寶市場部負責人李雪冰介紹,目前,友寶中數百名工程師都已通過培訓升級為“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們2到3人為一組,每天三班倒,保證24小時內所有區域都有人員值守,一旦機器出現故障,確保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解決。
據瞭解,作為人社部日前公佈的13項新職業之一,像門振俠這樣的“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目前在全國還不足萬名。不過在物聯網產業中,在與刷臉支付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誕生的研發生產和安裝除錯人員已經達到50餘萬名,而且規模還在逐漸擴大。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通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就業的“新圖譜”將會更加豐富。
【專家點評】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物聯網研究室主任張旭:
根據相關預測,2020年全球物聯裝置數將達281億,市場總量將達7.1億美元。在國內,物聯網產業也備受關注,已有很多高校開設了物聯網相關專業,市場上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有調查顯示,未來五年,物聯網人才需求量將達到1000萬人以上。相信不論是物聯網安裝除錯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還是未來可能由物聯網孵化出的全新職業,都將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報記者 訾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