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大廠集體卡位摺疊屏,但它距離我們依舊遙遠
華為首款5G可摺疊屏手機Mate X備受關注。 圖/視覺中國
摺疊屏手機卡位戰
本刊記者/姜璇
本文首發於總第895期《中國新聞週刊》
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餘承東向馬化騰“推銷”起華為首款摺疊手機,並再度談及摺疊手機衝擊市場的關鍵問題——5G應用、價格、續航能力等。
此前,作為行動通訊領域技術前瞻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5G”“摺疊屏”成為今年展會的兩大關鍵詞。其中摺疊屏最為引人關注,三星和華為的摺疊屏手機先後亮相,引發會場內外的熱議。
可以預見的是,去年還在鏖戰全面屏的手機廠商,今年將迎來一場“摺疊”卡位戰。至此,高喊了幾年口號的摺疊屏手機由概念開始變為現實。
國內一些智慧終端業內人士認為,受制於技術、產能和高昂的造價,摺疊屏手機的應用場景、市場接受度仍在探索之中,短期內的普及預期並不樂觀。在多家機構的預測中,2019年摺疊屏手機全球出貨量約在百萬臺。
但這並不影響各大廠商加入這一場事關未來的競爭之中。
各大廠商加入“摺疊”賽道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三星在舊金山的年度旗艦釋出會上,釋出了其首款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手機採用的是向內摺疊的方式,搭載7.3英寸可摺疊OLED顯示屏,摺疊以後手機尺寸為4.6英寸。
四天後,華為旗下首款商用5G摺疊屏手機Mate X亮相MWC 2019,同時華為給摺疊智慧手機擬定的時間表為6月底上市。
餘承東表示,與Galaxy Fold內摺疊方式不同,華為Mate X採用了外翻設計,展開後,它是一款厚度為5.4毫米的8英寸平板,閉合時則成為6.6英寸的雙屏手機。
儘管在MWC 2019上,三星和華為的摺疊屏手機都還置於玻璃罩中,只可遠觀,但是場外關於摺疊屏手機的討論進行得異常激烈。
早前,小米和柔宇科技的一場“互撕營銷”就已將摺疊屏手機推向風口浪尖。
1月23日,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在微博發表了小米雙摺疊工程樣機的演示視訊。他宣告,在攻克了柔性摺疊屏技術、四驅摺疊轉軸等多項技術難題後,小米做出了全球首臺雙摺疊手機。
在雷軍對友商喊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後,柔宇科技隨即迴應。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指稱,小米釋出的是難以量產的概念柔性屏,卻宣稱攻克了柔性顯示技術。他還嚴辭激烈地表示,“除了三星和LG,(其他廠商)都是買還無法量產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機距離上市銷售差距甚遠。”
早在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搶先推出了“柔派手機(FlexPai)”,核心賣點是“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
小米遭遇嗆聲後,其公關部對外發聲回擊柔宇,對研發技術進行解釋。小米產品管理總監宋嘉寧表示,小米正在嘗試各種不同的可摺疊概念,摺疊屏手機會等技術成熟後再發布。
在MWC 2019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質疑說,所謂摺疊屏手機是鎖在玻璃櫃中的“PPT產品”。“三年前聯想在Tech World就展示了摺疊屏概念機,今年各家廠商釋出的摺疊屏產品並沒有超出當時的技術範疇。”
聯想研發了三年,卻遲遲沒有推出摺疊屏手機。對此,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市場官王傳東近日表示,聯想一直看重摺疊屏手機研發方向,但是因為工藝技術問題,摺疊屏手機短時間內很難形成大規模的量產。
OPPO副總裁、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沈義人曾在採訪中直言,目前摺疊手機是“為了摺疊而摺疊”“並沒有達到一個成熟商業化產品的價值”。但是,隨著關於“摺疊”的討論愈加熱烈,沈義人也在微博公佈OPPO摺疊屏手機樣機,並附文稱,“人足夠多的話可以考慮是否要量產。”
3月20日,TCL集團透露旗下TCL通訊的摺疊屏手機計劃,預計在2020年一季度推出摺疊屏手機,主要針對海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團摺疊終端的螢幕主要由旗下螢幕廠商華星光電提供。早在MWC 2019上,TCL集團就專門設定展臺,展示華星光電的柔性顯示技術及概念終端。
據不完全統計,在MWC 2019開幕前後,除了作為站上競爭焦點的三星Galaxy Fold商用手機和華為基於5G技術的Mate X商用手機,中興、OPPO、小米、谷歌、TCL等國內外企業都密集透露了本公司的摺疊手機產品或技術專利。
“2019MWC世界移動 通訊展會”上,柔宇科技推出的FlexiPai 可摺疊手機產品。圖/視覺中國
一直引領全球創新風潮的蘋果公司也正加入“摺疊”賽道,相繼爆出多項摺疊技術專利。據AppleInsider網站蘋果最新一項公開專利顯示,蘋果正在研發摺疊點會自動發熱的摺疊技術,以應對在寒冷條件下使用摺疊終端容易造成損傷的問題。
技術難題
面對質疑,三星、華為均以量產計劃作為迴應。
三星方面表示已經做好量產準備,首批上市時間預計在今年4月26日,預計出貨量為100萬臺。
華為方面則表示,Mate X是量產機,不是概念機,餘承東近日向媒體確認上市時間在今年6月。
IHS公司手機行業分析師李懷斌向《中國新聞週刊》分析說,今年摺疊手機會有量產突破,但是量級會稍微小一點。“最開始的分析預測是,2019年的出貨量在50萬臺,不過現在來看,這個數量可能還會加大。”
摺疊屏手機作為新型消費電子產品走向市場,第一步是要具備相對完善的市場成熟度,要解決的核心難題在於螢幕本身和鉸鏈技術。
從螢幕本身來講,柔性屏的發展為這一輪手機廠商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所謂柔性屏即指柔性OLED螢幕,較液晶(LCD)、剛性OLED螢幕,具備可彎曲、摺疊、更輕薄化的特性。實際上,各家廠商競逐的曲面屏、全面屏就是柔性屏的應用之一,這使得OLED全面屏逐漸成為各家高階旗艦機型的標配,而“可摺疊”方案更能體現“柔性化”特質,成為智慧終端形態上的創新嘗試。
同時作為螢幕生產商和手機廠商的三星,在這輪競爭中佔據一定優勢。早在2011年,三星就開始佈局柔性顯示生產線。在中國,螢幕供應商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等也陸續發力柔性顯示領域。
摺疊手機大熱走紅後,華為Mate X螢幕供應商京東方A在股市收穫久違的漲停,資本市場多隻摺疊概念股如彩虹股份、深天馬A、維信諾、TCL集團等收穫較好漲幅。
京東方高階副總裁張宇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為了保證螢幕在摺疊開合上的耐用性,京東方螢幕需要經過20萬次摺疊的實際測試。“目前業內以20萬次為衡量標準,即保證在每天開合100次的情況下,達到3年多的使用壽命,滿足換機週期。”
摺疊手機實現可摺疊需要多層結構的同步。華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四層結構設計——高分子材料的螢幕保護層、可彎曲的柔性螢幕、軟膠支撐片,轉軸。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轉軸的設計,“華為耗費三年時間攻關解決鉸鏈設計,使用包含超過一百多個部件實現無縫摺疊。”餘承東解釋說。
依照目前可量產摺疊手機或概念機的實現形態來看,摺疊方式有內折、外折、雙摺疊、向下折四種。華為Mate X的外折能夠實現摺疊螢幕完全貼合,三星Galaxy Fold內折後由於鉸鏈的存在,螢幕之間會留有空隙。
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摺疊方式各有優劣。“柔性屏手機的蓋板材質為PI膜而非玻璃,表面硬度與玻璃相差較大,華為等手機廠商採用外摺疊的方式要考慮螢幕的耐劃傷性,三星的內摺疊方式可以不考慮剮擦的風險,但是內折要求螢幕的曲率半徑更小,單從技術角度而言實現難度更大。”李懷斌分析說。
目前摺疊手機的形態創新尚在探索之中,不同摺疊方式之前沒有可借鑑的成熟經驗。
維信諾公司副總裁黃秀頎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以雙摺疊手機設計為例,其結層結構與單折是不同的,無論是薄膜本身還是各層結構之間,包括膜層的設計,模組結構的應力管控等,都與單折不同;單純考慮屏的部分可能比較容易解決,但是從整機的設計來講,差別就比較大。
高成本
長久以來,制約手機的最大因素就是屏的顯示面積,這也是手機廠商利用曲面屏、全面屏來提升屏佔比的重要因素。
“3秒鐘可以下載一部1GB的高清電影”“遠距離直播8K高清攝像頭拍攝的視訊”,5G帶來的變革在各行業都充滿不確定性,摺疊屏手機則代表了主流手機廠商對5G時代首個內容爆款的趨勢判斷。
消費電子產業觀察家樑振鵬認為,摺疊屏的核心價值就是在有限的攜帶空間提升螢幕效率和提供區別化的使用者體驗。
目前摺疊屏手機展開後能夠實現7英寸左右的平板的大小,然而,螢幕變大對手機續航能力有更高要求。
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表示,摺疊屏手機的電池小得可憐,幾折後空間都被佔用了。
對此,李懷斌分析認為,“5G應用後功耗必然增大,並且5G時代還會有新的應用內容產生,摺疊屏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有待各家廠商去解決。”
此外,摺疊屏手機高昂定價可能成為掣肘消費者換機需求的重要因素。三星的Galaxy Fold的定價1980美元(約合人民幣13300元)。而“沒有最貴、只有更貴”的華為直接將價格託高至2600美元(約合人民幣17500元)。
這使得業內普遍不看好摺疊屏手機的走量。美國Today-SurveyMonkey調查顯示,消費者已經不願意為新手機支付超過1000美元。同時另有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正在延長更換手機的時間,而且不準備像以往跟隨手機廠商釋出週期而升級裝置。
摺疊手機的造價成本受制於螢幕良率、產業鏈配套等問題。目前國內代表性的螢幕廠商公佈的柔性屏良率在60%~70%之間,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指綜合良率,分段來看包括顯示屏的良率、模組的良率等,“以同行的經驗來看,柔性屏的良率都不高,30%左右算是比較高的。”
此外,元器件的成本增加項主要是螢幕模組和鉸鏈元器件。以三星生產的摺疊手機成本來看,比iPhone XS高出近65%。比如螢幕模組超過了200美元,而此前的螢幕成本僅要100美元左右,增幅超過了100%。在鉸鏈設計中,韓國廠商方案則需要150美元~200美元,國內廠商可以做到10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