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華為一個水軍都沒有;我:嗯,我就是…

什麼是水軍?
原是海軍前稱,網上有個通用闡述是,在網路上受僱於公關公司或目標企業、品牌,為其發表有利言論、炒作話題和吸引注意力並獲取報酬的人員,因為目的不單純,又聲勢浩大,所以就像論壇灌水,俗稱“水軍”。
10月26日,華為消費者BG CEO餘承東在華為Mate 20系列中國(此前在英國有釋出)釋出會上表示,
「我們堅持絕不作惡,外界說華為水軍,我們沒有水軍,一個都不允許。不僱水軍是華為的底線。」
但是,餘承東你錯了!
華為哪裡沒有水軍,網路水軍有專職和兼職之分,但還有收費和免費之別,華為免費水軍千千萬,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有人常說,華為是愛國營銷,是在捆綁國人的愛國情懷,這些人不是傻就是壞。
先看一個對比:
華為Mate 20海外版價格是6395元,而國內版價格是3999元,相差2396元;
華為Mate 20Pro海外版價格是8397元,而國內版價格是5399元,相差2998元。
對比在美國高配低價、在國內低配高價的所謂“民族品牌”某想,你說誰更愛國?再說了,你看華為什麼時候把“愛國”掛嘴邊打廣告搞營銷了?
眾所周知,蘋果是智慧手機的霸主,每一次新品釋出在其門店外面都會有人排隊。

而最近的iPhone XR正式發售,據網友imshane在北京三里屯蘋果店拍攝的圖片,場面就略顯冷清了。

再看華為Mate 20系列開售後的場面......

誰能夠給國人提氣?誰是真正的國貨擔當?當我們自己有更好的產品的時候,誰願意去買國外的品牌、讓外國人賺錢呢?
你說華為打國貨情結牌,那你說說某想、魅族、酷派、小米、O/V等等,怎麼沒能給中國人提氣?
為什麼以前的諾基亞摩托羅拉蘋果三星統統在大陸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為什麼華為手機在歐洲南美日本等海外市場大賣特賣?那些外國人總不會買“國貨”的賬吧。
還是要靠產品說話,自己產品不行,洋品牌才大行其道。
現在論核心技術優勢,除了華為,我們還有誰?

賺自己人的錢不算什麼,能在國外市場打出一片天地才是真本事。
要知道,華為手機只是華為公司產品中的一項。
2001年,華為才開始做消費者品牌的手機,2012年,餘承東喊出了「華為手機三年之內成為世界領先手機終端產商......銷售目標會一年翻三倍」的口號,2017年,華為手機銷售量是1.53億臺。
10月26日,雷軍釋出微博稱,小米手機今年出貨量正式突破1億臺,提前完成全年任務。而餘承東說,2018年華為手機總銷量有望達到2億臺。
此前雷軍在釋出會上炫耀小米MIX3的DxOMark綜合評分103分,位居世界前三,比華為P20的102分要高,但他沒說明P20系列是華為半年前釋出的老產品,用餘承東的話說,
「Mate 20系列的DxOMark綜合評分要是出來,可能華為就霸榜了,對對手打擊太大。」
華為的對手,是三星,是蘋果,最終是自己。
蘋果、三星的產品為什麼在手機行業內最高,因為它們有核心技術啊,核心器件,晶片,儲存,螢幕等高附加值的器件都在人家手裡。
長達十年來,我們的手機品牌基本上都是在低端市場靠組裝貨搶點殘羹剩飯,就是現在的幾大手機品牌,也是利潤可憐,賣的越多,老外賺得越多——人家一不給你供貨,你就沒得賣,看看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就知道了,這幾年被供應鏈折磨得欲仙欲死。
目前,華為海思推出的麒麟980晶片就已經可以碾壓高通驍龍845晶片了,比價效比、基帶、天線、訊號、續航和拍照表現(華為在P20 Pro就首創後置徠卡三攝了),在同段位產品上,華為可以讓對手窒息。
是買七八千的蘋果三星,還是買效能更好價格低一半的華為,不只是一個數學題。
論核心技術,論核心專利,論和國外的頂級科技公司掰手腕的實力,我們只有一個華為。

我們之所以支援華為,是因為能夠配得上這份支援的,只有華為。
如此而已。
如果國內的企業也能像華為一樣硬起來,我們也甘心情願去做它們的水軍。看看國內的幾大明星企業,它們的利潤有多少?又被國外股東拿走多少?它們誰能像華為一樣給國家交稅上千億?
我們的企業能夠在海外科技產品市場攻城拔寨的,能有幾個?
餘承東有氣魄有實力喊出,「華為要成為世界第一,它要超越的是蘋果和三星。」
國內哪個公司敢、能這麼說?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論壇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我經常翻出來讀。
每次在我消沉、迷茫的時候,我都能從中獲得鼓舞的力量。
任正非說,自己是人到中年,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創立華為的」,創業之初,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資源,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而現在,當初那個一窮二白的小企業已經躍居「2018年世界500強榜」第72位,其營收相當於百度、阿里、騰訊之和,是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500強企業。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6036億元,早已超過了國外老牌巨頭企業Intel和IBM。
另外,華為還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中國企業,是海外營收最多的中國企業,也是中國唯一的世界級科技巨頭,受到世界範圍尊重的跨國公司。
一開始,華為在通訊網路裝置市場起家,當別人走“貿工技”賺大錢的時候,華為選擇了攀登珠穆朗瑪,走自主技術研發的路線,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所謂“貿工技”,只止步於貿,我們真正認識到,什麼是虛火,什麼是厚積薄發。
我常常想,華為是靠什麼才能夠做到通訊行業世界第一的,都說華為厲害,但同樣是創業,華為究竟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當年和任正非同期創業的人多了去了,他們更有錢有資源,但跑到最後的為什麼是華為?

其實,任正非早就給出了答案。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他說「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力大無窮的。」,個人英雄主義是沒有前途的,創業要想成功,只有走集體主義路線。
「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而怎麼才能組織出一個集體呢?
任正非說,通過利益分享,去團結員工,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任正非在華為的股份是1.01%,其他都屬於華為員工,而現在華為員工人均年薪是77.94萬元,遠遠高於BAT等網際網路巨頭)。
「這種無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開放到如此鮮豔,成就華為的大事業。」
那麼,聚起了人,又怎麼做成事呢?
一是以奮鬥者為本,任正非以身作則加班忙工作,他在辦公室放了個行軍床,累了就在辦公室休息,這最終形成了華為的“墊子文化”。
既然是落後,既然想趕超,你不比別人更努力一點,怎麼可能追上人家。
有年輕員工抱怨說工作太累了,任正非說,「為了這公司,你看我這身體,什麼糖尿病、高血壓都有了,你們身體這麼好,還不好好幹?」
1992年的時候,華為面臨生死存亡的關口,任正非平靜地告訴研發人員,如果新產品研發失敗,「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你們另謀出路。」
二是任正非發揮了集體的才智。
「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
理解員工,支援員工,統一公司的認識,發揮出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是任正非的祕訣。
「我相信由於我的不聰明,引出來的集體奮鬥與集體智慧,若能為公司的強大、為祖國、為世界做出一點貢獻,二十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知識的底蘊不夠,也並不夠聰明,但我容得了優秀的員工與我一起工作,與他們在一起,我也被薰陶得優秀了。」
每當我讀任正非這篇文章的時候,都能感覺到作者的情真意切,當然也只有真實的思想情感才會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曾經,我也是一名果粉,但後來,我成了一名華粉——我以此為榮!
我自願在網路上為華為說好話,力挺華為的產品,不領工資,不要回報,我相信,這樣的水軍,還有千千萬萬個。
是吧?
希望華為這樣的企業,希望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中國能夠多出現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