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辦婚禮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早晚有一天都會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國人的認知中領取結婚證和辦婚禮是兩碼事,所要解決掉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前者更像是獲得合法性,譬如小樂帝便是領證後共同買房;而後者更像是“釋出會”,向所能廣播到的人(尤其是家人)一個交代。小樂帝也是抱著這樣的理解去準備和進行婚禮的,整個流程雖然由於時間緊、涉及點多、臨時搭班子,有諸多匆忙之處,但目標明確,人員和資源有餘閒,最終總能順利禮成。
因此,當小夥伴問小樂帝辦婚禮最大收穫時,並不在手忙腳亂的流程上,也不在早已合法的心態轉變上,因為這些之前是有很大確定性的。最大的收穫反而是之前不確定性或者事後發現與預期不符的事情。這裡小樂帝的回答是人際關係。
婚禮邀請函
婚禮更像是“釋出會”,對於主辦方既要做好釋出會這款產品,也要將產品真正的釋出出去。既需要搞定婚禮這個產品本身,譬如酒店、婚宴、主持人、攝影、音響、化妝以及提前預演流程;也要搞定參加釋出會的人,也是這場釋出會的真正使用者或客戶。父母家人認為的那部分使用者或客戶非常容易搞定,且不需要我們操心去拉或通知。
我們自身關係的使用者或客戶,則是最大的不確定性,也是小樂帝拖延很久才梳理清楚的。大致可按人生大段經歷來歸類,具體歸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考研、研究生、公益專案、戶外興趣、工作、產品同行等。每段經歷中包含哪些人又是需要梳理的。
梳理的過程是非常感性的。不同階段的同學基本按有交情且保持聯絡的,關係是相互的,隨著不同階段生活和工作專注點不同,一定會有一些生疏,婚禮邀請恰恰是互相增進感情和認同的絕佳場景;出於某個共同目標或興趣,也有一些共同話題比較多,聯絡多但不深入的,婚禮邀請也是一種邀請對方走進個人世界的一種友善;除去想要邀請的,我們也會梳理出一些我們只有單向聯絡,但從未被對方主動反饋的關係,這種單向而非互動的關係,自然要學會避免自作多情,默默梳理清楚即可。諸如此類,最終確定了一個釋出邀請的list。
因此很多小夥伴說,哇,你結婚了,怎麼也沒見晒朋友圈?不可否認,朋友圈已經成為大雜燴,不發朋友圈,既能避免對吃瓜群眾造成資訊困擾,也是一種主動篩選精準化釋出邀請的結果。
婚禮參與度
list形成之後,儘快在婚禮前發出邀約。邀約釋出後,並不要有過高的預期,每個受邀者的婚禮參與度不盡相同。譬如有些要參加至親婚禮;譬如有些山高水遠山長多有不便;譬如有些覺得收到這份邀約跟大街上收傳單沒有區別,拋之腦後了。
受邀者的客觀情況和主觀認知共同決定了婚禮參與程度不同。參與由深到淺可分為:婚禮前後全程參與、趕赴現場參與觀禮、婚禮前無法到場但送上祝福、婚禮後記起此事送祝福、婚禮前後杳無音信。
由於缺乏相關經驗,對於婚禮的流程和複雜度並沒有預期,因此很多小夥伴婚禮前後幫忙,還多被小樂帝自信的拒絕了,“沒啥事”。但婚禮確實有小夥伴必須出席的地方。譬如結婚這是喜事,人多熱鬧,充人頭都是好的;譬如北方流行婚車沿線貼喜字封井蓋;譬如起早接攝像師、化妝師;譬如接送賓客。實際小夥伴的參與度,遠超小樂帝想象,至少都比我經驗豐富。
對於外地過來的小夥伴,自然不懂家鄉的習俗。但能從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趕到現場,甚至有的小夥伴放棄去瑞士陪同女友旅行,是用行動表達交情深厚;同時收到全國各地的祝福,也是對曾經相逢的一種認可。甚至有一些小夥伴,小樂帝並沒有主動通知,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也趕了過來或送上祝福,令人感動。
重估人際關係
婚禮參與度是對之前婚禮邀請人反饋評估的標準,也是自身人際關係重估的絕佳機會。人際關係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用得上。而非僅僅節假日,互相停留在群發簡訊的列表中。
婚禮恰恰是一個非常好的場景,婚禮於個人而言是人生大事,藉此通過梳理受邀人和受邀人蔘與度,足夠成為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例項調研。
整個過程下來,婚禮參與度最高的除了親人外,便是不同階段的同窗同學。學生時代的同學關係相對純粹,沒有太多利益關係,能夠保持多年聯絡,就註定了這幫同學參與度會比較高。但是隨著社會分工和個人行業不同,很多同學關係也僅維持在當年的同學情誼中,並沒有進一步的發展,這是需要更加關注的。除了婚禮,小樂帝之前買房,找了兩位同學10分鐘,借到了押金和中介費不足的幾萬塊,也能印證這一點。
科技圈同行或同事關係還是比較薄。早在小樂帝入行網際網路時,就發現如果同事結婚,最常見的也就是默默發個喜糖。喜糖收到的多了,也就習慣這種模式了。科技圈之所以顯得人情淡薄,主要歸因於科技圈人員流動性高。在平均18個月就跳一次槽的行業,身邊的同事換一遍,並不需要多長時間。流動性高且工作節奏快,並不能讓大家在工作之外建立足夠深入的聯絡。最後大家也就習慣了這個行業人情淡薄的特點。即便小樂帝有心邀請的幾位關係好的同事或同行,最終也沒有得到對方參與。
最近覆盤身邊朋友和自身生活和工作走彎路,最大原因莫過於將感覺等同於客觀事實。人際關係方面也是如此,在不經歷任何事情的前提下,我們會有很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關係,但關係是否牢固甚至存在,是需要通過場景來驗證的。顯然婚禮是一個很好篩查和驗證的場景,那些主動邀請,最終無任何參與度,至少需要重估,與其關係是否屬於一頭熱,是否應該騰出更多精力,去維繫良性互動的關係。
總結
經過辦婚禮這件事,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對人際關係作了一次全面梳理和評估。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不斷以場景為探針,去檢驗人際關係是否如我們所想那樣。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對人際關係做一定的“揚棄”,將我們的精力和善意用在值得付出的關係上。
相關知乎live推薦:












關於作者:
小樂帝,一線AI產品經理、簡書科技優秀作者、產品經理讀書會創始人。
AI社群:
AI產品經理探索小組QQ群:634414026
學習轉行人工智慧/AI QQ群:704965446
To B產品經理交流QQ群:785500741
產品經理校招求職QQ群:736083600
「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於愛讀書愛思考的產品人提供讀書推薦、產品思考、以書會友的環境
歡迎愛讀書的產品人分享產品道路上的感悟
歡迎關注公眾號:產品經理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