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市場監管局開網路直播:支援商家對惡意維權說不
商家碰到惡意維權人敲詐怎麼辦?商品宣傳頁面上哪些詞彙不能使用?如何看待銷售中遇到的不合理訴求?
10月30日,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攜手阿里巴巴,在覆蓋900萬商家的資訊平臺千牛頭條上開展“市場監管宣講周:2018網路投訴熱點解讀”的網路直播+問答普法活動,針對商家在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投訴與舉報問題進行宣導,搭建市場監管部門與商家之間的橋樑,提醒商家自檢自查,承擔自身責任,勇於對敲詐等惡意行為及不合理訴求說不,以共同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圖說:10月30日,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攜手阿里巴巴開展“市場監管宣講周:2018網路投訴熱點解讀”網路直播+問答普法活動。
餘杭市場監管局統計的一組資料顯示,今年1至9月,整體網際網路購物的投訴熱點商品裡,服裝、鞋帽所佔比例最高,達到了18.69%,家居用品緊隨其後,佔比11.27%,食品則位列第三,佔到9.33%;在舉報熱點商品中,服裝、鞋帽依舊名列第一,佔到35.17%,食品和家居用品的排名則互換位置,分別佔到17.29%和11.71%。
而在今年1到9月網際網路購物舉報所涉及的熱點違法行為裡,售後服務、產品質量、廣告、不正當競爭、商標這五類問題出現的頻率最高。






圖說:2018網路投訴舉報熱點情況資料圖。
這些投訴和舉報中,既有普通消費者的正常反饋,也有一些行為是惡意維權人為了不合理訴求、甚至是敲詐勒索而開展的。
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網路經濟監管分局局長何賽飛介紹,部分惡意維權人習慣於通過批量購買商品進行大額索賠,利用《消法》、《食品安全法》的賠償規定,或者利用一些法律法規有較大金額處罰、平臺規則有扣分甚至關店風險的規定,對商家進行威脅,脅迫其答應賠償要求。
“廣大商家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不能私了。部分商家自行與惡意維權人和解後,立即面臨連續不斷的投訴,甚至有些人利用不同的賬號對同一問題進行索賠,使得賠償無窮無限,最終導致無法經營。”何賽飛表示,今年餘杭區正式上線“網際網路執法辦案系統”,商家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取證。


圖說:餘杭市場監管局支招如何應對惡意維權人投訴、舉報。
據瞭解,今年10月19日正式上線的“網際網路執法辦案系統”,針對具有網際網路特點的虛假宣傳、網路商品抽檢、違法廣告等問題,執法機關能夠及時制止、查處網路違法違規行為,也能夠及時識別、快速處理和打擊各種濫用訴權、消耗政府資源的惡意投訴舉報,廣大經營者可以零距離響應政府檢查。
在直播現場,餘杭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還解答了不少來自商家的提問。針對廣大商家普遍關心的廣告中絕對化用語問題,餘杭市場監管局團委書記周賢華指出,網店賣家一定要認真學習我國《廣告法》的第二章,其中詳細列舉了不得在廣告中使用的詞彙和內容,如“最高”“最佳”等絕對化用語,國旗、國歌、國徽等相類似的符號,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的內容等。
“總體而言,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的內容,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能欺騙誤導消費者。”周賢華說。
據瞭解,餘杭市場監管局與阿里巴巴攜手開展網路直播,延續了今年以來阿里配合執法機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一系列舉措。此次雙方面向商家進行互動交流,是希望作為網際網路生態重要一環的商家一起行動起來,參與共創和諧穩定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