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卡賺錢”頻繁爆雷 京東美團引流模式被詐騙團隊玩壞了!
繼p2p跑路之後,“早起打卡賺錢”又出現了爆雷潮,一波又一波使用者開始通過維權的方式,在給大家普及早起打卡的模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小謙(ID:xiaoqianshuo)瞭解,不少上當受騙的使用者主要是被早起打卡平臺的高收益所吸引,使用者在這類平臺進行成功簽到後,其投資年化率確實可以達到25%-50%,這是早起打卡平臺快速崛起的最大原因。
簡單來說,“早起打卡”模式,是一種要求使用者支付一定數額的押金才可以參與的活動,如果使用者按時起床打卡,平臺就可以返還押金(有的是按天數返還)並按份額比例分得打卡失敗的使用者的押金。
當越來越多平臺通過這種模式吸收使用者資金之後捲款逃跑,或者運營中做手腳迫使使用者打卡失敗,這種模式本身也成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模式。從模式本身來說,京東、美團等知名企也有這種類似的產品,但其主要是用來引流促活躍,為什麼這樣的模式被一些不法團隊使用後就變味了呢?這種模式本身究竟有沒有意義呢?
從公益變成生意 早起打卡頻繁爆雷究竟是為什麼?
最開始,早起打卡是流行於一些微信社群的互助活動,後來為了更具激勵性,引入了瓜分打卡失敗者紅包的玩法。因為從中有利可圖,很多公眾號開始扮演遊戲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中心化、不透明的運作模式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1)以利益和健康做誘餌 全網瘋狂推廣
在起步階段,各個打卡公眾號運營者都在瘋狂推廣,通過媒體進行狂轟濫炸的報道是宣傳的常用套路。某公司推廣其多個打卡平臺時,甚至在一些知名媒體進行了投放,但現在這些公眾號平臺都已經無法被搜尋到。

除了通過權威媒體為自己貼金之外,他們還通過自媒體和知乎專欄進行宣傳,以知乎上的宣傳為例,既有吸引使用者參與的公眾號做的推廣,也有吸引創業者複製這種專案的第三方服務商或者尋求“代理商”的推廣。

自媒體上的宣傳更是數不勝數,除了在使用者數量眾多的新聞聚合平臺之外,還在一些網賺論壇進行宣傳,這裡的使用者目的性極強,被吸引的可能性更高。在理論上,這個模式是可以持續下去的,所以一開始沒有引起眾人的警惕。
(2)平臺如何盈利? 百般手段侵吞使用者押金
平臺最基本的獲利辦法是在瓜分打卡失敗者押金時進行剋扣,通常是以抽成的方式。第三方服務商面向運營者銷售這一套系統的時候,已經把這種獲利方式擺明了。抽取未打卡成功的使用者總金額的手續費,相關資料可以後臺自定義。
不難想象,運營方可以通過直接抽成牟利,也可以通過增加虛擬賬戶、修改打卡失敗使用者數等方式多加剋扣。

如果僅僅只是上述情況,使用者權益雖然受到損害,但是仍然是可以運轉下去的。接下來的操作卻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在21CN聚投訴網站上,有大量使用者投訴某公眾號臨時修改打卡時間,將原定6:30-7:30修改為5:00-5:10,且在朋友圈釋出的公告為私密資訊,在打卡時間過後才開放。

這種強行讓使用者難以或無法打卡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除了這種突然更改打卡條件,還有的通過bug讓使用者無法打卡成功等。
比這更嚴重的就是平臺跑路。據《桂林晚報》報道,打卡公眾號有不少因為舉報被微信遮蔽,少部分聯絡到了受害者並退還了挑戰金,但還有的則如同人間蒸發,受害人的損失從數十元到數萬元不等。
從每日金額和參與人數上來看,類似的受害者不在少數。甚至隨便一搜就能找到相關的QQ群,更不要說可能存在的微信群組數量了。

現在在貼吧和聚投訴網都有大量關於早起打卡的投訴內容,《桂林晚報》提到,上海、北京、無錫、桂林等地警方都已經介入調查,可見這種模式的風險將逐漸被大眾所認知。
京東美團手裡挺好的模式 怎麼就在公眾號手裡變了味
其實,使用到了這種模式的運營者並不只是這些公眾號,很多知名公司都有在“打卡分錢”上的探索。
京東旗下的APP京東金融,推出的是支付1元參與早起打卡的挑戰,介面上會明確提示使用者,“明早打卡可隨機瓜分金額XX元”,而這個數字常常高達數十萬,介面底部還向使用者展示今日手氣最佳的參與者所獲得的金額,看上去很有吸引力。
當用戶試圖支付1元參與活動的時候,會發現只能用京東小金庫或者京東錢包進行支付,所以這個活動對京東來說,在推廣自家產品以及保持京東金融活躍度這方面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除了京東,還有很多公司也有這種方式給自己的產品做推廣和使用者維護,例如蘑菇街的簽到分享賺錢,通過鼓勵分享來吸引流量,美團的“按時吃飯簽到贏現金”,讓使用者在三餐時間停留在美團APP,同時還推廣了美團支付,網易記賬通過每日記賬集字領現金,也是為了維繫工具應用的使用者黏度。
這些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企業一般不會撈一筆就走,他們借用這個模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沒把它當成斂財手段。相反,公眾號創業者中有不少都是希望通過坐莊來牟利的,他們當中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涉嫌欺詐使用者,在平臺被封禁後更是一走了之。目的的不同,註定了結局的不同。
打卡賺錢模式大行其道 因為每個使用者都有薄弱點
既然存在風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使用者投身於此呢?其實剛開始,風險並不明顯,早期打卡的模式由來已久,人們很容易出於健康生活的理念而接受這種新的玩法。
這個模式最終走向什麼樣的結局完全取決於運營者的目的,在吸引使用者上其實是共通的。打卡模式本身存在一種優勢,就是在於它對使用者心理的巧妙把握。
(1)激勵“起床困難症患者”做出改變 誘導早起使用者順便賺錢
在大肆宣傳之後,使用者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能做到?對於不能做到早起卻又想激勵自己早起的人來說,他可能願意付出一些投入,促使自己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對於能夠早起的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本來就天天早起,不參加這個活動簡直就是每天在虧錢,不如順便把能得的錢賺了。
在這樣的引導下,無論使用者能不能早起,早起打卡賺錢模式都具有充分的吸引力。通過早起賺錢的賣點吸引到使用者之後,早期投入的沉沒成本就有助於維繫使用者了。
(2)沉沒成本有效繫結使用者 平臺無需任何代價就能維繫使用者
當然即使沒有沉沒成本,人們的活躍程度依然會很高,但只要一設定這道門檻,使用者就被繫結住了。通過繳納押金或叫挑戰金的方式,可以讓使用者長期保持活躍。
在押金面前,使用者通常不願意半途而廢,因為很多情況下打卡失敗後押金是不退還的。與失去押金的代價相比,堅持做到早起或許更能為大部分人所接受,但凡使用者主動提前結束,就會吃虧。
(3)部分使用者把打卡平臺作為理財工具 投資心理被利用
在這樣一個活動中,有的使用者發現這相當於投資,收益率還非常高,於是加大了投入的力度。這種心態進一步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因為這個模式理論上走得通,回報也是系統自動執行,和傳銷、P2P相比更具有現實可行性和可持續性,因此很多使用者就放鬆了警惕。
亂象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使用者選擇平臺需謹慎
行業亂象叢生,最後還是歸因於不法分子的貪婪。客觀上,他們利用公眾號、小程式搭建起來的封閉系統並不可信,運營資料和規則完全由主辦者規定,使用者很容易受到欺騙。同時因為他們的平臺不大,沒有多餘負擔,在利益誘惑面前容易跑路。
相對而言,知名企業的相關模式有品牌信譽作保障,可能更安全,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小平臺更要多加警惕,多查企業的相關資料。聯想到P2P暴雷潮,即使有著名人物或企業背書也要當心,更不能隨意相信網路上的“新聞”宣傳。

這種打卡賺錢模式,其實現在還有大量的公眾號和小程式在運營,它們的介面也相差無幾。但是行業亂象的存在最終會打擊使用者的參與熱情,也會引起監管部門的進一步重視。
說到底,形形色色的“早起打卡賺錢”活動多少都會有一些風險。希望早起的人最好還是和熟悉的人互相激勵,有投資需求的人也不宜投入太多,涉及到金錢問題至少也要選擇可信的平臺。
文 |小謙,葫蘆程式(http:www.huluchengxu.com)創始人,網際網路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