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誕生八年來最大升級,但它沒有變成蘋果說的未來個人電腦
參加今年的蘋果 iPad 釋出會,像是重複了一次三年前的蘋果釋出會。
地點並不相似,今年的會場從舊金山搬到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 110 年曆史的歌劇院,炸彈威脅後不久,周圍被警車和混凝土塊團團圍住。
人不太一樣,今年艾維沒有在小白屋錄視訊講解蘋果最新的製造工藝——取而代之的是蘋果市場負責人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菲爾·席勒的畫外音 。場外,2015 年寫專欄說 iPad 畢竟取代不了電腦的華爾特·莫斯伯格今年已經退休,他在演示區待了幾分鐘便離開。
現場觀眾在意的東西似乎也變了。今年掌聲和歡呼最熱切的時刻並不是任何功能釋出,而是 Mac 電腦的鋁製外殼 100% 可回收的訊息。
最主要的產品 iPad 看上去也沒有太多相似之處。庫克三年前抱上臺的巨型平板看上去像是一個被拉大的普通 iPad。今年兩款 iPad Pro 都是全新設計,一個 12.9 英寸、一個 11 英寸,圓角稜邊像極了被拍扁的 iPhone 5s。

新 iPad Pro 12.9 正面

左至右:iPad Pro 10.5、新 iPad Pro 12.9、老款 iPad Pro 12.9

兩代 iPad Pro 12.9 側邊對比
人臉識別、5.9mm 的厚度、同樣的螢幕體積小了 25%……一位演示區工作人員說這是 iPad 誕生以來變化最大的一代,沒有分毫誇張。
今年蘋果還順道復活了 2015 年開始冬眠的 MacBook Air:有了新螢幕、新配置、新介面,以及新價格。
但兩場釋出會蘋果最想說的東西沒有變化:iPad 已經不再是沙發上的玩具,它是未來的個人電腦。
庫克照舊在釋出會開始的第 41 分鐘切入重點,論證 iPad 已經是全球最大個人電腦產品,證據是蘋果一年賣掉 4420 萬臺 iPad,比第二名惠普造的筆記本與平板多出 730 萬臺,差不多是微軟與華為之合的 63 倍。
為了證明 iPad 的無所不能,Adobe 高管登臺介紹將在明年釋出的新軟體,她的同事拿著新發布的 Apple Pencil 現場演示如何修圖。
工程製圖標準制定者 Autodesk 也宣佈了新的 AutoCAD 瀏覽工具。遊戲公司 2K 上臺展示了畫面相對精緻的新遊戲 NBA 2K,羅列諸如 HDR Bloom、AA 抗鋸齒之類遊戲愛好者不能更熟悉的術語。
當然,還有人上臺對著空桌子演示了一番 AR 增強現實——AR 已經和漲價一起成為今天蘋果釋出會的日常。
一切都很好,如果不是這些東西在三年前幾乎 1:1 說過一遍。
iPad 在 2014 年首次銷量下滑,當時距離它面世只有四年。庫克想了不少辦法,先是在 2012 年推出更小更便宜的 iPad mini,隨後又釋出了輕巧的 iPad Air。這些都沒能喚起使用者的興趣。
不難理解為什麼使用者沒有興趣,畢竟 iPad 一開始就是一個沙發電腦而已。既然是沙發電腦,重一點、外形舊一點都不是問題,使用者買了之後沒什麼動力升級。
今天蘋果所有不盡如意的改變都會被人歸咎到庫克,但 iPad 的沙發電腦定位不是他決定的。
2010 年在另一個會場、另一個蘋果 CEO 宣告了它的存在,作為第三個裝置的存在——手機與膝上型電腦中間的存在。
坐在棕色皮沙發上,喬布斯一一列舉了它的存在價值:瀏覽網頁、發郵件、看照片、看視訊、玩遊戲、看電子書、隨手買一張電影票。那會兒應用還不夠多,看新聞、刷社交網路、買電影票都得在為 PC 設計的網站上完成,平板比手機方便。
幾年功夫一切都變了,手機螢幕更大、筆記本重量更輕,而幾乎所有網際網路服務都重新設計了自己的網站和應用。網際網路公司改變產品迎合了用手機上網的使用者,而不是期待使用者抱著平板電腦訪問 PC 時代的網站。
於是 iPad Pro 在 2015 年到來——超大螢幕、同屏開啟三個應用、Pencil/">Apple Pencil 壓感筆、鍵盤外殼……蘋果想讓 iPad 變成生產力工具,成為觸屏時代的個人電腦。它甚至找來了交惡已久的 Adobe 和微軟為大平板站臺。
但三年過去,從蘋果自己釋出的財務資料來看,未來電腦的願景沒能成真,iPad 銷售持續下滑。

iPad 銷量變化,每季度數字為過去四季度平均值,以抵消淡旺季影響
自 2012 年之後,每次 iPad 釋出會帶來的關注度都越來越小。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到 2017 年,iPad 這個詞的搜尋熱度已經低於 iPad 2 誕生前的水平。

蘋果對 iPad 的持續投入不難理解。iPhone 說白了只是讓大眾接受 3.5 寸大的觸控屏電腦,就葬送了諾基亞、黑莓、微軟、Palm 等一系列手機巨頭。如果其它公司趕在蘋果之前讓所有人接受對著 10 寸觸控屏工作,Mac 和 iPad 就是下一個諾基亞。
不過現在看來不只是蘋果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徑,曾經積極探索觸控電腦的微軟和 Google 也基本上放棄。
今年微軟的 Surface 系列更新和沒更新差不多。而 Google 新發布的巨型平板電腦 Pixel Slate 更像接上鍵盤的 Chrome 瀏覽器。其它公司的熱情就更弱了,老牌科技部落格 Engadget 在 2014 年記錄了 105 款不同型號的平板電腦,到 2017 年就只有 14 款。
這次推出的新 iPad Pro 變化確實不小,更輕、更小、邊框更窄,FaceID 可以在任意方向解鎖。拿在手裡,你就覺得它比 2015 年那一代高階許多——12.9 英寸那款起價也確實是貴了 200 美元。
它的介面更像一臺電腦,用了和 MacBook 筆記本相同的 USB-C 介面,有大把的線可以接相機、接顯示器、甚至接上 iPhone 給它充電。新介面還讓 iPad Pro 可以外接更高清的 4K 顯示屏——但礙於沒有滑鼠、觸控板之類的間接互動設計,除非放視訊,否則接在顯示器上依然不自然,大部分應用下只能顯示 4:3 的區域。
它的配件有升級,新的 Apple Pencil 用手指雙擊就能換筆或者調出其它功能,用完可以吸在 iPad Pro 側邊直接充電。蘋果官方的鍵盤保護套也開始支援兩個角度,可以適應較高的桌子,但放在膝上依然不夠自然。

Apple Pencil 吸在 iPad 側面之後,螢幕上會彈出電量提示

iPad Pro 的新鍵盤保護蓋,這已經是較大的傾角
當然,還有例行的處理器升級,新處理器至少在 Geekbench 跑分上讓人懷疑蘋果遲早要踢掉英特爾自己幹。
但這些改進都不是上一代 iPad Pro 沒能取代膝上型電腦的理由。iPad 依然沒有一個全功能的桌面級瀏覽器,依然不支援大多數行業的專用工具。
已經有不少插畫課開始鼓勵學生用 iPad,而 Adobe 也允諾明年將 Photoshop 完整版帶給 iPad。但目前整個 Adobe 家族軟體的訂閱使用者也不過 1200 萬人。根據資本市場分析公司 Trefis 的計算,它的潛在市場不過 2100 萬用戶,還不到蘋果兩個季度賣掉的 iPad 數量。Adobe 去 iPad 更多是幫助 Adobe,而不是反過來。
iOS 在 2016 年的改進之後並沒有變得更適合複雜工作。這次新增的幾個手勢包括沿著螢幕下沿所有滑動切換應用,以及從螢幕下沿向上滑動回到桌面——和 iPhone X 統一互動體驗,此前 iPad 已經有類似手勢操控。
人們還在用 iPad,作為沙發邊上的電腦、視訊播放器、PDF 瀏覽器、畫板。不同人有不同的理由,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它並不是電腦的替代品。並且越來越多的功能被轉移到的手機——還有 Switch,今年從大製作到獨立遊戲都更優先出現在任天堂而不是 iPad 上,畢竟那裡有更多捨得花 20 - 60 美元買一份遊戲的使用者。
機場、銀行、餐廳之類的場合你正在見到越來越多的平板電腦,但這些地方更不在乎平板電腦是不是薄了 1mm。
今年,蘋果帶來了各方面都顯著更好的 iPad,但它在自己所說的探索未來個人電腦方面並無進展。在有人想清楚如何重塑觸控電腦之前,滑鼠、鍵盤、觸控板還將是更有效率的工具。
釋出會結束 2 小時後,iPad Pro 已經從美國的 Twitter 熱搜榜上消失,而沒有被蘋果當成釋出會主角的新版 MacBook Air 反倒在列。不過不管 在中國 還是 在美國 ,都發生了比一款新電子產品遠更吸引注意的新聞。
具體產品釋出資訊:
iPad Pro 重新設計,更輕更薄、新的 USB-C 介面
1. 新款 iPad Pro 被稱為 All New iPad Pro ,有兩個螢幕尺寸:11 英寸和 12.9 英寸。

2. 11 英寸售價 799 美元起、12.9 英寸是 999 美元起。
國行 11 英寸 64Gb 版本售價為 6499 元。12 英寸 64GB 版本售價為 8099 元。顏色有 銀色 和 深空灰 兩種。
3. 使用 Face ID 進行解鎖,支援縱向和橫向解鎖,沒有 iPhone 系列上的劉海,四邊邊框保持相同的距離。螢幕邊緣採用了和 iPhone X 一樣的圓角。
4. 裝置邊框尺寸縮小,11 英寸和此前 10.5 英寸的外觀尺寸基本相同。12.9 英寸 iPad Pro 厚度為 5.9 mm,整體體積比之前對應的版本小了 25%。

兩款裝置螢幕都採用與 iPhone XR 相同的“液態LCD 螢幕”,解析度為 2388X1668,畫素密度延續 264 PPI。
5. 處理器例行升級為 A12X Bionic。是 iPhone 所用 A12 的高效能版本,8 核處理器、7 核 GPU,都由蘋果設計研發。蘋果稱新 iPad Pro 的效能超過 92% 的行動式 PC。
6. 新 iPad 上的新手勢互動也和 iPhone X 統一。比如手指從底部左右滑動切換應用——這看上去並不比之前你四根手指在上面所有滑動更方便多少。

7. 介面改為 USB-C,與 MacBook 電腦統一。相容 Mac 的 USB-C 配件,可以用 USB-C to Lightning 線給 iPhone 充電。
8. 電池容量可以支援全天使用。新 iPad 上有 4 個揚聲器。攝像頭畫素為 1200 萬。

9. 配件方面,新 Apple Pencil 扁平化,可以吸附在新 iPad Pro 側面。支援無線充電。擁有虛擬按鍵可以在鉛筆上輕擊兩次以切換模式。
新的智慧鍵盤 Foleo 也可以從兩個方向磁性連線 iPad 。
10. 應用方面,除了 Adobe 早先宣佈的 Photoshop 以外,Autodesk 把 AutoCAD 搬到了 iPad 上,但好像只能看。現場並未演示畫圖等操作。

MacBook Air 8 年後終於升級

蘋果一般把最重要的產品放在 41 分(時鐘圖示預設 9 點 41 分),所以當庫克開場從蘋果的創意起源 Mac 談起的時候,你就知道今天蘋果設定的主角最終並不是 Mac。但當螢幕上出現經典的牛皮紙信封 MacBook Air 的時候,現場還是想起了持久的掌聲。與此同時美國的 Twitter 熱搜榜,#AppleEvent 第一、#MacBookAir 衝到第二。
釋出會上比 iPad 先更新的產品是 MacBook Air。

1. 只有 13.3 英寸版本,換上 Retina 顯示屏,螢幕解析度提升 4 倍至 2732x1536。
2. 更輕薄,保留經典的斜角度。
依然採用鋁製外殼,螢幕沒有變大,但是邊框收窄,整體緊湊,和 MacBook Pro 非常相像。
與老款相比,機身體積減少 17%。重量 1.247 千克,老款為 1.35 千克。最厚處 15.6mm,比老款薄了 10%。

3. 有 TouchID 指紋識別,但沒有不受歡迎的 Touch bar。
指紋識別在鍵盤右上角,貼著 Fn 鍵,同樣有 MacBook Pro 上的自研晶片 T2。
4. 介面縮減為兩個 ThunderBolt 3(USB-C),一個 3.5mm 耳機介面。

5. 使用英特爾第 8 代 Core i5 處理器,最大 16GB 記憶體。和最新的 MacBook Pro touchbar 一樣用了 T2 處理器降低待機功耗、提升安全性。
6. 使用第三代蝶式鍵盤,沒有提到灰塵問題;觸控板大了 20%,增加觸覺反饋。電池,和原來一樣的 12 小時續航。

7. 起售價 1199 美元,今天開始預售,11 月 7 日發貨。上一代其售價 999 美元。
國行 1.6GHz i5+128GB 售價為 9499 元。老款並未停售,價格和之前一樣為 6928 元。最後 Air 在配置追上時代的同時價格也一併升級了。

Mac mini 尺寸未變,配置升級
1. 造型和尺寸絲毫沒有改變,鋁製機身,大小、厚度都一樣,但現在只有深空灰色。
2. 介面齊全,4 個 Thunderbolt 3(USB-C)、HDMI 和 2 個 USB-A,也可選擇 10Gb 乙太網介面。
3. 英特爾第八代處理器,4 核心或者 6 核心Core i7 處理器可選。效能提升 5 倍。硬碟最大可選 2TB,記憶體最高可選 64GB 版,8GB 起售。

4. 起售價格 799 美元,11 月 7 日發售。
國行 mini 起售價格為 6499 元。
5. Mac mini 可以疊在一起分頭處理複雜任務(通過乙太網連線)。

沒有 Airpods 和 Airpower
釋出會此前流言稱將會更新的 Airpods 耳機和無線充電板 Airpower 都未出現。
AirPods 已經 3 年未得到更新,第一批使用者的電池已經老化。而去年蘋果在 iPhone X 釋出會上承諾無線充電板 Airpower 將會在今年釋出,也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