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數學從來不及格?如今馬雲給你補補課
文/Cuba Libre
“給我點個贊。”
雙十一期間,如果你有一個長期不聯絡的朋友突然發來微信,不用想,那一定是他需要集贊換能量了。11月11日還沒到,大家已經集體陷入了被天貓集贊支配的恐懼。
為了防止像去年一樣被吐槽,今年,天貓在一開始就給玩家們打好了預防針:我們的玩法很簡單。可別以為這樣就能躲過一年一度的電商界奧數,虎嗅之前也說過,今年的雙十一需要的不再是你的智商,而是你的時間和流量,所以今年的這筆賬你也還是要算一下。
“雙十一合夥人”
今年天貓主打的玩法是“雙十一合夥人”。
阿里數字經濟體All in,阿里系的所有業態、所有BU都會參與到活動中,主要形式就是通過各種App和線下門店獲得能量,積攢的能量在11月10日可以兌換紅包,在最後消費時做抵扣,換算條件是:100能量換取1元錢。
獲取能量的途徑具體又分多種。
最直接的就是玩家每天去阿里系各App簽到獲得能量,比如,在口碑,簽到獲得5能量值(最多獲得10能量),消費最多可獲60能量,完成“農場”任務最多可獲30……而根據天貓的官方展示,可以獲得能量的App和線下門店加起來共有26個之多。
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戰隊PK獲取能量,也就是最多五人組隊,支付逐級遞加的入場能量和別的隊伍進行集贊比賽,勝者獲得更多能量並獲准進入更高級別的獎池,“賭注”也隨之升級,在PK中輸掉的隊伍將被扣除相應的能量。結算之時,隊員瓜分自己隊伍所贏得的能量紅包,排名前十一的玩家可以獲得清空購物車機會。
於是這就上演了玩家每天在微信上不停拜託好友們點贊,順便檢驗自己人緣的一幕了。
公眾號AppSo的文章《“雙11”玩法大盤點!收下這份避坑指南,教你看穿電商點贊套路》已經幫玩家們算了一筆賬,來看看今年的算術題應該怎麼做。
在可以線上集能量的14個阿里系App中,除了大麥網,其他簽到均可獲得5能量值,即一天可獲70能量,也就是7毛錢紅包。想要多勞多得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你要完成這些App裡的所有非購物任務(觀看視訊、農場、找寶箱、分享活動、答題等等),最低可獲得485能量值。加上籤到,玩家每天一共可得555的能量值:
圖片來自網路
而從10月20日開始到11月9日,玩家最少可集能量為:555×21=11655,換算成紅包是111.55元。
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100多元錢確實是個不小的誘惑,但是,你要花去的、看起來不可量化的時間成本也有人幫你算了出來:從開啟App到完成簽到,至少需要5秒,加上各種任務,玩家在每個App停留最少一分鐘,多則 四五分鐘,每天你花在阿里系App上的時間足有半個小時之多。
當然,戰隊PK的這筆帳,網友也已經幫你算好了:
圖片來自網路
也就是說,辛辛苦苦,每天堅持拉人點贊進行PK,一個人最多隻能拿到100多塊錢,當然,還是在每場都贏的條件下。
去年雙十一,虎嗅在文章《咱這智商,基本告別雙十一了》中寫過,為了享受雙十一的“價效比”,你已經付出了包括“看規則、搶紅包、算數、交定金、熬夜秒殺、快遞爆倉、半個月收不到貨”等等一系列額外成本。那麼今年,玩家們則是親自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為阿里系App在雙十一期間的日活做貢獻。
熟悉的套路
這樣的套路,頗有點像過年時的“支付寶集五福”活動。
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春節,支付寶“集齊五福瓜分紅包”這一噱頭屢試不爽。往往還沒到過年那天,微信群和朋友圈裡就開始了熱鬧的贈“福”、換“福”等一系列社交活動,不同於此次的是,玩家在集五福活動中瓜分的紅包數額有隨機的不確定性,完全“考驗”人品。
不變的營銷套路和鐵打的被套路者,缺一不可。對於阿里的慣用營銷套路,財聯社則認為,這也體現了阿里不滅的“社交夢”。
資料顯示,在去年的雙十一活動中,淘寶的日活滲透率為77.5%,較2016年同期的80.3%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據國泰君安研報顯示,近年來 阿里巴巴 的獲客成本一直處於高位:
而眼下在電商領域最火的社交電商,可以利用社交網路引流,在原有存量市場中創造新的增量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既是接受者,也是推廣者。使用者通過社交引流至電商後,基於社交目的或自身利益,自發成為推廣者,實現裂變式發展”。
阿里的社交基因並不是很強。在社交App“來往”、辦公軟體“釘釘”和擁有社交功能的支付寶9.0的種種嘗試之後,在2017年的螞蟻金服集團層面戰略會上,阿里決定不再刻意發力社交,想辦法從使用者的生活場景入手來增加使用者黏性。
從營銷的層面出發,阿里已經穩穩拿下了這一局。這樣的PK戰事,已經變成了一個玩家自發的盛大狂歡,在 微博 、微信上成立各種互贊群,“點贊”買賣、“行騙”換贊……玩家們在樂此不疲地為這場狂歡節造勢。
有網友大喊這一撥社交潮已經“成功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懼症”,當然,還有“萬年沒聯絡的前男友來求點贊”的“奇蹟”發生。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已經看穿套路,表示今年對這樣的營銷盛會不再感興趣。
截圖來自貼吧
截圖來自上述公眾號
但是為什麼還是有相當大部分的人願意被套路並且甘之如飴?直到一個朋友給出了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