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潮下,簡普科技的“迎風坡”與“背風坡”
當爆雷潮攪動著網貸行業這灘水,使得互金行業人心惶惶時,還應注意到另一個現實:不是每個互金企業都會這般焦慮,也有不少從業務上避開嚴監管的平臺在默默耕耘自己的一片天地。
已於2017年11月16日登陸紐交所的簡普科技就是其中一員。這家“不一樣”的互金企業身上有幾個標籤:互金企業融360旗下提供科技與AI服務的平臺、“金融AI第一股”、中國最大的獨立金融搜尋服務平臺。
眾多網貸平臺加速退出的當下,避開嚴監管的簡普科技有一大絕招:不提供自己的金融產品,而是將市場上的金融產品集合到自家平臺上,供使用者搜尋、推薦和匹配,主要服務群體為個人使用者和小微企業。
劃重點,簡普科技並不提供自己的金融產品,只是一家智慧金融搜尋平臺,並自稱為電商領域的亞馬遜、淘寶,以及搜尋領域的谷歌和百度。按理說嚴監管趨勢下,眾多互金企業為尋求合規而拼命削減金融產品服務時,簡普科技的“天然”合規性本該令其發展更為順暢,殊不知其有一個埋藏著多年的困擾——虧損。
持續虧損仍謀求上市
上市之前,簡普科技就已經持續虧損了好幾年。
資料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簡普科技的淨虧損額分別為1.96億元人民幣、1.82億元人民幣以及2.021億元人民幣,三年累計虧損超5.8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簡普科技在上市時就處於鉅額虧損狀態,這也是其當時頗受爭議的點。與之相反,像拍拍貸、趣店等互金企業在上市之前利潤是暴增的。
虧損狀態下謀求上市,簡普科技並非個例。像亞馬遜、特斯拉等同樣連年虧損,但股價卻能持續上漲;另外今年就有小米、優信二手車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也加入到這一陣營中來。
究其緣由,無非就是為了獲取更多資本,並持續活下去,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為提升品牌知名度、佔領市場資源等,尋求上市也不失為一個良好選項。
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市場規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尤其是互金行業動盪時期,投資人正在轉換投資觀念,將企業未來的成長預期看得比其盈利能力更加重要。相應地,企業的業績虧損與股價某種程度上構不成直接關係。
至此,且不論簡普科技虧損上市原因幾何,重點在於其拿什麼打動投資人,以及導致其長期虧損的原因何在?
“迎風坡”與“背風坡”
“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這是地理學上關於兩種概念特徵的大致描述。這裡從字面意思理解,從網貸行業角度看,“迎風坡”指平臺的發展模式正好順應了行業趨勢,“背風坡”則指平臺遇到了發展阻礙。
一、“迎風坡”:跟上了科技主場發展趨勢
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簡普科技拿什麼打動投資人?
這裡需要明確,不論是網貸行業的爆雷潮,還是其他互金行業的逆向發展,都令人們注意到一個事實:互金行業未來的主場是金融科技,那些具有強大技術風控實力的平臺現在和未來都很吃香,這不僅對提升金融效率有著積極意義,也是從技術上避開當下嚴監管的又一有效方式。
互金從業者們也正在驗證這一發展趨向。不僅頭部的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都在宣稱“去金融化”,樂信、趣店、拍拍貸等同樣不落人後,不是重新定位為科技公司,就是主動收縮金融業務。像趣店今年一季度放款筆數就同比下降了44.6%,對此其對外解釋為業務屬性的調整。
同時人們也注意到一個事實,減少或避免做金融產品服務,也是避開嚴監管的另一辦法。這裡可以這麼理解,直接從事為金融機構服務的2B模式,潛在的監管風險會比較小,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也容易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結合前面所說,簡普科技算是跟上了互金行業未來的發展勢頭。背靠擁有海量信貸使用者的融360,簡普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為使用者匹配、推薦金融產品技術上的實力。與此同時,沒有直接從事借貸業務,也是其受監管衝擊不大的原因所在。
可喜的是,營收也在不斷增長。
簡普科技釋出的2017年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全年營收14.45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6%。此外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為3.3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5%。營收增長的原因,主要是簡普科技推薦服務收入的上漲。截至2018年3月31日,其推薦服務費收入為2.89億元,與上年同期增長131%。
從運營資料中不難看出,中國日益滲透的零售金融服務市場,以及使用者對金融產品搜尋等服務的需求,為簡普科技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在傳達一種福音,簡普科技距離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此時的互金行業正在分成兩大派,要麼轉型以求合規化,要麼不敵風險在監管重壓下“等死”。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不是沒有早些意識到2B業務的安全性,也不是沒有意識到科技主宰互金行業是發展趨勢,只是在利潤空間更大的借貸業務面前,任何長遠發展規劃都可能輕易被矇蔽雙眼。
畢竟以簡普科技為例,行業趨勢跟上了,平臺安全合規有了保障,未來也有了明晰的定位,奈何就是不賺錢。
二、“背風坡”:成本投入增加、利潤空間被壓縮
迎來發展福音的背後,簡普科技還是沒能擺脫虧損的現實。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淨虧損為5710萬元,同比增加80.7%。即使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原則,調整後依舊處於虧損狀態。
網際網路行業有一個發展共性,當企業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時,就需要持續注入資金擴張規模,為企業爭取到上游的排名,以期在未來獲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簡普科技的虧損可以從兩個角度解釋,一來基於其特殊的商業模式,類似向用戶提供免費推薦服務等,使其難以同借貸公司一樣在短期內獲得高額的利潤;二來平臺正處於使用者增長期,戰略性的投入不可避免,如線上流量的獲取。
如果說目前簡普科技的虧損狀態在情理之中,那麼獲客成本高等因素,就是其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放眼整個互金行業,獲客成本高、線上流量越來越貴......這類斷言都被說爛說透了。但無論怎樣,這依舊是許多互金從業者目前以及今後難以擺脫的現實。
從簡普科技的銷售與營銷開支情況來看,其在這方面的支出一直在上漲。為維持平臺活躍度、獲取新的流量等,2017年上半年簡普科技在該專案的投入同比增長124%,2018年第一季度投入約2.59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增長111%。由於線上推薦業務發展迅速,簡普科技不得不從中投入更大支出。
但只為單純的規模擴張目的,持續燒錢所帶來的發展規模不一定是健康的,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隱藏的危機。不過按照簡普科技的商業模式,其在未來實現盈利目的並非難事,難就難在隨著線上流量成本的持續走高,未來的投入將會更大。即使規模擴張了,利潤空間也會相應被壓縮。因此對簡普科技來說,技術實力具備了,發展前景也值得期待,卻苦於沒有天然的流量資源。
另一方面的虧損因素,是平臺居高不下的研發費用。
既然以科技為主場,簡普科技高昂的研發費用就不可避免。同樣來自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簡普科技研發開支為4360萬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2110萬相比,足足增長了107%。這方面的投入,主要為提升平臺的大資料及風險管理服務能力。
簡言之,簡普科技要想形成平臺的規模效應以及提升技術實力等,就得不斷投入大量資金。只是這些投入所能產出的效果如何,就是後話了。
被爆雷潮波及,盈利節點依舊不好把控
說到這裡還應注意到,雖說簡普科技有效避開了監管風險,但網貸行業這一波又一波的爆雷潮,就對其沒有一點影響嗎?
答案是否定的。對於簡普科技來說,不直接從事借貸業務只是為其提供了一個避風港,但爆雷的浪潮也難免波及其貸款推薦業務。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簡普科技貸款申請量為1210萬筆,雖說較去年同期來看增加了21%,但與時間相近的上季度相比,環比大幅下滑了62.8%,上季度申請量高達3250萬筆。
與此同時,網貸爆雷潮所引發的恐慌情緒還在蔓延,許多平臺也意識到規避風險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加強科技服務佔比,減少金融業務投入。這也為簡普科技敲響了警鐘,往後隨著同類競爭者的增加,其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將會更大。
早在P2P爆雷潮前夕,智慧金融就被視為互金行業新風口。只是到了這一發展階段,以簡普科技這一細分領域領頭羊的發展狀況來看,其所對應的智慧金融這股風還沒能被吹起來。還可以從另一角度解釋,簡普科技的商業模式過於超前,盈利節點也有些難以把控。
這其中折射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來簡普科技的服務對使用者是免費的,雖說許多網際網路平臺發展前期都是通過免費服務增加使用者粘性,再通過其他增值服務獲得營收。但這麼做有一個瑕疵,即使平臺優勢在於長遠價值及規模效應,盈利目標何時實現卻顯得有些遙遙無期。二來雖說簡普科技明確了發展方向,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利潤卻不容易平衡。
綜合來看,互金行業從野蠻生長階段,到如今邁入嚴監管時代,從業機構需要認清一個事實,尋求合規發展並沒有那麼容易,具有“天然”規避風險潛力的平臺往後的發展也不一定一帆風順,中間需要經歷的過渡期漫長而又充滿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