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和五角大樓的“曖昧史”
2018年7月29日,五角大樓正式宣佈美國國防部史上最大的智慧雲端計算專案招標,又稱聯合企業防禦基礎設施雲(Joint Enterprise.seInfrastructure,簡稱JEDI)。
據悉,這個專案旨在建立一套雲系統,從而將大量國防部資料進行商業化運營。該專案預計10年投入100億美元且單獨簽約一家雲服務商,參與企業被要求於今年10月12日前提交競標合同。
10年、100億美元,這塊“肥肉”吸引了亞馬遜、微軟、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爭相競標。
JEDI專案預計在 2018年底前簽約,目前花落誰家暫時不得而知。但在競標的過程中,接連出現的風波卻讓上述三家公司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而我們也得以一窺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與美國軍方之間的“私密故事” 。
1、亞馬遜:積極擁抱
“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對美國國防部置之不理,那麼美國將陷入困境。”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5日,蟬聯世界首富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在舊金山舉行的Wired25會議上將矛頭指向部分拒絕參與美軍專案的科技公司。
貝索斯用“愛國主義情結”來包裝自己對JEDI這單百億美元訂單的渴望。在他看來,技術總是雙面的,所有的技術都可以被用於善或惡,雖然每個人都對美國當前政治感到矛盾,但這個國家是一塊寶石。
源自CNN相關報道
雖然亞馬遜高管表示出與軍方合作的強烈願望,但其員工似乎並不同意這種做法。
早在今年八月,一封字句之間充滿震撼、憤怒以及失望的亞馬遜員工自白信在網上流傳,信中抗議亞馬遜將面部識別系統出售給執法部門,並提到國土安全部對難民和移民的“日益不人道的對待”。當時致貝索斯的百名員工聯名信已經獲得超過450名員工的簽名。
亞馬遜員工反對公司與軍方合作,源於他們認為國土安全部會使用公司提供的技術惡化難民的生存狀況。
但是,亞馬遜堅定支援政府專案的表態卻仍未見鬆口。有亞馬遜高管表示,公司會“堅定不移”地為美國政府和軍方服務,政府執法部門、士兵和公務人員都應該獲得AI技術的幫助。亞馬遜並未就參與國防事務問題上劃定任何“紅線”。
在向軍方和執法部門提供尖端AI技術是否會有違道德這件事上,一些矽谷巨頭企業一直態度曖昧,但亞馬遜對此似乎態度鮮明,沒有保留。
其實,貝索斯的力挺或許事出有因。10月15日,美國空軍表示已經授予部分公司總額23億美元的合同,為國家安全任務開發火箭發射系統,目標是確保美國可以從軍事角度持續利用太空資源。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公司恰在名單之中,獲得5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建造“新格倫”火箭助推器。
事實上,一直以來亞馬遜和美國政府都處於“蜜月期”。早在2013年,亞馬遜就擊敗了IBM,獲得了中央情報局的6億美元大單,並擁有了接觸核心資料的許可權。2017年,亞馬遜還為在國防部的爭議專案Maven提供了幫助。今年4月,為拿下JEDI合同,亞馬遜甚至直接在五角大樓附近的地鐵站釋出了AWS的廣告。
2、谷歌:堅決抵制
與亞馬遜積極擁抱的態度不同,在其內部員工的多次抗議下,谷歌最終正式放棄了JEDI專案的競標申請。
“這是一個祕密的100億美元專案,目標是打造特朗普政府監管的‘更致命的’軍事力量。”谷歌員工反對此次JEDI競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專案被用於“致命的軍事力量”。
在反對競標員工的心目中,“與國防部合作開發軍事監控、甚至可能奪取生命的技術”完全違背了這家公司的核心價值,還會威脅到谷歌的名譽。這些員工擔心,一向以“不作惡”為信條的谷歌參與到五角大樓的專案中,會對谷歌及其人才競爭力構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10月8日,谷歌釋出宣告稱,公司決定不參與競標美國軍方JEDI專案,稱該專案可能與其企業價值觀相沖突。
“我們不會競標JEDI合同,因為首先,我們不能保證它符合我們的人工智慧原則,”谷歌發言人在一份宣告中說,“其次,我們發現合同中有些部分與我們目前的政府證明不符。”
谷歌的態度堅決且強硬。
而就在谷歌決定不競標JEDI四個月前,谷歌做出了不與五角大樓的人工智慧專案“Maven計劃”續約的決定,主要原因同樣是谷歌員工曾就公司與軍方合作一事進行了廣泛抗議。
2017年,“Maven計劃”已在中東及非洲成功部署。2018年3月,美國國會為“Maven計劃”增加1億美元經費,使其在2018年獲得的經費總額度達到1.31億美元,這筆資金旨在利用AI改善軍用無人機識別物體的功能。
2018年3月,在谷歌為美國國防部開發AI的新聞被爆出後, 在其公司內部就引起了爭議。來自谷歌公司的雲、AI、通訊、Google Brain、DeepMind等幾個不同部門的一大波Google人強烈反對此項合作。
但是公司的人力資源和道德合規團隊對這些關切不予理睬,於是他們在公司內部的社交媒體平臺發帖,披露了專案的情況並列舉了他們的擔心。
帖子引起了大量回應。今年上半年,將近5000名Google員工在取消“Maven計劃”專案的內部請願書上籤了名,還有10幾個人辭職了簽署請願書抗議公司參與“Maven計劃”,要求谷歌退出該計劃。
隨後6月,谷歌CEO皮蔡公佈了一份指導公司發展人工智慧的7條原則,其中包括永遠不將人工智慧用於增強武器,確保人工智慧應用於對社會有益、安全的應用,並且決定終止該公司同五角大樓的人工智慧合同。
3、微軟:曖昧不清
承受員工壓力的不止谷歌,另一網際網路巨頭微軟目前也遭受著來自員工的“拷問”。
10月14日,一篇署名為“微軟員工”的宣告被髮布在社交網路上,主要內容為反對公司競標JEDI。“JEDI只是一支價值100億美元更具野心更強大的軍隊”,整篇宣告流露出對JEDI的厭惡。
另一微軟員工表示,“加入微軟是期望開發的技術不會給人類帶來苦難,不應該讓AI技術和雲技術用於軍事戰爭中”。而美國軍方明確指出JEDI專案旨在提高國防部的致死打擊力。
顯然微軟員工反對JEDI專案是認為這違背了他們加入這家公司的初衷。
微軟官方的迴應則頗為“含糊不清”,其發言人表示“微軟已經在10月12日截止日期前遞交了JEDI合約招標申請。儘管目前尚未驗證這個宣告的真實性,但鼓勵員工表達分享他們的價值觀”。
這樣看來,微軟與美國官方似乎存在著些許曖昧的關係。
其實早在2013年,就有新聞報道稱美國國防部宣佈將與微軟簽訂為期3年價值6.17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微軟將為其提供Windows 8、Office 2013以及其他一些軟體產品。
根據微軟新聞釋出稿提供的資訊顯示,這次跟美國政府簽訂的協議其實是Insight Public Sector。按照協議中的要求,微軟將會為美國陸軍、空軍以及國防資訊系統局提供微軟的相關重要新軟體產品。微軟指出,一旦這份協議實施下去,國防部將有75%的僱員都將使用微軟產品。可以說,這份協議是迄今為止私營公司跟美國軍方之間簽訂的最全面的一份許可協議。
不僅如此,微軟還專門派人指導美國軍方使用旗下產品PowerPoint。
戴夫·卡爾(Dave Karle)的正式頭銜是微軟執行通訊經理。在非官方情況下,他的同事通常會稱他為“PowerPoint管道工”,而他的客戶是美國軍方。
不過,卡爾的工作並不是面向美國軍方推廣PowerPoint。PowerPoint已經被美國軍方廣泛使用,這令很多軍官感到不滿。卡爾的任務則更加困難:阻止美國軍方人員錯誤地使用PowerPoint。
卡爾提出方法的基本理念是引入“簡單、乾淨、精煉的工具”,這些理念並不是革命性的,但美國軍方人員此前過分依賴PowerPoint。美國將軍戴維·彼得雷烏斯此前經常提到的一個笑話是,PowerPoint是每一名美軍將領的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
4、美國軍方:矽谷的“特殊投資者”
儘管目前矽谷科技公司對待美國軍方的態度迥異,但如同矽谷彙集著眾多風險資本一樣,如果把矽谷當做一個完整的專案,那麼美國軍方是功勞最大的“特殊投資者”。
矽谷,位於美國聖塔克魯茲山和舊金山灣之間。當地在很早之前就是美國海軍一個工作站點,並且海軍的飛行研究基地也設於此,後來許多科技公司的商店都圍繞著海軍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來。
號稱是“工程師的工程師”、有“矽谷締造者”之稱的弗雷德·特曼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也位於矽谷),在二戰期間他是一個擁有850名員工的政府實驗室的負責人,主要任務是為海軍和空軍研究電子對抗和干擾系統。
特曼最有名的學生是休利特( Hewlett)和帕卡德(Packard),二人在1939年創辦了以各自姓氏第一個字母命名的惠普公司(HP)。惠普創業的車庫在1989年還被加利福尼亞政府定為“矽谷誕生地”。
而惠普公司早年的大部分業務也都是藉助特曼的關係為美國海軍實驗室服務,創始人之一的帕卡德後來還曾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矽谷不同階段的支柱產業也都有美國軍方的影子:其早期萌芽靠的是無線電和電子工程,而這二者的最初動力是來自兩次世界大戰,受到了美國軍隊的大力資助;其後的積體電路階段,美國政府又資助了計算機的開發,美國宇航局是第一批積體電路的主要使用者;而至於網際網路,它是由美國政府的國防先進研究專案署創造出來的。
矽谷科技公司的故事還在繼續,而它又將與美國軍方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或許這又將是一場商業與軍事間的精彩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