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媒體空間迴歸健康有序
危言聳聽的標題、打擦邊球的假新聞屢見不鮮,讓人感慨“資訊越來越多、真相卻越來越遠”;網路謠言和小道訊息不脛而走,往往陷入“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的尷尬……一段時間以來,頻頻發生的自媒體亂象,備受詬病。如何規範自媒體發展,使其迴歸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成為一道必須解決的網路治理課題。
近年來,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網路產品創新,自媒體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傳播格局,催生了龐大的市場紅利。但這個過程中,一些喪失底線的自媒體運營者、一些渾水摸魚的不法分子,令人警惕。從藉助自媒體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的網路“黑公關”;到為博眼球低俗炒作的“二更食堂”等自媒體賬號;再到東拼西湊、粗製濫造的洗稿行為,類似這樣的自媒體亂象充斥網路空間,不但違背了發展自媒體的初衷,更給人們獲取優質網路服務造成困擾。
面對這樣的亂象,需要審視自媒體發展的共性問題。客觀來說,自媒體為每個人提供了表達平臺和傳播入口,但也恰恰是過低的門檻給一些違法違規行為以可乘之機。另一方面,不論是為了流量變現而炮製假新聞,還是為謀取私利鋌而走險,自媒體之亂根子都在“利益”上。前不久有媒體曝光一些地產類公號,打著“曝光事實”“為粉絲維權”的旗號,定期收保護費、隔三差五精準打擊某些企業,用此手段收入上千萬。這樣一個分工明確、手段惡劣的黑色利益鏈條存在,實在讓人觸目驚心。
網路空間從來不是法外之地,自媒體野蠻生長不行、放任自流更不行。當務之急要加大治理力度、徹底斬斷不合法的利益鏈條。近年來,出臺自媒體管理規範、開展網際網路廣告專項整治、封禁一大批違規自媒體賬號、處罰造謠生事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就是要讓規則意識樹立起來,讓法紀要求落實下去。但現實中,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平臺處罰違規自媒體賬號僅僅封禁了事,即便被封號了,當事人換個“馬甲”我行我素。面對屢禁不止的自媒體亂象,法律絲毫不能手軟、必須予以重拳打擊。
進一步來看,讓自媒體迴歸到健康、有序的良性發展軌道,還需要建立起行業發展的規範、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一刀切固然能夠有效消除自媒體賬號亂象,但也勢必給內容優質、合法合規的自媒體運營者帶來傷害;激濁揚清,關鍵是要讓治理跟上發展步伐。比方說去年出臺的《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了自媒體服務平臺應當取得許可證,那麼對於自媒體運營主體的資質稽核可否進一步完善?再比如針對一些違規運營者,可否建立“行業黑名單”、甚至限制其部分網路行為?加速補齊治理短板,方是破除自媒體亂象的治本之道。